墨子与墨家_任继愈【完结】(18)

2019-03-10  作者|标签:任继愈

  《庄子·齐物论》说:“……故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实际上,认为墨家、儒家都不能作为是非标准,庄子又有庄子的是非。

  第三种看法是对墨子采取坚决攻击的态度,其中影响最大的当推孟子与荀子。《孟子·滕文公下》说:“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shòu也。”“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孟子的批判带有学派成见,很难服人。

  荀子的批评说理的成分多些,他在《非十二子》中说:“不知壹天下,建国家之权称,上功用,大俭约而慢差等,曾不足以容辨异,县君臣,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是墨翟、宋钘也。”荀子认为,墨子虽能持之有故,言之成理,但墨子的理论是错误的,只能淆乱社会,欺惑群众。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意见都未涉及科学问题。这一现象既说明当时的人们对于科学知识不重视,没有认识到科学的价值;同时也表明了墨子对科技的造诣,遥遥领先。

  近代英国人李约瑟认为:“墨家思想所遵循的路线如果继续发展下去,可能已经产生欧几里得的几何体系了。由于《墨经》只有凌乱而残缺的版本流传下来,我们确实不能肯定地说他从来未超出这个范围。但是,即使他们未曾超出这个范围,他们的演绎几何学也始终只是一特殊学派的秘密,几乎没有或者完全没有影响到中国数学的主流。”这种情况实是中国科学史的不幸。

  墨家学派在先秦势力极大,与儒家并峙,汉以后,即趋于消沉,几乎从思想界消失。为了说明这一重大变化,必须考察其社会原因。

  秦汉以后,2000多年间,中国是一个中央集权、高度统一的大国。在高度集权的中央政府的统治下,消弥了chūn秋战国时期的列国纷争,墨子兼爱、非攻的主张已失去宣传对象。墨子主张尚贤,反对贵族世袭特权,汉以后建立了官吏选拔制度,不再有世袭贵族的地方政权;墨子主张尚同,集中统一的愿望已经实现。

  chūn秋战国时期,手工业者自由活动的余地较大,在列国纷争中,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极力宣传、推行墨家学说(如许行,由楚国转到齐国),墨家学派的一些人得以在楚、秦、宋等国家受聘用。秦汉全国统一以后,手工业者生活在大一统国家,国君只有一个,地方政府无权制定政策。在中央,秦代是法家思想占主导地位,在汉代,特别是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儒家思想定于一尊。墨家无法独树一帜,逐渐失去活动的空间。

  秦汉完成全国统一以后,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政治上的高度集中和经济上的极端分散。如何协调好这一对矛盾,使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得到平衡发展,成为秦汉以后中国思想界所要考虑解决的主要问题。儒家思想代表中央集权的要求;而小农思想反映在道家身上,他们主张政府对农民少gān涉,给小生产者以较多的自由。比起战国时期,秦汉以后手工业者没有显著的发展,大规模的手工业生产集中在采矿、冶炼、纺织、陶瓷以及茶盐等业,这些行业大都受到国家的直接管制,由政府统一经营。集中生产的产业,政府尽量使用奴隶、罪犯劳动,他们不是自由手工业者,只有劳动的义务,没有政治发言权。农民小私有者的发言权寄托在道家。儒、道两家都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墨家不具备儒、道两家的条件,全国统一以后,墨家势力趋于衰落,是可以理解的。

  秦汉以后,墨学不再是显学,但墨学的影响一直流传着,并未消失,它成为一种在野的、流行于社会下层的思cháo。秦汉以后,社会上不断出现“游侠”、“任侠”一流人物,他们提倡扶弱济贫,见义勇为,吃苦耐劳,重信义,集体中成员之间友爱互助,这类思想和价值观一直受到人民的称赞。这类民间团体历代未曾中断,显然与墨家有较深的渊源。这种民族性格特点,北方人特别是山东(鲁)人表现得更突出一些。

  我们正在建设中华民族的新文化,创造现代文明,要有气魄继承人类一切优秀文化。墨学重视科学、提倡亲自动手操作、不尚空谈、以实力反抗qiáng权的欺凌以及集体互助的jīng神等,都为先秦时期其他学派所不及,是很可宝贵的jīng神财富,值得发扬光大。

  辅文列表

  附录一 《墨经》对科学的贡献

  墨子及其学派,为先秦时期的显学。但墨子学派与其他学派相比,唯一的特点是墨子及其门徒除了讲理论,还注重动手操作的技艺传授。我们可以设想,墨子学派讲学授徒,是一方面讲原理,同时还注意实地操作的训练。今天传下来的《墨经》及《经说》应当是当时墨子学派的教学大纲。技艺学习,不光靠口头记诵,还要懂得动手制作,必要时借助图解,实地演示来进行教学。后来的手工业工人,师徒传授,也是手把手教授,发现不对,师傅从旁纠正。

  当年墨学得到广泛流传,固然靠了墨子的思想指导,也应当归功于墨子学派有言传身教的好传统。汉以后,墨学衰落,停滞了1000多年,只剩下文字记载留供后人研究,当时实际操作的传授方式中断以后,难以衔接得上。这样,给后来的研究者带来了极大困难。《墨经》的部分内容较为难懂,有些难点是古籍研究中遇到的共同困难,如传抄错误、字句脱落、文字颠倒、竹简位置颠倒,都会造成研究的障碍。还有一种困难是《墨经》研究独有的困难——古代书简本来就只有几个字,当年传授靠老师当面指点。今天我们只有靠文献记载,借助于推理,也要借助后来的科学知识对原著进行诠释。

  科学是发展的,时代越早,科学发展越带有不成熟的一些特点。我们今天对《墨经》进行解释,不能不使用现代概念,但要防止把古代人的思想现代化,把古人所不曾有的一些思想qiáng加给古人。

  墨子学派中有很多有价值的jīng华部分,也有很多看不懂的地方。本章只就有把握可以做出科学解释的关于光学、力学、数学中的一部分介绍给读者。其余大量原始资料,留待有兴趣的专门学者进一步去探索。

  第一节 墨学对光学的贡献

  《墨经》有八条讲述光学的内容。它讨论了yīn影问题,针孔成像问题,光的直线进行问题,以及球面反she镜成像问题。《墨经》中关于光学实验的记录,无不和近代光学实验的结果相符合。寥寥数百字,形成了相当完整的成体系的光学著作。钱照临先生曾说:“世界光学知识最早的记录,一般的说法是属于欧几里得的。在他那书里有一段记录光是直线进行的文字……但找不出用任何实验来证明……光是直线进行的基本性质的伟大发现,《墨经》所说的要比欧几里得来得早,并且来得好。就是这一点,《墨经》在世界科学史上应有崇高的位置”。对于以上看法,现在分条举例说明:

  (1)物蔽光成影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18/23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