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平自选集_周国平【完结】(127)

2019-03-10  作者|标签:周国平

  还有另一种情形:真理重复十遍就成了谎言,--对于那些jīng致的耳朵来说。一个真理在人 云亦云的过程中被抹去了个性,从而丧失了原初的真实性。jīng致的耳朵是宁愿听到有个性的 谎言,而不愿听到无个性的真理的。不妨说,有个性的谎言比无个性的真理更为"真实"。

  : >

  思想(2)

  周国平

  智慧无国籍。无论东西方,都有过一些彻悟人生底蕴的智者,他们的思想是全人类的共同财 富。在这方面,谈不上东西方优劣的比较。为了疗治现代文明的弊病而求诸东方文化,乃断 章取义之论。正确的提法是,全人类共同继承各民族历史上的优秀文化遗产。

  在jīng神创造的领域内,不可能有真正的合作,充其量只能有jiāo流。在这个领域内,一切严肃 伟大的事情都是由不同的个人在自甘寂寞中独立完成的。他们有时不妨聚在一起轻松地玩玩 ,顺便听听别人在做些什么事,以便正确估价自己所做的事。这是工作之余的休息,至于工 作,却是要各人关起门来单独进行的。

  : >

  信仰

  周国平

  有信仰者永远是少数。利益常常借信仰之名jiāo战。

  信仰是情感的事,理性不利于信仰。在一个宗教内部,虔信者大多是一些情感qiáng烈理性薄弱 的人。理性qiáng烈情感薄弱的人无意做信徒。介于两者之间的是情感和理性皆qiáng的怀疑者,他 们渴望信仰而不易得,jīng神上最痛苦,以及情感和理性皆弱的盲从者,他们实际上并无信仰 ,只是随大流罢了。

  怀疑来自过分认真。无所用心的人从不怀疑,但也没有信仰。当然,这不妨碍他们以信仰的 名义绞杀怀疑者。

  弟子往往比宗师更偏执。宗师的偏执多半出于一种创造的激情,因而本质上包含着对新的创 造的宽容和鼓励。弟子的偏执却是出于盲信或利益,本质上是敌视创造性的。

  一种信仰无非就是人生根本意义问题的一个现成答案。有两种人不需要信仰,一种是对此问 题从不发问的人,另一种是决心自己去寻找答案的人。前者够不上信仰,后者超越了信仰。

  不相信一切形式的上帝,并不妨碍一个人对人生持有某种基本的信念。

  所以,我不是虚无主义者。

  当信徒是少年人的事,收信徒是老年人的事。前者还幼稚,后者已腐朽。

  要我当信徒,我已太不幼稚。要我收信徒,我还不够腐朽。

  乌纳穆诺说,信仰就是愿意相信,信仰上帝就是希望真有一个上帝。此话道出了宗教的真相 。所以,真正的基督徒决不是盲信者,而是渴求者,充满着内心冲突,他一辈子在努力使自 己相信他并不真正相信的上帝。伟大的基督徒,如奥古斯丁、帕斯卡尔、克尔凯郭尔,内心 深处从未摆脱过怀疑的折磨。

  上帝存在于人的局限性之中。

  人在何处看到自己不可逾越的界限,就在何处安放一个上帝。

  有一天人突然发现自己是大地上的孤儿,于是就为自己生下了一个父亲--上帝。

  古希腊人凭本能相信神灵,中世纪人凭逻辑相信上帝。现代人用理性扼杀了本能,又用非理 性摧毁了逻辑,于是只好跋涉在无神的荒原上。

  世上有虔信者,就必定有奇迹。奇迹在虔信者的心里。

  奇迹是绝望者的希望。

  一个不相信奇迹的绝望者是一个真正的绝望者,他已经失去了一切希望;或者,是一个勇敢 的绝望者,他敢于不要任何希望而活着。

  偶像崇拜是一种矛盾情结,本身jiāo织着对偶像的爱和惧,虔信的迷狂和亵渎的渴望。所以, 一夜之间,狂热的崇拜就可以突变为同样狂热的破坏。

  释道二教,其原初的出发点都是一种哲学的觉悟,要摆脱生死的纠缠。但是,一经传播,便 离初衷愈来愈远。适意淡泊的老庄哲学变成了装神弄鬼的妖术,虚无悲观的佛陀哲学变成了 积善图报的谋略。大乘宣称要普渡众生,为此不惜方便说法,把佛理改造得适合众生的口味 ,其结果真不知是佛把众生渡出了苦海,还是众生把佛渡入了尘嚣。

  教堂的原型是天国,庙的原型是地府。天国有音乐、烛光和不露形迹的上帝,地府有咒语、 香火和面目狰狞的塑像。西方人向往灵魂的不朽,中国人渴求肉身的长存。

  jīng神现象(1)

  周国平

  偏才或有qiáng的感情,或有qiáng的理智,或有qiáng的意志。全才三者俱qiáng,因而要忍受最 qiáng烈的内部冲突,但也因此有最深刻的体验和最高的成就。最qiáng的本能受到最深的潜抑,从 而有最耀眼的升华。例如歌德。

  真善美的统一,也许只是诗人的梦想,哲学家的逻辑游戏,道德家的说教。事实上,只有三 者都弱,才能相安无事,如果它们都很qiáng,碰到一起,不能不发生冲突。

  一个人,一个民族,jīng神上发生危机,恰好表明这个人、这个民族有执拗的jīng神追求,有自 我反省的勇气。可怕的不是危机,而是麻木。

  心灵的财富也是积累而成的。一个人酷爱jīng神的劳作和积聚,不断产生、搜集、贮藏点滴的 感受,日积月累,就在他的内心中建立了一个巨大的宝库,造就了一颗丰富的灵魂。在他面 前,那些jīng神懒汉相比之下终于形同乞丐。

  jīng神乞丐?可是jīng神的财富是可以乞讨而得的么,哪怕拥有者愿意施舍?何况,物质上愈是贫 穷的人就愈知道金钱的价值,认识jīng神财富的价值却需要jīng神的眼睛,而jīng神贫乏的人必定 也在jīng神整体上发育不良,他的jīng神眼睛是盲的,甚至连乞讨的愿望也没有。

  物质上的贫富差别显而易见,于是穷人起而反抗,并且把带头揭露此种差别的人视为英雄和 救星。可是,jīng神上的贫富差别惟有富者看得分明,倘若他直言不讳地揭露此种差别,就会 被视为罪人,宽容一点吧,便是狂人和疯子。

  物质上的贫富差别,受害者是穷人,他受肉体冻馁之苦。jīng神上的贫富差别,受害者是富人 ,他受jīng神孤独之苦。

  一切jīng神的创造,一切灵魂的珍宝,到头来都是毁于没有灵魂的东西之手:老鼠、蛀虫、水 、火、地震、战争、空气、时间……

  我们身上的任何一个器官,当它未被欲望、冲突、病痛折磨时,我们是感觉不到它的存在的 。灵魂也是如此。如果没有善与恶、理性与本能、天堂与地狱的角斗和jiāo替,灵魂会是一个 什么东西呢?

  一个行为有两个动机,一个光明,浮在表面;一个晦暗,沉在底里。当它们各居其位时,灵 魂风平làng静。有谁想把它们翻一个个儿,灵魂就会涌起惊涛骇làng。

  在幸福时,人也会有良心的斗争,但那良心是在脑子里,斗来斗去只是头痛。只有在苦难中 ,回首往事,良心发现,这时的良心才在心灵中,人才真正感到心痛。

  我们的心灵上都罩着各式滤色镜,只允许某些种类的光线透出,遮住了另一些种类的光线。 于是,连自己也无法看清自己内心的复杂的丰富的色彩。一切都合理化了,也贫乏化了。然 后,滤色镜又对经过它过滤的即被它批准的心灵品质下判断,用道德上的自豪感来平息我们 的不安。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127/151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