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觉经略说_南怀瑾【完结】(49)

2019-03-10  作者|标签:南怀瑾

  我刚才讲的是‘梦’话,‘圆觉经’这里讲的是幻‘幻’,梦与幻不一样。梦是睡眠时理性不做主所产生的。幻则指清醒时,例如沙漠的海市蜃楼。佛法中有修梦成就法,也有修幻成就法。如现代的催眠术,也是梦幻修法所演变出来的,如果修梦幻法不当,很容易走入催眠境界,也很容易变成jīng神分裂。现在年轻人很喜欢搞打坐,学各种修法,结果,很多人搞得神经兮兮,很可怜!

  佛说有些菩萨只修幻观法门,得到佛的感应,自他的力量合一,心物的力量合一,可以‘变化世界’,也就是说有神通了,产生种种作用。菩萨为什么玩弄起这个神通呢?下面一句话:‘备行菩萨清净妙行’,为了实现菩萨道,济世救人。但是,要注意‘清净妙行’这四个字。我们的普通人做好事并不清净,无论如何都有夹带的心理,帮助了别人,心里总有一点得意、自喜,虽说不希望回报,但是,心里还是觉得自己帮助了他。在菩萨道来说,这已经犯了戒,免不了贡高我慢,不是清净妙行。以菩萨道来看普通人行善,那是在造业,造什么业?造他生来世福报之业,这福报之业也让你不得解脱,也很可怕。

  真正的菩萨行是‘清净妙行’,心里不留一丝痕迹,所谓三轮体空,例如我有钱,这个人痛苦需要钱,你给他钱,帮助了他;施者空,受者空,所施之物也空;无所谓我给你,这个东西也不是我的,财物是属于这个世界的,金钱是流动的,今天在我这里,明天就流到你那里去了,你的我的差不多。好事是做了,但是,在内心里,做与没有做一样,始终是清净的。中国人讲‘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图’救人一条命的功德比盖一座庙塔的功德还大,假如你救了人一命,真这么想而沾沾自喜的话,那就不是清净妙行了。做了就做了,管他七级浮图还是八级浮图。

  ‘于陀罗尼,不失寂念及诸静慧’。注意!刚才以上所讲的梦幻观、变化世界、清净妙行等等,这些是有为法,有所作,有所为。真正的佛法是无为法,假如在此有为法中,丧失了无为法,忘失了本心、本性、本源,就成了外道。所以,佛说:‘于陀罗尼,不失寂念及诸智慧。’对于佛法的总体、总纲,清净智慧的无为之体,没有忘失。

  这样的修持的菩萨,叫作单修三摩钵提,三摩钵提也有人翻译为三摩提,最简单的中文叫三昧,翻成中文叫正受,定慧等持之意。一边是定力,一边是慧力,智慧与妄念有别,智慧是圣道,妄念是凡夫道,智慧的发挥是动相,在修如幻观的动相中仍须保持定力,所以要定慧等持。

  若诸菩萨唯灭诸幻,不取作用,独断烦恼,烦恼断尽,便证实相,此菩萨者,名单修禅那。

  ‘金刚经’上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说明我们生活的世界如梦幻般地不实在,佛经以泡、影、露、电、水中月、空中花、镜中相、芭蕉、阳焰、海市蜃楼来作比喻。除了梦幻观的修法外,另外就是透过理性的认识,了解我们的人生是虚幻不实的,妻子、儿女、家庭、事业等等都靠不住。真正的修持不是什么观、什么法,而是大智慧,用智慧观察一切如梦如幻。

  ‘若诸菩萨唯灭诸幻’,这个幻怎么灭呢?不是你想办法去灭它,知道这一切是幻以后,不去执着,不去沾染,过去就过去了,要来的就让它来,反正是假的嘛!不要太认真,不受这些现象欺骗。‘不取作用’,就是‘金刚经’所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像吃饭一样,吃过了就过了。‘独断烦恼’,因为不执着,人生便没有烦恼,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但是,烦恼断得了吗?李白的诗:

  ‘抽水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

  不容易啊!烦恼的根--习气还在,而且人喜欢自寻烦恼,不找些烦恼来烦,活不下去的,尤其是文人,喜欢为赋新诗qiáng说愁,喜欢讲究情调,而所谓的情调其实也是找烦恼。这是什么道理呢?习气问题,烦恼没有断尽。独断烦恼是初步,再进一步要‘烦恼断尽,便证实相’,什么实相?般若实相,实相无相,圆满清净。走这样修行路线的菩萨叫单修禅那,禅那不是禅定,正确的翻译叫正思维,用思想观察来修,真正学佛是要用头脑的,要用思想,要用智慧,观察清楚,思考清楚,不是南无南无就算了的。南无了半天,越来越迷糊,越来越苯,那不是学佛教,那是学苯教了。

  若诸菩萨先取至静,以静慧心,照诸幻者,便于是中,起菩萨行,此菩萨者,名先修奢摩他,后修三三摩提。

  这又是一种修法,‘圆觉经’是大乘法门。中国流行大乘佛教,但是,大乘佛教流行以后,一般学佛者,在家也好,出家也好,就没有东西抓了,不晓得怎么开始修,因此有净土宗的产生,至少要抓一个东西,走路要抓个手杖。阿弥陀佛就是手杖。事实上,小乘的修法不只念佛一个,有十念法,念佛、念法、念僧、念天、念戒、念施、念死、念身、念休息、念般若,等于有十根手杖。净土宗的念佛,念阿弥陀佛,只是念佛法门中的一部分而已,真正的念佛是念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不过,念阿弥陀佛就比较简单了,这是一条修行之路。其他,当时释迦牟尼佛所亲传的有为法,有所依归的快速的修法,一般人都忽略了。所以我常感叹佛法的没落,从东汉以后到隋唐以前,学佛证果的人很多,唐代以后,大乘佛法一流行,尤其是禅宗,讲理论玩嘴巴的人多,真修行的人少,所以,越到后来,证果者越少。

  所以,我常常讲要学佛,跟佛走--我们?

  【情豆书坊将分享完结好看的小说以及现在文学书籍等,找好看的小说就来情豆书坊https://www.qd9.net/】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站不做任何负责版权归原文作者!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49/49   首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