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说什么_南怀瑾【完结】(3)

2019-03-10  作者|标签:南怀瑾

  文字般若

  我们晓得,文字本身就具备了智慧,文字也就是言语;因为把我们言语记录下来,就变成了文字。中国人的言语思想符号就叫做中文,英语系统人的言语思想符号就是英文,其它法文、德文、俄文,都是代表他们的思想、言语的记号。文字有它的境界,我们大家都读过书,都认得字,可是很少有人变成真正的文学家;因为优美的句子出不来,没有文字的般若。有的人出语成章,话一讲出来就是文章,每一句话都很优美,很漂亮,因为他有文学的境界,有文字般若。

  金刚经在中国,为什么那么吃得开呢?是鸠摩罗什的文字般若所造成。他翻译了很多经典,其中金刚经以及法华经,影响中国文化极大。尤其它文字的格调,形成了中国文学史上一种特殊优美、感人的佛教文学。此外还有维摩经的文字,也都很特别,是另创一格的文字意境。后来玄奘法师等人的翻译,在文学境界上,始终没有办法超过鸠摩罗什,这就是文字般若不同的原故。

  所以同样的读书学文字,并不一定能够成为一个文学家。同样的修道,有些只能够成为修行人,而不能够成佛,这与文字般若是绝对相关的。清朝有位历史学家赵翼,也是大诗人,大文豪,他晚年写了三首有名的诗,其中有一首说:

  少时学语苦难圆  只道功夫半未全    到老方知非力取  三分人事七分天

  他说,年轻的时侯学讲话,讲不圆满,自己以为学问功夫还没有到家。到年纪老了才知道,学死了也没有用,因为努力只有三分,天才就要七分。不过这是指普通人而言,据我所知所见,有几位大和尚,并没有读过书,也没有上过一天学,一个字也不认识,悟道以后,诗好、文好、样样都好,那真是不可想像。

  八十年前我的老师见过一个和尚,本来是一个剃头师傅,挑个担子在乡下到处走,在满清的时侯,剃头的孩子不准参加考试,限制极严。可是这位剃头的大禅师悟了道,什么都懂,无所不知。他也有一个庙子,是方丈圆寂时侯,护法给他的。有人叫他杨和尚,有人叫他杨剃头。一般读书人去考他:杨和尚我有句话忘掉了,你看是出在那本书里?他说:这在第几页那一本书嘛!我老师年轻的时侯很调皮,故意去问他红楼梦上一句话,他都能回答得不错,那怪极了。有一个很有钱的人抽鸦片,想戒也戒不掉,后来只有去求这个杨和尚,杨师父啊,你来帮我剃个头。剃头的时侯鸦片烟瘾发了,鼻涕、眼泪直流,很痛苦,这位杨剃头在他背上拍了一下说:「脱了!」就是解脱,头也帮他剃好了。从此以后,这个人也再不抽鸦片了。

  这些是讲文字般若,在悟道以后自然发生,不是凭我们的聪明来的。聪明是想出来的,想出来的没有用。悟了道的人,他的记忆力也特别高,不光是年轻的事想得起来,前一辈子读的书都知道。这个话,你们诸位听了,大概觉得很稀奇,的确有这么一回事。所以苏东坡有一首诗说:「书到今生读已迟」。要读书要早读,这一辈子的书是为来生读的。悟道的时侯,过去千万生读的书都会搬出来,就是因为般若智慧都出来了。学问好的人记忆力qiáng,一目十行;不会读书的人,一个字一个字抠。有人看书,眼睛一瞄,这一页就过去了,一目十行,日记千言,到老而不衰,甚至老了记忆力更qiáng。当然,这必须要定力,要般若的智慧才行,这就是文字般若。

  方便般若

  佛经上经常讲方便,假使我手里没有纸,请你给我一张方便方便,这可不是佛学的方便。东汉的霍光大将军,是大元帅,也是大宰相,东汉一代的天下,是他扶正的。可是历史批评他四个字:「不学无术」,说他读书太少,处理国家大事,在知识见解上,没有恰当的方法,所以是「不学无术」。

  术,不是手段,一个有学问有道德的人,要教化别人,自然有他无师自通的方法;做人做事,也自然有他高度的艺术。譬如说看佛经,他能够用特殊的一种方法,把难懂的立刻就懂进去,最难表达的东西,他用一种方式表达出来,别人一听就懂了,这就属于方便般若。

  我们都看到过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一千只手,每一只手中有一只眼睛,头上有三只眼睛。这位菩萨代表什么呢?一个人有一千只手,一千只眼睛,你说这个人办法多不多?当然很多。所以要真正做到大慈大悲,要具备有千手千眼那么多的方便方法才行。像一个会魔术的人,随手抓一个东西,都可以变一个魔术,这就是方便般若。

  眷属般若

  眷属般若是跟著悟道的智慧而来的,佛学名辞叫行愿,用我们现在的观念来说,是属于行为方面的。也就是说,自然发起道德行为,一个人自然就成为至善的人。所谓眷属就是亲戚、朋友、家人等亲眷。

  般若的眷属又是什么呢?我们都晓得佛学讲的六度,就是布施、持戒、忍rǔ、jīng进、禅定、般若。一个修持的人,如何布施,如何守戒,如何忍rǔ,如何做到禅定的修证功夫,然后才能大彻大悟而成佛。所以在般若的前面,就有这五个相关的眷属,也就是五个行愿,称为眷属般若。关于这方面,我暂时不作详细的报告,因为金刚经的本身内容,就提到了这五样事。

  现在我们已经晓得般若所包涵的内容这样多,没有适当的字可以翻译,所以只能译音了。般若的内容,包含了悟道之愿,换句话说,这个修道的道愿,本身就具备了这么多的内容。

  无坚不摧

  现在我们手里的这本金刚般若波罗密经,为什么在般若上面加了金刚两个字呢?金刚,在金属之中最坚固,就像金刚钻一样,能破一切法。也可以说,能建一切法,而且无坚不摧,所以叫金刚般若波罗密。金刚经有五六种不同的翻译,我们惯用的是鸠摩罗什翻译的这一种。有的翻译,上面加「能断」两个字,意思是能断世间一切苦痛、一切烦恼,而成圣成佛。所以称为「能断金刚般若波罗密」。可能鸠摩罗什认为,这种能断的jīng神,已经包含在经文里了,所以经名不需要特别再加上去。

  所谓「波罗密」,一般的翻译就是到彼岸,有些最后加一个多字,成为般若波罗密「多」。这个「多」字是尾音,现在的音来念,就是摩诃般若波罗密多,拿古代的梵音念,就是摩诃般若波罗密「达」。「多」就是「达」的音。我们大家惯念的二百六十个字的摩诃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常常有人把它称为「多心经」,因为西游记上,把这两个字与上面切断了,变成多心经。

  现在我们讲的这一本经,如果照含意来说明经名,就是:能断一切法,能破一切烦恼,能成就佛道的般若大智慧,脱离苦海而登彼岸成就的经典。如果我们照旧式庙子里的讲经方法,这个经的题目,一天讲两个钟头,连续讲一个月也讲不完。事实上,那一种讲经的方法非常好,解释得非常详尽,由文字教育开始,什么叫经?这个经字就可以讲一个礼拜。什么叫金刚?又可以讲上一个礼拜,因此一个题目讲完了,个把月过了,金刚经的边在那里啊?那叫做无量无边。现在我们不采用那个办法,我个人的个性,也是不大适合那种讲法,所以我们采取简单明了的解释。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3/80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