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大师的24堂国学课_张笑恒【完结】(35)

2019-03-10  作者|标签:张笑恒

  赵国有一个方士好讲大话,自称见过伏羲、女娲、神农、蚩尤、仓颉、尧、舜、禹、汤、穆天子、瑶池圣母等,以致“沉醉至今,犹未全醒,不知今日世上是何甲子也”。

  当时赵王坠马伤胁,大夫说须千年血竭敷之乃瘥,赵王下令求血竭而不可得。有一个叫艾子的人对赵王说:“有一个方士,已经不小于几千岁了,把他杀了,取他的血,一定会很快痊愈。”赵王大喜,秘密派人捉拿方士,要把他杀了。这方士吓得大哭,不得不对赵王说了实话:“昨天我父母五十大寿,邻居带着酒来祝寿,我喝多了酒,所以才说了那些话,实在是没有活了千岁。艾子最喜欢说谎,大王千万不要听他的。”赵王听到后,哭笑不得,把他大骂一顿,然后放了。

  吃饭吃个半饱才有助于健康,饮酒饮到微醺才能体会到饮酒的快乐。世上的任何事物都是一样,必须保持在一个度上,一旦超过那个度,就会损及自身。说话也是一样,话不能说得太满,给自己留下缓冲的余地,才能随时调整自己,做到进退自如。

  说话是一种艺术,话说好了,可以事半功倍。因此我们不仅要具有做事的能力,还要培养说话的能力。仅仅具有做事的能力,只能成为一个默默无闻的孺子牛;仅仅会在嘴皮子上下工夫,没有真实本领,也不会走得太远。只有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踏踏实实做事,小心翼翼说话,有功则显,无功则隐,才能让自己的人生路成为坦途。

  谣言止于智者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论语·雍也》

  孔子去拜见南子,子路为此不高兴。然后孔子就发誓说:“我如果做了错事,上天就会厌弃我啊,上天就会厌弃我啊。”

  南子是卫国国君的宠妃,长得很漂亮,但是把持朝政,名声不大好。当时有人认为孔子希望借助南子的力量介入卫国朝政,因此去见南子。南怀瑾先生不认同上面对这句话的注解。他认为孔子见南子,是事实;子路不大高兴也是事实,孔子也的确“矢之”。“矢之”是很严重的,等于赌咒。赌什么咒呢?问题在下面这句,“予所否者”,孔子告诉子路,你们的看法是不对的。这里要千万注意,古人说:“万事谁能知究竟?人生最怕是流言。”又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这就是人言可畏。又说:“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人情世故要通达,凡事问心无愧,旁人背后怎么说不要管他,只问自己。所以孔子是说,你们的看法和我的看法不一样,我所否定的,我认为不可救药的人,一定是罪大恶极的,不但人讨厌他,就是天也讨厌他,那么这种人便不需要与他来往。

  都说“身正不怕影子斜”,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不总是这样的,再正直的人也经不起谣言的中伤。谣言从一个人的口中传出来是谣言,当它大面积传播,所有的人都在说的时候,谣言就变成了“事实”,身虽正,影子却已经斜了。流言蜚语的力量是可怕的,它能够摧毁一切建立在信任之上的关系。再牢固的关系都会有缝隙存在,谣言是无孔不入的,当谣言满天飞的时候,就会将这个缝隙扩大,最终破坏这个关系。“谣言三至,慈母不亲”,即使是母子亲情也经不起谣言的离间。

  有人听说曾子杀了人,于是跑去告诉曾子的母亲。曾子的母亲相信儿子不会杀人,因此没有理会这种谣言。过了没多久,又有一个人跑来告诉她曾子杀了人。这个时候曾子的母亲开始犯嘀咕:“难道儿子真的杀了人?”但是她还是选择了相信曾子。可是,当第三个人来告诉她的时候,她相信了谣言,于是越墙逃走。

  一般情况下,人们会选择相信大多数的人,因此,当谣言四起的时候,就很少有人能够把谣言依旧当成谣言。所谓“谣言止于智者”,只有那些聪明的人,才能发现谣言背后的真相,才能破解谣言,使谣言在自己这里戛然而止。

  第21章 谨言慎行无些过(2)

  谣言之所以会成为谣言,会影响到人们的判断力,就是因为缺乏智者。当谣言传到一个人的耳朵里之后,这个人不会去判断这句话的真假,就直接将它传播出去。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同时在传播的过程中,人们还会习惯性地加上自己的主观看法,等到谣言四起的时候,已经跟原来传播的那个版本不一样了,本来无中生有的一句话变得充实起来,变得有根有据,不由得人们不相信。

  只有智者才不会将道听途说的东西不加考证就直接传播出去。智者会对自己听到的每一句话进行考证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

  汉昭帝十四岁那年,突然收到了一封燕王写来的事关重大的告密信,信中告发辅政大臣霍光,说他最近正加紧步伐举兵谋反,篡夺皇位。信中说得有根有据,言辞恳切,不由得汉昭帝不信。

  但是汉昭帝没有很快下结论,他把这份奏章压了下来,搁置一旁。这种事关国家安危的大事就这样被汉昭帝压着,让很多人心急如焚。

  大将军霍光更是如坐针毡。虽然他问心无愧,但是历史上被冤杀的人不在少数,自己能否逃过这一劫还很难说。第二天早晨上朝时,霍光失了常态,完全是一副等候发落的样子。他连汉昭帝的面也不敢见,而是独自坐在偏殿中,听候皇上召问。

  汉昭帝召见霍光,霍光连连向汉昭帝磕头请罪,然而汉昭帝却对霍光说:“那封揭发你的信,朕已经仔细研究过了,是假的,不是燕王写来的,朕相信你,你是无罪的。”霍光见到皇帝替自己辩护,感动得老泪纵横。

  汉昭帝说:“大将军检阅羽林军是在长安附近,调用校尉还是最近的事,总共不到十天。而燕王远在北方,怎么能对这些细枝末节的事情了解得如此清楚呢?就算他都知道,马上写信送来,再快的速度也不止十天。再说,大将军掌握兵权,如果真的要谋反,也用不着靠调一个校尉了。这件事分明是京城里有人在制造假案,他们想欺我年幼,假燕王之名来陷害大将军。真是痴心妄想。”

  谣言的产生我们无力阻止,但是我们可以选择做一个智者,把自己听到的每一句话都进行过滤,筛出那些不该传播的话。真正有修养的人是不会在背后论人长短的,是是非非总是难以辨清,我们既然没有亲身经历过,有什么资格乱加点评呢。无论我们听到的关于别人的议论是真是假,都应该让那些扰乱人心的言语就此打住,不要让其成为“杀人”的工具。

  智者知道该怎么开口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论语·卫灵公》

  孔子说:“可以同那个人说的话却不同那个人说,就会失去可以结jiāo的人;不可以同那个人说的话却和他说了,是说了不该说的话。有智慧的人既不会失去应该结jiāo的朋友,也不会说出不该说的话。”

  南怀瑾先生认为说话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并认为孔子上述话的意思是:一个人可以和他讲直话,但自己怕得罪人,不肯对他讲直话,这就对不起人,是不对的。自己的朋友,如看到他犯错误,就要给一个警告,甚至他现在因此对自己不谅解都可以,自己还认他是朋友,他可以怨恨自己,等到他失败了,会想到自己的话是对的,那就对得起人。所以在可以讲直话的情形下,不和他讲,是对不起人,不应该的。有时候有些人,无法和他讲直话,如果对他讲直话,不但làng费,而且得罪人。所以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会在应说的时候直说,既不失人,也不失言。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35/64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