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杂说_南怀瑾【完结】(16)

2019-03-10  作者|标签:南怀瑾

  先知、神通与现代心灵学

  大家玩卜卦,灵不灵的问题,这又是jīng神学的问题了,如果从这个问题的方向去研究,发展下去又有很多学问。在佛学上神通可分为五种:一种名为“报通”。第二种名为“修通”,是由打坐、炼功夫,以及催眠术、瑜伽术等等炼成的,像一个大国对这类人的训练非常注意,并列为最高的国防机密,花了很多钱来培养超能力的人,用来偷取他国情报,就是修通这类东西。开始这个国家得了一个错误的情报,以为另一个大国已经研究成功了这种“心灵学”。所谓心灵学,其实就是所谓的修通,加一个科学名词而已。大家就吃这一套,正如庄子所说“朝三暮四”的寓言,换一个名称就吃香了。——后来这个国家发现另一个国家知道了他们许多机密,于是他们便花了许多钱成立了一个机构,专门研究这方面的学问,而且有了不少成就,其实另一个大国原来并没有这些东西,后来倒是偷到了他们的这套资料,认为很有用处,才开始研究。现在他们都在研究。第三种为“鬼通”。第四种为“妖通”。第五种名为“依通”,如卜卦、算命等等便属于依通,意思是靠某一项事物,靠一种数理、数字、光,或利用黑暗的地方,或利用人的脑电波,在某一光度或音响之下,到达一种相当的程度,这些都是“依通”。

  又一种卜卦的方法

  中国的卜卦方法很多,如果不了解它的原理而认为很神秘,一辈子也不敢变更它的方法,因此我就告诉一些爱玩这套的年轻人,用十二个数字,随便报数的一种新方法,报三个数字,第一个数字(我们依先天卦的卦数,即乾一、兑二、离三、震四撰五、坎六、艮七、坤八)为外卦;第二个数字,同样的也用先天卦数为内卦;第三个数字,是代表动爻。假设报的数字为一、二、三,那么外卦为乾一,内卦为兑二,构成了天泽履卦,第三个数字为三,即是天泽履卦的第三爻为动爻,卦是以动爻为主。假使报的数字为一、二、六,就是天泽履卦的上爻动了,但是报的数字如果是七、或八、或九、或十,该是哪一爻动呢?九代表六爻相动,十代表六爻安静,八代表两个爻动,七代表三个爻动,十一代表五个爻动,十二代表四个爻动。

  动爻的断法

  关于动爻的断法:

  六爻安定的,以本卦卦辞断之。

  一爻动,以动爻之爻辞断之。

  两爻动者,则取yīn爻之爻辞以为断,盖以“阳主过去,yīn主未来”故也。如天风女后囗卦,初六、九五两爻皆动,则以初六爻断之,九五爻为辅助之断,“阳主过去,yīn主未来”,其中大有学问。

  所动的两爻如果同是阳爻或yīn爻,则取上动之爻断之,如囗既济卦,初九、九五两爻皆动,则以九五爻的爻辞为断。

  三爻动者,以所动三爻的中间一爻之爻辞为断,如囗卦,九二、九四、九五等三爻皆动,则取九四爻的爻辞为断。

  四爻动者,以下静之爻辞断之,如囗火水未济卦,九二、六三、九四、六五四爻皆动,则以初六囗的爻辞断之,如囗初六、六三、九四、六五等四爻皆动,则取九二爻的爻辞断之。

  五多动者,取静爻的爻辞断之。

  六爻皆动的卦,如果是乾坤二卦,以“用九”、“用六”之辞断之,如囗乾卦六爻皆动,则为群龙无首,吉。

  乾坤两卦外其余各卦,如果是六爻皆动,则以变卦的彖辞断之,如囗天风女后卦六爻皆动,则以乾卦的彖辞断之,因为女后卦是自乾卦变来,女后卦是在八宫卦的乾宫之中。

  古人有句老话,有疑则卜,无疑则不卜。一件事情,在两难之间,往东亦对,往西亦对,两个方向都对,而又需要确定究竟往哪一个方向最对,自己又无法确定的时候才去占卜。如果自己的智慧,还可以去解决的问题,则应该用自己的智慧去解决而不必去占卜了。上面说的仅是卜占的方法之一,即使铜钱等卜占用品一件也没带,只凭了这十二个数字,就可卜卦,不过不要认为只是玩玩,自己都没有信心则一定不灵,一定要诚心才灵,这是jīng神的问题,宗教的哲学,前知的哲学。一个人真到万难的时候,本身的智慧、jīng神的潜能才发挥得出来,这是一种智慧之学,而不是宗教信仰,千万不要迷信。

  《河图》与《洛书》

  的文化根源

  后面的两个画着圈圈点点的图,叫《河图》、《洛书》,它们就是麻将、象棋、围棋的祖师爷。麻将与象棋、围棋虽属小道,却都与这两个图有关系。

  《河图》、《洛书》是属于中国学术思想神话部分的东西。旧传说大禹治水的时候,在工程方面发生很多困难,结果在huáng河上游,从河中出来一匹马,古人将之神化称它为龙马。这龙马背上背了一个图案,图案上就是这些个圈圈点点,没有别的,因此这个图案就名叫《河图》,因为这个图案,产生了数学的方法,数学的观念。但古代的神话,和一般学说的说法两样,神话中说,大禹得了这个《河图》,就能骗使鬼神,把中国的水患治平了。稍后在洛水里出来一个乌guī,这乌guī的背上,有另一个由圈圈点点形成的图案,这个图案,名叫《洛书》。这两种图案合起来,就产生了中国数理的哲学和工程上应用的学说。这是我们传统的说法,后世一直到了唐宋以后,在学说上一般学者都不同意这种说法,他们采取怀疑的态度。到了现代更加反古了,认为这两图毫无意义,可能是假托的神话。现代学者这种“毫无意义的认定”又有什么根据?亦说不出来,只是不相信这一套说法而已。

  依我们所了解的,中国文化大概在chūn秋战国时候,是没有统一的。那时不但语言没有统一、文字没有统一、jiāo通没有统一、经济没有统一,乃至各个地区的社会形态亦不统一。周朝的政府所谓的中央天子之治,分封诸侯,地方分治,并不统一。从秦汉以后统一的局面是另外一回事,我们研究历史,常以后代政治形态、社会形态看古人,这是很大的偏差。由于那时代没有统一,从孔子所保留的四书五经文化看起来,唐虞以上的历史,文字资料太难整理,所以有可靠文字为依据的时候,断自唐尧开始,整理出了《尚书》,根据这些资料,就了解尧、舜、禹三代文化区域不同。那时在huáng河上游的北部,更早时期的huáng帝,如有名的涿鹿之战,就是在河北的北部。那时的文化是在北方的,后来到了周朝的文化,差不多到了huáng河以南,中国的文化是由北向南移,大的一面是由西北到东南,另外小的一面是由北到南,如江南的文化,是从晋朝以后才慢慢由北方推移过来。到了南宋的时代,江南文化便大盛。不但是中国,外国的文化也是一样,都是由北方起源,慢慢推移演变到南方来。中外历史上真能统治一代就兴盛起来的统治者,都是起于北方,而且很少出于都市,大多都来自乡间,这些对于研究哲学问题关系很大。

  现在我们知道中国文化,最初是由huáng河上游发展出来,显见《河图》、《洛书》这两个文化系统,发生在不同的地点,一个是在北方huáng河的上游,一个是在南方,在huáng河的南岸洛阳这一带。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16/56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