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这才是春秋_贾志刚【完结】(61)

2019-03-10  作者|标签:贾志刚

  "管仲家里穷,他比我更需要钱啊。"鲍叔牙说。

  "哼,当心吧,别管仲把你卖了你还替他数钱。"

  "他不会的。"

  有人看不过去,去找管仲。

  "管仲,你这人不厚道,怎么你出钱少,反而分得多?"

  "哎,鲍叔牙家里比我家有钱啊,我比他更需要钱。"管仲也这么说。

  "你不厚道,你这样谁还跟你合伙做生意?"

  "鲍叔牙啊。"

  也不知道是管仲做生意的天分不行,还是确实运气不好。总之,两人的生意在一开始赚钱之后,越做越差,到最后老本都几乎赔进去,于是不再做生意了。

  "管仲这人就是个大忽悠,chuī牛行,gān起活来就不行了。"有人这样说。

  "别这么说,管仲可不是个大忽悠,更不是蠢。俗话说:人走时运马走膘。生意没做好,确实是点太背了。"鲍叔牙为管仲辩解,丝毫没有埋怨他的意思。

  可是,鲍叔牙自己单独做生意却很红火。什么生意?开店,什么店?饭店。

  鲍叔牙的饭店以诚信著称,决不缺斤少两,也决不用潲水油或者病死的猪,店里总是打扫得gāngān净净,去他的店里吃饭,那是绝对放心。鲍叔牙的店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菜式好,人人吃了都说好,不用猜也知道,店里有好厨师。没错,店里的大厨姓雍名巫字易牙,人们就称他为易牙。易牙的菜那是色香味俱全,而且总有新花样。

  后来,后人尊鲍叔牙为饭店的祖师爷,易牙为厨师的祖师爷。

  关于易牙的厨艺,孔子和孟子都有很高评价。据《列子》记载,孔子曾说过:"淄渑之合,易牙尝而知之。"歌词大意是:"把淄水(山东)渑水(河南)混放在一起,易牙也能分辨出来。"《论语谴告》中,孟子说:"至于味,天下期于易牙。"意思就是:易牙是天下第一厨师。《荀子?大略篇》也记载:"言味者予易牙,言音者予师旷。"意思是谈美食去找易牙,谈音乐去找师旷。

  后世人将搓一顿称为"易牙祭",时间久了,成了"打牙祭"。

  --管跑跑

  生意不好做,怎么办?管仲只好设法混进公务员队伍。没办法,总要挣钱活下去啊,何况还有老娘要养呢。

  谁知道,公务员也不是那么好当的。管仲三次担任公务员,结果三次被炒,很没有面子。

  "这人的品行一定有问题,要么就是个混混。"有人这样议论管仲。

  "绝对不是,不过是他的上司不懂得怎样用他而已。"鲍叔牙又为管仲辩解。

  身为贵族,尽管是破落的,有受教育的权利,也就有保卫祖国的义务。管仲和鲍叔牙一样,义务兵役是躲不过去的。

  每次打仗,鲍叔牙都冲在前面,奋不顾身。撤退的时候,鲍叔牙都拖在后面,掩护大家。

  可是,管仲不一样,进攻的时候,他总是落在最后,不是马不肯跑就是车陷到坑里了,总之永远排最后;可是打了败仗逃跑的时候,管仲总是在最前面,马也不偷懒了,车也不会掉进坑里了。

  一共打过三次仗,管仲就逃跑了三次。

  "胆小鬼,逃兵。"很多人这样嘲笑管仲。

  "你们都错了,管仲不是胆小鬼,也不是逃兵,他这样做,是因为他家里还有老母亲等着他养,他死了,老母亲就没人养了。所以,他是个孝子。"每次鲍叔牙听到别人骂管仲的时候,都会这样为他辩解。

  不管怎样,管仲得了个外号--管跑跑。

  管仲和鲍叔牙在一起,经常意见不一致。每到这个时候,鲍叔牙就放弃自己的意见,听从管仲的。

  这么说吧,凡是管仲做的事情,鲍叔牙都认为是对的;凡是管仲说的话,鲍叔牙都坚信不疑。说来说去,说成了"两个凡是"。

  "鲍叔牙说的是对的,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牙也。"管仲这样评价鲍叔牙,肯定鲍叔牙的同时,也就是在肯定自己。

  "管仲把我当知心朋友,我非常高兴。"鲍叔牙说。

  说来说去,鲍叔牙是管仲的粉丝。

  第84节:管鲍之jiāo和管跑跑(2)

  --分工合作

  管仲是个有野心的人,做小生意赚钱不是他的目标,他不想永远拿着长矛上战场,他想坐在总理办公室里指挥战斗。

  "管仲,你说,我今后能gān什么?"一天,两人闲聊的时候,鲍叔牙问管仲。

  "你呢,很正直很有原则,但是太正直太有原则,不懂得变通,你最多也就做个亚卿到头了。"管仲说。亚卿相当于副总理。

  "那,你呢?"

  "上卿,我不当上卿,是齐国的损失。这么说吧,齐国要想治理好,兄弟你就够了。可是,要想雄霸天下,那要靠我。"管仲说话一点也不谦虚,但脸上却没有骄傲的神色。

  "知道了。"鲍叔牙说。他牢牢记住了。

  齐襄公的乱伦事迹传遍了天下,而且一点没有收敛的意思。在别人抱怨和嘲笑的时候,管仲看到了机会。

  "兄弟,襄公这样子,估计蹦跶不了几年了。依我看,他这辈子也不会有儿子了,那么,到时候能够继位的就是他的弟弟公子纠或者公子小白了,这两个公子现在没人搭理,你我正好乘虚而入,你去辅佐一个,我去辅佐一个,今后总有一个当国君的,那时候我们可以互相举荐,岂不是万全之计?"管仲建议。

  "好好。"凡是管仲说的,鲍叔牙都支持。

  俩人一分,管仲挑了公子纠。公子纠是哥哥啊,脾气也好,希望远远大于公子小白。鲍叔牙不愿意了,他觉得自己去辅佐小白没什么前途。

  "兄弟,你不能这样想,上天的意思谁也摸不透,说不准就该小白当国君,你要不去,万一小白当了国君,咱们这辈子可就没指望了,只能当这个破士了。你必须去,你去了,咱们双保险。"管仲劝鲍叔牙,并答应他有事一定帮他。

  于是,鲍叔牙去给小白当老师,管仲又找了一个朋友召忽一同去给公子纠当老师。果然,公子纠和公子小白正愁没有人帮忙,现在有人愿意帮自己,既感激又高兴。

  没过多久,管仲又来找鲍叔牙了。

  "兄弟,情况有些危急了,襄公最近有些多疑,对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很不利。依着我,咱们带着他们出去躲一阵,到时候齐国出了事,再伺机而动。"管仲看出形势不对了,其实他可以不提醒鲍叔牙,可是想想,万一小白被襄公杀了,那边公子纠又得个什么脑膜炎死了,岂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所以,两个都要保护。

  "好好。"凡是管仲的建议,鲍叔牙都无条件执行。

  几天之后,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同一天逃离齐国。公子纠的老娘是鲁国人,今后能够借上鲁国的力量,因此跟管仲和召忽投奔了鲁国,鲁庄公果然十分欢迎,热情接待。

  公子小白的老娘是卫国人,可是鲍叔牙决定不去卫国,而是去附近的莒国,而莒国是小国。为什么这样决定?"第一,我们是避难不是畏罪潜逃,襄公不会去捉我们,去莒国是安全的;第二,正因为莒国是小国,我们去了,他们更不敢怠慢我们;第三,也是最重要的,莒国离临淄更近,万一机会来了,咱们能迅速赶到。"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61/295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