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这才是春秋_贾志刚【完结】(52)

2019-03-10  作者|标签:贾志刚

  在叛乱之前,管叔鲜还是先采取了舆论攻势,在民间广泛传播"周公要篡位"的谣言。谣言说一千遍也会成为真理,周朝的公卿大夫们也开始怀疑了。

  周公是什么人?周公站在的高度是管叔们想象不到的。

  对付几个小泥鳅,周公是有把握的,他采取了三招。

  第一招,牢牢把握军队,常备不懈。

  在这一点上,周公是有经验的,他参加了伐纣,属于文武双全的全能人才,而周朝的主要兵力在他的手中。

  第二招,三巨头团结。

  周公在流言传来的时候,把姜太公和召公请来恳谈,太公、周公和召公是当时的三巨头。关于召公,史料里并不翔实,他有可能是周公的弟弟,也有可能是周公的堂兄弟甚至堂叔,但可以肯定的是,他是王族并且与成王的关系很近。在这里,我们认为他就是周公的弟弟。

  "四哥,怎么我们最近越来越说不到一起了呢?"召公说话很直,他也开始怀疑周公图谋不轨,但是,他了解四哥的为人,因此他很困惑,就直接说了出来。

  "二位,我之所以摄政,都是为了祖先的基业,为了大周朝。当今二哥早死,成王大侄子岁数又小,而天下远远没有太平,我只好这样做。等他长大,我自然会把王位还给他。"周公说,周公的话并不多,但是已经足够了,因为每个人都知道,周公说话是算数的。

  有了太公和召公的理解和支持,周公还怕什么?

  第三招,各个击破。

  在太公和召公表态支持之后,周公开始战略部署。从各种迹象来看,管叔鲜邀请了淮夷和徐戎为盟友,如果他们合兵一处,威胁将是很大的。于是周公让自己的大儿子展伯禽去了鲁国,当然,带走了相当一部分兵力。这样,管叔鲜和武公禄父就处在周朝和鲁国的夹击之中,而同时,鲁国还能分隔管叔鲜和淮夷的联络,如果需要的话,姜太公的齐国军队随时可以南下援助鲁国。

  第71节:周公主义(3)

  一切部署妥当,周公开始下手了。歌中唱道:该出手时就出手。该忍的时候忍,该下手的时候,决不犹豫。

  以周成王的名义,周公率领周朝大军东征,同时,展伯禽在东线佯攻淮夷,牵制对方力量。

  历史事实证明周公伟大的战略眼光,也证明管叔不过是一个没头脑的人物。周朝大军很快摧毁了管叔和武公禄父的军队,之后将两名首恶处死,而被煽动造反的两个弟弟蔡叔度和霍叔处都只受到革去爵位和降低爵位的处罚,周公对自己的弟弟可以说足够宽容。

  在铲除管叔和武公禄父之后,周朝军队与鲁公伯禽合兵一处,在东线放开手脚进攻淮夷,最终征服淮夷和徐戎,扩大了疆土,使得鲁国的地盘从山东中部扩张到山东南部、安徽东部和江苏北部。

  --忠心耿耿

  成王刚继位的时候,年纪小,身体也不太好。周公剪了自己的指甲,投到huáng河中去,向河神祈祷:"成王还小,还没有见识,如果有什么过错的话,就都算到我的头上吧。"

  祈祷完之后,周公把祷文藏在自己的总理府中。

  有人说,剪个指甲那算什么?错,古人认为,头发和指甲都是父母给的,不可以随便抛弃。后来曹操有了割发代首的故事,也是这个原因。将指甲抛进huáng河,等于告诉河神:如果我犯了错,愿意跳进河里淹死。

  成王继位七年,年纪到了十九岁。按当时的说法,男子十九岁为成人。周公眼看天下基本平定,成王又已经长成,于是将权力归还成王,自己回到大臣行列中。

  成王正式登基之后,免不得有人暗中来说周公的坏话,成王对周公起了疑心。周公见势不好,好在对此早有思想准备,于是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咱躲起来还不行吗?

  周公躲去了楚国,为什么去了楚国?因为这样可以不连累自己的儿子或者弟弟们,那时的楚国是个小国,想造反也造不了。

  总理失踪了,成王命令手下搜查总理府,看看能不能找到一点周公要篡党夺权的证据。这一搜,真搜出东西来了,什么?当年在huáng河的祷文。

  有人说,这难道不是周公在逃走时候造的假吗?兄弟,那可是三千多年前,放了六七年的东西,那时候可没有什么"东南亚证件公司"来制作各种假证件假文件,造假是造不出来的。有人又说,那难道不是周公六七年前就准备好了这一天?兄弟,若是周公六七年前就想到了这样的细节,他要篡位那不是易如反掌,为什么还要让出来?

  成王在一瞬间被感动了,他知道自己错了,他感到惭愧,叔叔不避嫌疑为自己创下这样安定团结的基业,而自己竟然要怀疑叔叔,让叔叔不得不逃走,这难道不是罪过吗?

  成王派人去楚国把周公给请回来了,叔侄相见,相顾而泣。周公知道,自己的苦心没有白费,苍天是有眼的。

  周公很担心成王yín佚骄奢,于是写了《多士》和《毋逸》教导他治国的道理。此后,周公为周朝置备了完整的政治制度,周朝被管理得井井有序。

  --尊崇无限

  周公去世之前,留下遗嘱:"一定要把我葬在成周(今河南洛阳),以表明我不敢离开成王左右。"

  周公去世之后,成王将他葬在祖坟所在的毕,安葬在文王的身边,享受王的待遇,成王以此表达自己不敢把周公当做自己的臣子。

  周公去世当年的秋天,秋收来到之前,突然刮起狂风骤雨,地里的麦子全部被刮倒,树木被连根拔起。周朝全国震恐,周成王沐浴更衣,与召公和毕公前往祖庙打开金滕匮,这才发现了周公当年的祷文。成王大惊,急忙叫来管理祖庙的官员,问是怎么回事。"有这么回事,只是周公当时不让我们说。"管祖庙的官员这样说。

  成王哭了,换了谁,谁能不哭?

  "这一定是上天在警示我,以此表彰周公的大德。"成王于是决定郊祭周公,享受天子礼遇。

  郊祭之后,云开雨霁,反向刮风,麦子都立了起来。那一年,天下大丰收。

  这是神话吗?

  崇高的品德是可以感天动地的,这不是神话。

  为了表达对周公的崇敬和感激,周成王特批鲁国可以郊祭文王,鲁侯可以享受天子级别的礼乐。

  周公逝世后,周公的爵位由他的子孙世袭,因此周公实际上有两个爵位世袭,一个是在中央政府的周公,另一个是诸侯鲁侯。

  世世代代,周公的事迹和品德得到传颂。中国历史上每一任宰相,都会表示自己要向周公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孔子以毕生jīng力在宣扬周公的思想,在世时常说他梦见周公,与周公谈论天下大势,接受周公的指教,可见他对周公的崇敬之情。在他老了的时候,梦少了,梦不到周公了,于是感叹"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论语·述而》)。他感叹,他很久没有梦到周公了,他真的老了。

  第72节:周公主义(4)

  而孔子的门生们常感叹他们没有一个能梦见周公,没有孔老师那样的德行。只有达到孔老师那样的境界,才可能梦见周公。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52/295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