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这才是春秋_贾志刚【完结】(228)

2019-03-10  作者|标签:贾志刚

  士蒍是个很敏锐的人,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有很高的政治敏感度。同时,他也是死硬的太子党。

  “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就应该一门心思等着继承君位,怎么能有官位?现在国君分封给他土地,还给他安排了官职,这是把他当外人看待啊。不行,我要向主公进谏。”士蒍当时就看出了问题,他决定去纠正献公。

  (以下对话见于《国语》,原文不再引述。)

  “太子,是国君的继承者,而您却让他去统领下军,恐怕不合宜吧?”士蒍开门见山,直接表达自己的反对意见。

  “下军,就是上军的副职。我统领上军,申生统领下军,不也是可以的吗?”别说,献公说得也有道理。

  “下不可以作为上的副职。”

  “为什么?”

  “正副职的关系就像人的四肢一样,分成上下和左右,用来辅助心和目,所以才能经久使用而不劳倦,给身体带来好处。上肢的左右手jiāo替举物,下肢的左右脚jiāo替走步,轮流变换,用来服务于心和目,人所以才能做事,节制百物。如果下肢去引持上肢,或者上肢去引持下肢,就不能正常地轮流变换,破坏了与心和目的协调,那人就反而要被百物牵制,什么事能做得成?所以古代组建的军队,有左军有右军,缺了可以及时补上,列成阵势后敌方不知道有缺口,所以很少失败。如果以下军作为上军的副职,一旦出现缺口就不能变动补充,失败了也不能补救。没有表示进退的旗鼓指挥,军队是不能移动的。旗鼓的变化超过了规定的数目就会出现队形的空隙,有了空隙敌军就会乘虚而入,敌军突入后,形势就不吉利,想挽回失败已来不及了,谁还能击退敌军呢?敌军一旦得逞,是国家的忧患啊。所以变乱军制,只能侵凌小国,难以征服大国。请国君三思!”士蒍说了一通,说句良心话,说服力确实不qiáng,似乎是在说不能叫上军下军,应该叫左军右军。

  估计,士蒍是有所顾虑,有些话不敢直说。

  献公早就听腻了,等他说完,摆摆手说:“申生是我的儿子,我已经为他编制了下军,用不着你操这个心。”

  “可是,太子是国家的栋梁。栋梁已成,却让他带兵,不也危险吗?”士蒍还不甘心,换个角度继续说。

  “减轻他的责任,虽然有危险,会有什么害处,嗯?”献公明显不高兴了,对话结束了。

  得,士蒍碰了一鼻子灰,灰溜溜走了。

  在晋献公那里碰了壁,士蒍很沮丧,不过他是一个善于反思的人。

  他做了一个基本的分析,首先,献公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他原本不会傻到让申生做下军主帅这个程度。即便是献公一时糊涂犯了错误,那么自己的一番进言应该让他醒悟过来。可是如今献公不仅没有醒悟,反而对自己的忠言非常不耐烦。这说明了什么?

  “太子不能继承君位了。”士蒍很快得出了这个结论,他真是一个聪明人,他确实是一个聪明人。

  现在士蒍有些紧张了,根据历史经验,站得越高摔得越重,太子被废就相当于从山峰上被推下来,安全着陆基本不可能,被废往往就意味着被杀。

  连夜,士蒍偷偷来到了太子府,夜会申生。

  “公子,快逃命吧。”士蒍一把拽住申生,就让他逃命。

  “逃命?士大夫,说笑吧?”申生吃了一惊,随后笑一笑,他以为士蒍跟他开玩笑。

  “公子啊,主公改变了你的职位却不考虑你的困难,减轻了你的责任却不担心你的危险,主公既已存异心,公子又怎能继承大位呢?你出征若能成功,将会因为得民心而被害;若不成功,也会因此而获罪。无论成功与否,都没有办法躲避罪责。与其辛辛苦苦出力而得不到你父亲的满意,还不如逃离晋国的好。这样你父亲得遂其愿,你也避开了死亡的危险,而且将获得美名,做吴太伯,不也很好吗?”士蒍又是一通分析,说句良心话,这次的分析十分透彻,我听了都想逃命。

  可是,申生摇了摇头。

  “您为我考虑,可以说是忠心耿耿了。但是我听说:做儿子的,怕不顺从父亲的命令,不怕没有美名;做臣子的,怕不辛勤事奉国君,不怕得不到俸禄。如今我没有才能却得到跟随君父征伐的机会,还能要求什么呢?我又怎么能比得上吴太伯呢?”申生拒绝了,他有他的原则。

  士蒍还想劝劝,可是想想,还是算了吧,为什么?一来,他了解申生的性格,要他逆着父亲的命令,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因此劝也没用;二来,人这个东西,点到为止,自己要是说太多了,倒显得自己好像有什么小算盘一样。

  士蒍悄悄地回家了,怎样去的太子府,就怎样回的家。从那天晚上之后,士蒍决定远离是非,除了上朝,其余时间哪里也不去,就在家里陪老婆孩子。就算上朝的时间,也是片言不发。

  他知道会发生什么,既然自己改变不了别人,那就先保护自己吧。

  ——灭三国

  晋国两军准备讨伐哪里?

  晋献公在地图上画了三个圈,然后说:“就他们吧。”

  这三个可怜的圈分别是霍国(山西霍县西南)、耿国(山西河津县东南)、魏国(山西芮城县东北),说起来,都是晋国的同姓国家,都是周文王后代的国家。

  自家兄弟还要打?献公说了:“看看四周,谁跟谁不是沾亲带故的?不打他们,打谁?”

  两军出动了,申生的下军作为前哨先行,献公的上军随后出发。

  献公是一个爱好打仗的人,亲自上战场是他的习惯。他知道上战场可不是看戏,因此二五是用不上的。

  献公决定用两个新人,一个是赵夙,一个是毕万。其中,赵夙为御戎,毕万为车右。这两个人是什么人?为什么用他们?

  这里,要说一说晋国的人才来源了。

  晋国的人才来源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公族,譬如狐、栾、韩、胥、贾、郤等姓氏;另一个方面是外来移民,而外来移民中的人才又主要是来自周朝伟大首都的。

  投奔晋国的京城人士主要是两种人,一种是怀才不遇或者对王室不满而出走,另一种是逃避罪责而出逃。两种人都属于那种有开拓进取jīng神的人,或者有胆量的人。

  为什么他们多半选择了晋国而不是秦国或者楚国或者齐国?首先,齐国太远,而秦国直到东周才开始建国,楚国属于南蛮,只有晋国地理上近、血缘上亲,价值观念上又很开放,因此大家都愿意去晋国。

  而最最根本的原因,是晋国对外来移民的鼓励。因为晋国人口稀少,特别是周人的人口不足,因此历代晋国国君对于移民都是无任欢迎,对于伟大首都的移民则是青眼有加,多有重用。

  而赵夙和毕万就都是京城移民或者京城移民的后代,其中,赵夙的祖先从周厉王年代移民晋国,毕万则是第一代移民。

  那么,晋献公为什么让赵夙为御戎而让毕万为车右呢?这里有个历史原因,因为赵夙的祖先擅长驾驶,当年拉着周穆王上天山会西王母的造父就是他的祖先,而毕万从祖先毕公高开始就是著名的勇士,作车右可以说是再合适不过。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228/295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