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这才是春秋_贾志刚【完结】(142)

2019-03-10  作者|标签:贾志刚

  费了半天劲,只有蔡国、陈国和卫国表示服从中央,起兵助战。

  仗还没打,周桓王已经输了一阵。堂堂天子,号召力也就这样,还不如卫国郑国这样的诸侯国。

  怎么办?周桓王现在已经是骑虎难下。不打,那以后更没人听他的。所以,只能打,而且只能打赢,不能打输。打赢了,可以借机重树权威,打输了呢?周桓王不敢去想。

  正因为如此,桓王决定御驾亲征。

  赌博,这就是一场赌博。就像一个炒股被套的,他拿出更多的钱来搏。而往往,他会输得更惨。

  ——中央军一败涂地

  郑庄公三十七年(前707年),周朝军队会同卫国、蔡国和陈国军队,进攻郑国,直bī荥阳。周桓王亲自带队,周公和虢公也都随军。

  郑国万万没有想到,周桓王竟然搞这么高的规格来打自己,用句现代话说,那是五套班子都到齐了。

  郑庄公紧急召开大会,讨论眼前的形势。

  基本上是老套路,大臣们分为主降派和主战派。经过国际国内形势的分析,最终,主战派占了上风。

  大家达成共识:打,而且要快打,以免带来国际舆论的压力。

  祭足开始安排工作。

  首先,了解联军战力部署。

  根据谍报,联军分为三路进攻,左路是陈国军队,由周公指挥;右路是卫国和蔡国军队,由虢公统领;中路是周朝解放军,周桓王亲自率领。

  三路军中,陈国战斗力最差,而且主帅周公根本就不想打,属于不思进取的那一类。右路卫国和蔡国军队中,蔡国军队很菜,可以忽略不计,卫国军队有一定的战斗力,但是,战斗欲望不qiáng。中路是联军jīng锐,属于周朝正规军。

  其次,确定我方打法。

  郑军采用各个击破战略,右路军由大夫曼伯率领,以jīng锐部队冲击对方左路陈国军队,要求击溃对方。

  在击溃对方左路军之后,左路由高渠弥率领,稳扎稳打,进攻对方右路的卫国和蔡国军队,重点进攻蔡国军队,待蔡国军队溃败之后,合击卫国军队。

  在击溃对方两翼之后,左右两军向中央合击周朝军队,此时周军必然后撤,此时,郑国正面军队由郑庄公亲自指挥,追击周军。

  祭足的想法很清晰,对陈国军队,击溃为主,赶走了事;对卫国军队,务求全歼;对周朝军队,警告为主。

  祭足在这里就像一个炒股的高手,把怎样建仓、怎样拉升和怎样借利好出货都算得清清楚楚。

  现在,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了。他们也知道,此战只能胜不能败,一旦失败,那么每个人的罪名都会很重,每个人都会死,而每个人的子孙后代都只能当奴隶。

  郑国军队出动了,他们在城外安下大营,与联军对垒。

  第二天,联军列阵,等待郑军出来厮杀。按着那时的规矩,郑军也就该出来列阵,决一死战。

  可是,规矩是人定的,也是被人利用的。

  郑军根本就没有动静,大营营门紧闭,拒不出战。

  桓王有些郁闷,他已经准备好了一套说辞,要在阵前痛斥郑庄公。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郑庄公根本就不出来。

  看看一个上午过去,联军又渴又饿,郑军还是不见动静。桓王正在考虑是撤退还是qiáng攻郑军大营,还没考虑好,就听见郑军营中一通战鼓。紧接着,郑军大营右翼营门大开,郑军战车呼啸而出,不列阵不打话,猛虎下山一般直扑联军左军。

  陈国军队哪里见过这样的阵势,没等郑军杀到,纷纷逃命。

  联军左路军直接溃败,桓王大吃一惊,急忙下令中军左翼防止郑军冲击。

  还没等桓王定下神来,郑军大营左路杀出,这一路更猛,直冲卫军和蔡军阵地,卫军还能抵挡一阵,蔡军则是一溃到底。之后郑军合击卫军,卫军大败亏输,死伤无数。

  两翼都完了,郑军左右合击,中军营门大开,大部队从正面杀来。

  到了这个时候,桓王知道这个仗没得打了,撤吧。

  有人说,自古以来都是“让列宁同志先走”或者“让领导先撤”,这话是错的。

  桓王命令后队变前队,先撤,前队变后队在后面掩护,而他自己在最后面。

  合击合击,郑国军队基本上是合而不击;追击追击,郑国军队也是追而不击。

  人家给你面子,放你一条去路,你就识趣点快走吧。可是桓王有点不识趣,看人家不追上来,以为真是怕了他,于是慢腾腾地走,还一边破口大骂。

  “老贼,有种的出来,我与你决一胜负。”桓王大声骂道。

  如果说郑庄公、祭足还对桓王有所忌讳的话,郑国的将军们可不管那么多,他们只对庄公负责,你桓王算什么?如今给你脸不要脸,那还客气什么?

  大将祝聃拈弓搭箭,也不去想后果,瞄着周桓王就是一箭。

  周桓王正在那里骂得起劲,冷不防看见一支箭飞过来,想躲,没躲开,那支箭就扎在了肩膀上。

  “哎呀妈呀。”桓王现在不骂了,他发现对方来真的了。怎么办?跑吧。

  桓王的战车甩开蹄子狂奔起来,很快追上了大部队。后面,郑军又是打鼓又是呐喊,就是不追,眼看着把周王的部队给放跑了。

  ——哑巴吃huáng连

  周桓王挨了一箭,还好,身上的甲比较厚,对方的箭也远了点,因此也就是破了点皮,没大碍。

  现在的问题是怎么办?打下去还是撤军?陈国军队溃散了,不知道跑哪里去了;蔡国军队也溃散了,也都找不到人影了;卫国军队被消灭了一半,还剩下一半。只有周朝的军队还在,那是人家没好意思打你。

  打,是打不过了;撤,又太没面子。桓王这个时候后悔当初没听周公和虢公的,可是后悔有什么用?

  正在这个时候,郑庄公派人来了。谁啊?祭足。

  祭足来gān什么?送粮食来了,除了粮食,还有牛羊。

  “大王,这个事情是个误会。大王讨伐诸侯,那是应该的。我们主公原本说闭门反思一段时间,谁知道手下的几个大将不懂事,私自就出来打仗了,据说还伤了大王。我们主公已经把他们给撤了,又派我来给大王赔罪,顺便劳军。如果大王赏脸,请进城歇息。”祭足多会说话,说出来不卑不亢,有理有利有节。

  原来,听说she伤了周桓王,郑庄公也有点害怕,大家一商量,说桓王肯定也想撤军,gān脆给他个台阶,大家好办。于是,就派祭足来了。

  台阶有了,下还是不下?不下就怪了。

  就这样,周朝中央军撤军。

  中央军回国,桓王很憋气。被诸侯打败,令他很没面子。于是,他决定要二次讨伐。

  “各位,我准备再次征召天下诸侯,讨伐郑国。”桓王召集公卿们,再议出征。

  “切。”一片哄然,大家都笑了。

  桓王很没面子。

  “大王,我看就算了。这次打输了,好在郑国还给个台阶下来,赔礼道歉,我们也算保住了颜面,事情也不算闹得太大。本来天下没多少人知道我们战败了,你这一征召天下,那就人人都知道了,那可就是光屁股拉磨——转圈丢人了。”周公率先反对。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142/295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