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这才是春秋_贾志刚【完结】(122)

2019-03-10  作者|标签:贾志刚

  “你说的也有道理,可是废了宜臼,谁合适啊?”幽王问,明知故问,大家都在演戏。

  大家一合计,也别说是谁了,大家各把自己的答案写在手心上,看看谁是最佳人选吧。于是每人发了一只笔,写完了,大家把手一摊,幽王一看,乐了。

  ——说什么也不笑

  伯服五岁的时候,幽王给了他一份大礼——太子。而褒妃也同时得到一份大礼——王后。

  从采蘑菇的小姑娘到王后,褒妃——这个时候应该叫褒后了,褒后走过了一条成功的人生之路。

  “亲爱的,这下可以放心了吧?”幽王高兴了,这下算是了了一桩心事。

  “放心了。”褒后说,可是没有笑。

  褒姒不笑,褒妃不笑,褒后还是没有笑。

  “你为什么还不笑?”

  “我笑不出来。”

  “为什么还笑不出来?”

  “我也不知道,大概这件事情在我的意料之中吧。”

  幽王有些失望,这样的事情褒后都笑不出来,什么能让她笑出来呢?

  其实,褒后不是不想笑,她是真的笑不出来。她发现,伯服越是长大,就越是不像自己,也不像幽王,而是像褒子哥哥。一方面,她担心会东窗事发;另一方面,幽王老了,五十多了,gān什么都力不从心了,因此褒后更加地想念褒子哥哥。

  ——千金难买美人笑

  褒后的一酷到底令幽王彻底倾倒,就如歌中所唱的“你主宰我崇拜,没有更好的办法”。幽王决定把自己的人生目标锁定在“博褒后一笑”上。

  许多人可能以为幽王很无聊,其实不然。作为天子,幽王其实很苦闷,因为他从来不懂得给别人带来快乐才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而褒后恰恰为他提供了这样的机会,让他能够体会到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快乐和成就感。

  如果他爱人民能够像爱褒后一样,那他不是一个伟大的天子吗?

  “包子,包子。”褒后在梦中喊道,幽王被惊醒了。包子?褒后一定是在梦中想吃包子了。

  幽王轻轻地起身,他要给褒后一个惊喜。

  早上,褒后醒来的时候,还没有睁开眼,就闻到一股香味。睁开眼看,她惊呆了,chuáng边竟然摆了十几笼包子,猪肉的、茴香的、蘑菇的等等,一应俱全,而幽王正用得意的眼光看着她。

  “放包子在这里做什么?”褒后问。

  “你做梦直喊包子,我知道你想吃包子了。”幽王说。

  褒妃笑了,苦笑,还不如不笑。不错,她是梦见了包子,可是不是吃的包子,而是褒子哥哥。看着眼前的包子,褒妃的忧思只能更深。

  幽王并不气馁,他知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很快,一个宫女报告说两年前她不小心撕裂了自己身上的绸衣,那个声音很怪,褒后当时笑过。

  幽王大喜,立即让人去库房取来成捆的绸缎,让几个力气大的宫女趁着褒后不注意的时候撕裂。一捆绸缎撕得粉碎了,褒后还是不笑,后来不仅不笑,一听到那声音就皱眉头。

  《史记》记载: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看见没有,幽王想了成千上万的主意,褒姒就是不笑。有钱、有权、知道疼人,还百折不挠地逗老婆开心,多好的老公啊,这样的大款,今天多少人想傍啊。

  幽王实在无能为力了,怎么办?这个时候,他想到了最后一个办法。

  ——群众路线出成果

  幽王想到了群众路线,具体表现方式就是悬赏。前面我们就说过了,悬赏和绑架是最好的管理方法。靠绑架,幽王得到了美人,现在,我们看看悬赏的力量。

  幽王告示宫内外,若是有人有办法让褒后笑,重赏千金。

  群众路线一向就是战无不胜的法宝,这一点一再经过检验。

  终于,一个人想出一条妙计。这个人是谁?虢总理。

  “大王,我有办法。”虢石父是个很聪明的人,幽王已经有想法要把他提拔到三公的位置上。

  “你有什么办法?速速讲来。”幽王问。

  “大王,我这计策虽好,可是兴师动众,不知大王可认为值得否。”虢石父先卖个关子。

  “少废话,当一个男人真的爱上了一个女人,做什么他都愿意。若是能让褒后开口一笑,别说兴师动众,就是送半个江山出去,也不在话下。”

  虢总理笑了,没想到幽王还真是个情种。

  “大王,当年先王为了防备西戎入侵,因此在骊山之上建了烽火台,每隔二十里一座,直达诸侯国,但有贼寇入侵,立马点火,附近诸侯见到烽火,星夜起兵来援。如今天下太平,烽火好久不用了。大王可以和褒后去骊山游玩,夜举烽火,诸侯必然急忙忙来救,来了却没有贼寇,一个个都得傻眼,褒后见了,必然开心大笑,哈哈哈哈。”虢总理想象那个场景,忍不住自己笑了。

  “好主意。”幽王大喜,当下赏赐五百两金子给虢石父,约定事成之后再给剩下的五百两。

  后人都说幽王坏,说句公道话,若是没有虢石父这样的“总理”,幽王能坏到哪里去?

  ——烽火戏诸侯

  三天之后,月朗星稀,万里无云。虢总理特意挑了一个好日子,以便保证烽火能够传递出去。

  一切准备妥当,幽王起驾,带着褒后,从镐京出发直奔临潼。来到骊山脚下,有轿子接着,上到山上。山上有座骊宫,虢总理早已经备好宴席,并有胡姬歌舞。

  看看天色黑下来,这边开宴,那边点火。烽火台上,火焰腾腾,慢说二十里,就是五十里外也看得清清楚楚。于是,二十里外的烽火台也连忙举火,一一传递,就像火炬传递一样,一直传到了东西南北各路诸侯那里。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是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

  首都有难,中央有难,天子有难。四面的诸侯看到烽火起来,立即进入一级战备,正在吃饭的扔下饭碗,正在大便的提起裤子,有的诸侯国国君亲自带队,有的派出最jīng锐的战车,大家奔向同一个目标:镐京。

  将近三千年前,没有柏油马路,没有带轮胎的车轮,从河南、山西以及陕西南部的汉中奔向镐京,那绝对不是轻松的旅途。

  午夜狂奔,星星引路,诸侯们为了什么?他们为了一个信念:保卫祖国,保卫中央,保卫周幽王。在数百里的范围内,烟尘四起,车马辚辚,人喧马嘶,旌旗摇动。军队一动,后勤保障及民兵预备役系统随之而动,国家安全预案全面启动,那一天有多少人度过了难眠之夜,多少爷娘提心吊胆,此处不必细表。

  天亮时分,秦军第一个来到。他们先到了镐京,发现没有敌人,听说幽王在骊山,于是马不停蹄直奔骊山。

  骊山脚下,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山上烽火在燃烧。敌人去了哪里?秦军气喘吁吁,来回乱窜。正在此时,东面一支军队杀到,郑国军队来到。两支军队相会,你问我,我问你,大家都是gān瞪眼。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122/295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