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天下:张宏杰解读中国帝王_张宏杰【完结】(105)

2019-03-10  作者|标签:张宏杰

  《孝经外传》记载的第一个典型人物是大舜。据说舜的父母兄弟对他都不好,合谋要杀死他,可他还是一如既往地孝顺父母。尧帝听说了,就把两个女儿嫁给他,后来又把帝位让给了他。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孝子就得到了最丰厚的奖赏——帝位。

  所以历朝历代,千奇百怪的“孝悌”行为层出不穷。古制父母死后守孝三年,而《华阳国志》记载的一位东汉人赵宣,他一连二十多年都住在墓道里,因此成了著名孝子,名气很大,被举为孝廉。《后汉书·许荆传》记载了同样是东汉人的许武,他自己做了官,为了使两个弟弟也取得做官资格,在分家的时候故意欺负两个弟弟,把家产都据为己有。而弟弟们尊重兄长,毫无怨言,成了“悌”的典型,声名远扬,也被举为孝廉。之后,许武才公布了自己私藏的分家文书,说明是为了使弟弟们成名才这样做的,结果许武也受到了赞扬。原因是他为了弟弟们的前途,自己甘愿被人误解,承担骂名,于是他也被举为孝廉,一门三孝廉,美名遍天下。

  这个故事充分说明了英模机制的尴尬。许武给中国人的逻辑思维出了一道难题,而答案是这样令人啼笑皆非——一个人往往行为越超乎寻常、越不近人情,他的社会声望就越高,所得到的官位就越显赫。

  四

  不管怎么说,王莽早年的恭俭孝顺出自天性,并非伪装。

  而系统的儒家教育,无疑引导王莽qiáng化自己性格中的这些品质,并且形而上之。在他的时代,道德在正统观念中是超越一切的最高价值,道德完善被认为是人生的最终目标。就像他为自己的学业感到自豪一样,他也希望通过良好的品质获得人们的肯定。

  而在意识深处,他的道德完善热情,则是出于在道德上压倒其他王氏子弟的隐秘愿望。他要用自己出众的德行,来反衬自己诸多表兄表弟的放纵;他要凭道德资本,战胜这些平日视他如无物的人。这是他唯一的优势,他不能不充分发挥。

  然而圣人的教导在一定程度上是不现实的。圣人错误地认为人的本性是完美无缺的,要求人严格克制自我的欲望,把自己装进“理”的牢狱,修炼到一举一动都符合“天理”。

  按照儒教理想色彩浓郁的礼仪规范去为人行事,在现实生活中必然会遇到种种障碍和尴尬。青chūn期的王莽和所有的愤怒青年一样单纯倔qiáng,他把这些障碍当成了对自己定力的考验,当成了“为贤做圣”路上必然的磨难。他认为这个人人放纵苟且的社会是不合理的,和庸人的信念不同,圣人之徒必须让社会适应自己,为此他就要带头克己复礼。被圣贤之道折服的他立下弘誓大愿,要以古人为榜样,特立独行,做一个错误世界里正确的人。据《汉书·王莽传》记载,他事母至孝,对长兄的遗腹子视如己出。他为人慷慨,经常周济别人。他恪守古礼,路上遇到年纪比自己大的人,一定要退避三舍,躬身等长者走过,才直起身子。每次去见师长,他都郑重其事地沐浴,然后穿戴整齐,带上礼品。这些礼节只见于古书的记载,在上古是否实行无法考证,反正在王莽所处的西汉末年早已失传了。所以当王莽毕恭毕敬地躬着身子躲在路边给人让路时,别人投向他的目光,更多的是惊诧。然而王莽不以为意,经典的力量使他的脚步充满自信。

  所以他的行为自然就很“出位”,很引人注目。然而,王莽的真诚和单纯也一目了然。西汉末年,人心还古朴,赞扬者毕竟多于指指点点者。以当朝皇帝亲表兄之尊,王莽“勤身博学,被服如儒生”,谦恭孝友,确实与他那众多不知天高地厚的表兄形成了鲜明对比。在那个十分关注人的道德品质的时代,王莽年纪轻轻,就确立了优良的社会形象。而这一形象被他的那些骄奢yín逸、飞扬跋扈的至亲反衬,显得更加光彩照人。

  五

  虽然受到忽视,但是王莽毕竟是皇帝的至亲,这一社会关系使他拥有普通人无法企及的潜在优势,一旦机缘巧合,优势就会转化成巨大的现实利益。

  成帝阳朔三年(公元前22年),大司马王凤病重。王莽遵从孝道,赶到王凤府上去照顾病人。王凤所患大约是脑血栓后遗症,偏瘫在chuáng。《汉书·王莽传》载,王莽代替仆人,亲自给王凤端屎端尿,“亲尝药,乱首垢面,不解衣带连月”,尽心竭力。

  疾病使王凤感觉到了异常的虚弱和无助,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平时没怎么关照过的侄子给了自己最需要的亲情。而自己平日里提携备至的子侄,从小娇生惯养,谁能吃得了这样的苦?不要说收拾秽物,就是探望一次都是待不了一会儿就匆匆离去。相比之下,王凤不禁为自己以前对王莽的忽视深感愧疚。弥留之际,王凤郑重地把王莽托付给太后,要求多加关照。

  根据王凤的遗愿,朝廷任命王莽为huáng门郎。以前,每次王氏子弟入仕后,经常能听到各种风言风语,而任命王莽后,王政君听到的却是由衷的欢迎之声。大家都觉得,这样出众的人才早就应该进入仕途了。太后对王莽不禁刮目相看,她没想到这个几乎被自己遗忘的侄子居然拥有这样的影响力。老谋深算的她立刻看到了王莽的价值:他有助于挽回王氏家族不佳的名声。不久,又升王莽为she声校尉,使他进入中级官员行列。

  王莽给官场带来了一股新鲜空气。王莽一点儿也不因身为外戚而有任何骄气,对任何人都是和和气气,谦恭有礼。王氏子弟大都不学无术,而王莽jīng通典籍,学问出众;王氏子弟争相揽权纳贿,王莽却清廉自守,一尘不染;别人处理政务难免掺杂私心,王莽却不偏不倚,处事至公。大家提起王莽,有口皆碑。对王莽不遗余力的赞誉,实际上就是对其他权贵行为的批判。

  这一年,王莽二十四岁,达到了心智完全成熟的成年。在他谦恭和气的外表下,隐藏着说出来会吓任何人一跳的雄心——他要彻底改变这个不合理的社会,为天下立万世太平之基,使自己跻身孔孟之列,被后世永远景仰。

  这是一个真诚的、儒家式的雄心壮志。

  要达到这个目标,他首先要一步步攀登到权力的顶峰,成为王凤那样的人物。

  从自己的晋升之路中,他已经切实体会到了声誉的重要性。在以后的攀登过程中,他下意识地重复自己的成功经验,他的道德热情被进一步激发,行动也更加有力。

  《汉书·王莽传》记载了如下事迹:

  他俸禄不多,却经常倾囊资助别人,特别是自己以前的同学。

  他倾其所有,把长兄的遗腹子的婚事办得隆重盛大。侄子婚礼那天,正好王莽的母亲身体不适,在婚宴上,王莽屡次离席,进入后堂。客人们不解其故,询问仆人,才知道是王莽不放心母亲的病体,去服侍母亲用药了。

  他买了一个漂亮的女子,放在家中。此举引起了人们的纷纷议论:王莽也这样好色?在众说纷纭之际,王莽对朋友公布了答案,原来,这个女子是他为朋友朱博买的。这位朱博,政绩卓异,可惜一直没有儿子,王莽此举是为了帮助朋友延续后代。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105/113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