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火集_龙应台【完结】(40)

2019-03-10  作者|标签:龙应台

  “新满足”号点火专车到了,各位要去点火的乘客请上车!

  原载《前进月刊》第二期

  《野火集》与社会批评的回顾

  何怀硕大概在六十年代,有一位留华美国学生写了一篇《人情味与公德心》,引起了以青年学生为中心的一个知耻知病,要求改革不良社会风气的社会运动。整个社会被激起自觉自新的热情,一时间风生云起,好不生动。

  然而,后来余波渐息,社会风气还是旧态依然。

  一九七二年四月,《中央日报》副刊连续六天发表了署名“孤影”的《一个小市民的心声》,以似是而非的“大道理”,提倡苟安现状,反对革新,并为贪污的官吏与敛财的jian商巧言辩饰。一时固然麻痹了大多数蒙昧的群众,但也立即引发了一班深思明辨的知识分子qiáng烈的批判与反击。

  一九八四年十一月,龙应台以《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一文,点燃了社会批评的野火,得到少有的热烈的回响。当他写了一连串的同类文章,集成《野火集》一书之后,一年之中,所销行的数目,差不多是台湾历史上所未曾有过的记录;在书商的新书“排行榜”中,也几乎长时间独占鳌头。

  其间虽然也有误解、歪曲、攻讦与言论上的围剿,但是,野火既成燎原之势,锐不可挡。

  去年,诺贝尔得奖人李远哲博士回国,对教育与科学发展的批评与建议,亦蔚成旋风。这是近二十多年来,对社会现状所发表的言论,引起广泛而巨大回响的第四回。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二三十年来,台湾的知识分子与舆论界,对于台湾社会的现状与展望,批评与建议,并非一片沉寂,而且可以说,不乏许多掷地有声的。谈论诤言,却为什么难以得到广泛而巨大的回响呢?为什么上述四次言论的旋风,除“小市民的心声”之外,不是发自外国人,便是留洋归国的学人呢?我只有这样回答这个问号:第一是崇洋;第二是外来者较本地学者言论的自我约束较少,有更大胆量畅所欲言,无所忌讳,故较能引起兴奋与共鸣。我说“崇洋”,一方面固然是一种普遍的自卑心态,另一方面却也是理性的衡量——那些在欧美学有所成的人,一般而言,的确拥有远比台湾为开放、自由、丰富的资讯与观念。我们知识的狭窄与落后,不免自愧。

  当然,外来者往往比“身在此山中”的本地知识分子有更锐敏的眼光,更鲜明的感受,也是他们的言论容易一针见血的原因。

  直到今天,有关“孤影”和他的《一个小市民的心声》一文的神秘之谜还不曾解开,十余年过去了,当然谁也再无兴趣探知真相。“孤影”其人其文,是否是《中央日报》当时所曲意“制造”?至今大概也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是非。根据该文作者自白:“我是一个终年为生活而奔忙的小市民,没有高深的学问,也无特殊地位,过去不曾在任何报纸杂志上写过文章,纯粹为一读者”,作者自认代表社会上的绝大多数(沉默的大众)。

  我们且不问作者是否诚实?《中央日报》据此印成单行本,以数十万册广为发行,军政学校,分派阅读,很明显地是党官透过传播媒体推行意识形态的宣传。与后来的《南海血书》一样,引起了舆论界,尤其是知识分子的批判与反击。当时的《大学杂志》乃于一九六四年五月六月两期,刊登了多篇讨论“小市民心声”的文章,并选辑为《偏安心态与中兴心态》一书(杨国枢等著,环宇出版社出版)。

  回顾过去这一段历史,再看看今天的社会现状:不能不说,我们社会确有可喜的进步。我们社会的言论自由,新闻自由虽然尚待多多努力,但是党报与官报制造舆论,尤其像“小市民心声”与《南海血书》那样神秘的、启人疑窦的做法,在今天的言论市场上断无销路。《中国时报》刊出了《野火集》各文,表现了一个真实的人,一个关爱民族社会的中国知识分子,面对真实的社会现状,说了许多真实的话。这是言论自由经过千辛万苦争取得来的大胜利,这个胜利才表明了我们的社会确有重大的进步。李远哲的批评,能够在最有影响力的各报上传播,也同样表现了我们已经朝着更开放,更加自由化的方向迈进。

  不过历来在台湾社会轰动一时的社会批评中,《野火集》有它独特的地方。我认为约有这几方面的特色:第一,许多社会批评往往是针对某一事件或事象而发,所以比较具体而孤立;《野火集》虽然也不无事件或事象的举证,但它所用心的是挖掘这些事象背后的观念与心态,所以比较深入而广袤。

  第二,《野火集》各文联合起来,成为一个整体的“阵式”,面对中国台湾社会、文化、生活、观念、制度、法律、习俗? .提出挑战。细心的读者不难看出在龙应台有力的批评,鲜明的例证背后,颇有传布一个合理的、现代的、富有人的尊严与价值的人生观的抱负。第三,《野火集》对现实触感的明利,说理的雄辩,举例的贴切,充分表现了不寻常的审思明辨的智慧。第四,文章写作的手法不落一般议论文字之窠臼,遣词用字,痛快而gān净,以及作者咄咄bī人的道德勇气,都协助它充实的内容,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共鸣。

  《野火集》能吸引偌多读者,不是人为的导演,乃是现实的渴望。有“gān柴”然后“烈火”能燎原。这一场火,使枯枝野草化为“腐殖质”,将使土壤肥沃。《野火集》的序尾附言。曰:“没有时报编辑的发掘与坚持,《野火集》不可能存在;容我对《中国时报》的‘报格’表示尊敬。金恒炜尤其是‘野火’的支柱。”读《野火集》,我们也不能忘怀在不美满的人间,那些秉承崇高理想,在不同领域里,为社会的进步呕心沥血的少数人。而《野火集》能为社会所容许,并且得到赞赏,心血便没有白费。如果能唤起大众的自觉,我们的社会将有飞跃的进步。只要我们能够朝向更人性、更人道、更坦诚、更民主自由的方向不断进步,我们才能相信,历史发展的主线必跟随着我们的脚步。而犀利的,独立自主的社会批评能够自由传播,是一切可喜的进步中最可贵的一步。

  (丙寅岁阑寒夜灯下)

  龙应台这个人

  胡美丽龙应台与我从小一起长大。她逃学的时候,我也背着书包一块儿离家出走。街上逛着无聊,就去偷看电影。两个女生背着书包,不容易混在人群中假装是别人的小孩携带入场,只好去爬戏院的后墙。裙子都扯破了,土头土脸地翻身落地,却让守候着的售票员一手拎一个人,扔出门外:两个十岁大的女孩。

  读台南女中的时候,她就是个思想型的人。学校的功课不怎么在意,老是在前十名左右,却很用心地看罗素、尼采的哲学书;半懂不懂地看。放学之后,我把头发卷起来,换上花哨的裙子偷偷去和男生约会,她却只用她纯净的眼睛望着我问:“你跟那些男生谈些什么呢?”我认为她是嫉妒男孩子喜欢我。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40/52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