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莽英雄_高阳【完结】(172)

2019-03-10  作者|标签:高阳

  “对!多耽搁一天,就多一天的供应;就地方来说,班师当然越快越好。”

  言外之意,相当明显,如果胡宗宪不能接受要求,赵文华就不会班师。旷日持久,徒耗供应,倒还不如允许为妙。“赵总管!”胡元规露了面,“有位稀客,是不是马上请过来?”

  “谁?”

  “莲花庵的当家师太。”

  竟是妙善!赵忠大出意外。还未开口,只见门帘掀处,妙善chūn风满面地走了进来,后面跟着个老佛婆,手里沉甸甸地提着个包裹。

  “送砚的专使到了!”罗龙文笑着说。

  “怎么?”赵忠有些困惑,“你所说的那方名砚怎么会到了她手里?”

  “无非故弄狡猾,博一时之粲而已!”

  于是,罗龙文去解开了包裹,赵忠把玩着那方曾由文天祥收藏的岳飞手泽,欢喜赞叹,久久不绝,爱慕之意,溢于词表,但罗龙文始终没有表示。

  赵忠所希望于他的表示,自是慨然相赠。既未开口,不能不问。当然,一时还不便老着脸皮说实话,唯有先问此砚的主人。

  “实不相瞒,这是胡总督的珍藏,亦是准备送严公子的礼物。”

  怪不得胡元规说,这方砚台,据他所知,已归京中名公巨卿。赵忠当然不敢与严世蕃争。万分怏怏地说:“他倒居然肯借出让我经一经眼。”

  “胡总督不知道这件事。我是跟他的书童商量,私下借出来看的。”

  “唉!收起来吧!”赵忠口气说,“看了伤心。”

  “阿弥陀佛!”妙善接口:“贪嗔爱痴,看不破就是苦恼。”

  “真是!”罗龙文说,“我倒懊悔多此一举。”

  “不,不!”赵忠急忙声明:“说起来,还是我的眼福,虽然只看片刻,我还是感激盛情。”

  “老赵,容我缓缓图之。”

  听得罗龙文这话,赵忠生出无穷希望,他知道罗龙文说话,一向说一句算一句,只不知道他如何去图谋而已。“他以犒赏弟兄为名,要一百万;土产当然可以折价,但算起来至少要二十万。”罗龙文说:“能有一百二十万银子,马上就可以让他班师。”

  “一百二十万!哪里去弄这一百二十万银子来?”胡宗宪恨恨地说,“他们搜括得亦太利害了!”

  “是啊!我亦不服气。”

  “然则计将安出?”胡宗宪想了一下说,“至多只能许他三分之一。”

  “三分之一也不少了!我看可以这样做,用软bī的办法。”

  “何谓软bī?bī不走又如何?”

  “一定bī得走。不过要做得巧妙!”

  “小华,”胡宗宪不耐地催促,“你快说你的办法吧!”

  胸有成竹的罗龙文,不慌不忙地取出一起文稿,请胡宗宪细看。这是一道奏疏的草稿,铺陈计擒陈东的经过,而qiáng调日本的萨摩藩主肯jiāo出陈东,是对“天朝”的“雄兵”有所畏惧,愿意输诚和好的明证。至于汪直,据陈东供述,亲见亲闻,势穷力蹙,已如釜底游魂。总之,朝廷发大兵器倭,几于已竟全功。这都是赵文华仰仗“鸿庥”,指挥得宜,将士效命的成就。

  看到这里,胡宗宪微感不满,不由得问道:“也未免太长他人的志气了吧?”

  这意思是归功于赵文华,未免溢美,相形之下,岂非见绌?罗龙文已料到他有此表示,率直答道:“不如此,怎能让朝廷下诏班师?”

  此言一出,胡宗宪恍然大悟,原来这道奏疏,看似奏凯叙功,其实是明明白白说一句:“赵文华的大功已经告成,可以班师了。”再深一层看,是一道逐客令,不过措词谦诚,被逐者不会觉得自己是不受欢迎的客人,而乐于早早离去。

  意会到此,改容相谢,“小华,”他的声音乐得非常柔和,“好文章原非入眼就能领略其中的妙处的。”

  “夸奖、夸奖!”罗龙文说,“请看完了再作计议。”

  未看完的只有一段,便是为招抚汪直作伏笔。说汪直眼前虽一无作为,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偃”,若无彻底控制的把握,终成朝廷的隐忧,地方的潜患。但解决汪直,只应随时防范、相机智取,无劳重兵留驻。这样说法,既为将来报功留下余地;亦不悖眼前倭患已平,大兵可以撤走的说法。胡宗宪完全同意,涂注了几个字,立即jiāo了下去,关照即刻缮发;另外“录副”送jiāo赵文华。

  “这一下,天水不能不走了!直等朝廷降旨,催促班师,岂非自讨没趣。不过,”胡宗宪蹙眉问道:“他所索太奢,又如之何?”

  “这就要用软bī的办法了。第一、大小官儿,轮番饯行;第二、百姓送‘万民伞’;第三、发动父老准备‘攀辕’。做足了大军班师在即的模样,天水莫非真的老老脸皮,赖着不走,变成自讨没趣?”

  “这个法子好!不过,未餍所欲,他能饶得了我?”

  “不会!”罗龙文说,“要教他不但不怪总督,而且同情。这个法子很好想,一言而蔽之:”假作恶人!“

  最后这四个字,意味深长;胡宗宪凝神静思了好一会,点点头:“我懂了!”

  “是!”罗龙文说,“我最后还有一句话:赵忠非笼络不可。”

  “我也想到了。不过不知道怎么笼络,才能让他死心塌地帮我们的忙!”

  “‘船到桥头自会直’!罗龙文的神色之间,很含蓄,也很诡秘,”到时候必有善策。“

  “好吧!小华,”胡宗宪慨然付托,“只要于地方有益,随你怎么办吧。反正我一顶乌纱帽是jiāo给你了。”

  “我决不会丢了总督的乌纱帽!”罗龙文极有把握地说,“一年半载,必替总督换一条玉带。”

  果然,胡宗宪照罗龙文计谋行事,赵文华深为满意。胡宗宪的归功推美,固然使得他志得意满;而为他筹措行资的诚意,更足以令人感动。

  一切处置都是很明确的,胡宗宪发出公文令各县摊派。按地方富饶贫瘠的不同,定派额的多寡,总数加起来是一百三十万两银子。除了犒赏士兵,平均通扯每人五两,共一百万两以外。另三十万两银子,准备征购赵文华要致送京官的土仪。罗龙文并且已向赵忠传过话去,倘或缴购不及,就拿这些银子作为折价。将来如何办理,全听赵文华的意思。

  班师的日期已经报了出去,定在十月初五,为岂不足一个月,而自全省文武大员到地方士绅为赵文华庆功饯行的宴会,却是一个月都吃不完。看着纷至沓来的请贴,赵文华又欢喜、又发愁;亲自去拜访胡宗宪,要他设法安排,尽量减少合并,免得肠骨发炎。

  话虽如此,内心却是得意得不知如何是好!不过这种踌躇满志的日子,只过了不多十天,没趣就渐渐地来了。各县纷纷呈报,不是说年岁荒歉,民不聊生,就是说起年倭崖,民生凋敝,对于派额实在无法照数筹足。当然亦不至于分文全无,只是折扣打个倒八折,派一万的,最多只能出两千。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172/210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