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黑雾_[日]松本清张【完结】(69)

2019-03-10  作者|标签:[日]松本清张

  根据以上数据来看,不免令人得出这样一种qiáng烈的印象:在三八线上是南朝鲜方面先开的火。但是我再重复一遍:与南朝鲜比起来,北朝鲜方面的数据是稀少的。南朝鲜方面的数据在此重上要大得多。因此,根据这些数据,必然得出不利于韩国和美国方面的结论。如果北朝鲜方面也发表了同样数量的数据,加以比较,也许就会变得更明确和公正了。因为我们知道这样的事实:南朝鲜军队刚一“入侵”,北朝鲜军队不仅立即把他们“赶回去”,并以破竹之势攻下汉城,向大田以北挺进,别动队还快速进击日本海沿岸的江原道;而且开战数日后,北朝鲜军队就与取韩国军队而代之的美军jiāo手,把美军一直追击到南朝鲜的一个角落里;这种实力也使我们大为惊野。当然,正如北朝鲜方面所说的,美国占领地区的人民抱有民族解放的热烈愿望,而北朝鲜军队在远离三八线的后方所受的训练也一定发挥了作用,但我们想知道这场高度近代化战争的起源。

  坦率地说,究竟是哪一边先越过三八线的,我认为这只是时间先后的问题。因为李承晚一直叫嚷要“北伐”,金日成也提出解放南朝鲜的号召,在战争以前经常向南朝鲜人民发出呼吁。李承晚认为整个朝鲜都是自己的“领土”;金日成也同样认为李承晚政府是傀儡政府,而南朝鲜是遭到美国侵略的地区。总之,对双方来说,用三八线这样一条界线来分开的两个国家并不存在。战争爆发之前,沿着这条界线曾发生过一千多次小型战斗也可以证明这一点。

  战争就这样开始了。

  “联合国观察员们在六月二十四日回去后,提出了(三八线视察)报告。战争就在他们离去的当天晚上爆发了。李承晚宣称:由于北朝鲜的挑衅,战争爆发了。另一方面,北朝鲜政府报告说,韩国军队从三处越过三八线,北朝鲜军队将他们击退后,转入了进攻。”(伊·弗·斯通)

  四

  在概述朝鲜战争的经过之前,我们先大致看看当时的国际形势,以便了解它必然发生的原因。

  世界大战结束了,但是真正的和平并未到来,美苏两国之间开始了冷战。由于一九四七年三月的杜鲁门声明、六月的马歇尔计划等等,美国的政策表面化了。到一九四九年四月签订“北大西洋公约”时,美国对苏包围的体制已完成了。美国用海外军事基地网包围苏联的所谓“遏制”的局面,大体上形成了。美国还拥有原子弹垄断这一军事技术上的优势作为它的后盾。

  当时美国以储备原子弹而自负,认为苏联在今后十五年内不可能拥有原子弹的看法仍占上风。在运载原子弹方面,美国还拥有B-36、B-50等型远程不着陆飞行的轰炸机,并且认为苏联在这方面的技术也落在后面。根据这个战略,一九四六年三月按照总统的命令成立了战略空军司令部。

  这一战略的目的是:破坏力在时间上的集中、攻击力在组织上的集中、以及战斗力在地区上的集中。总之,只需要八枚原子弹,就能取得B-29型轰炸机三万二千架次以十四个月的时间轰炸日本所取得的效果,而且能够以最少的人力集中地完成。各架飞机预先知道该对哪里进行攻击,平时就在这种状况下经常受训练,并不是接到命令后才进行攻击,而是一开始就确定了攻击目标。按照这样的体制,美国以一千五百架战略轰炸机包围苏联。把这些轰炸机分布在一百五十个到一百六十个基地上,以苏联为瞄准目标,形成一个包围圈。这样,一旦紧急时能够大举进攻苏联的战略体制便布置就緖了。一九四七年九月,美国空军部独立出来,对苏战略部署即告完成。

  如果联想到“北大西洋公约”的签订是这以后不久的事,就能够清楚地理解美国的计划了。

  但是,形势改变了。中国红军控制了全中国,苏联宣布拥有原子弹。马林科夫在一九四九年十月革命节发表声明说:如果美国用原子弹突然袭击,苏联也能够用原子弹予以报复。由于这种新形势,“遏制”战略完全破产了。这使得美国焦灼起来。要是照这样下去,美国势必越来越陷于困境。投在世界各地的庞大资本怎么办呢?美国的下一步手段可以说是除了以朝鲜为跳板向苏联和中国进行分段作战之外,没有其他办法。

  此外,还有一件有利于美国进行朝鲜战争的因素:由于头年十月苏联要求接纳中国加入联合国的提案被否决,苏联一直在抵制联合国。

  如果苏联当时出席联合国会议,美国提出的“由联合国军队出面gān预”的建议必然会因苏联行使否决权而无法通过。在朝鲜的联合国军的组成,当然是以美国为主力,统帅权自然也由美军独揽。因此,苏联抵制联合国,结果却给美国gān涉朝鲜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斯通写道:“实际上,选择这个时机发动攻击,从北朝鲜方面看来,似乎非常不合适。由于苏联提出的接纳中共加入联合国的建议未获通过,苏联就对此表示抗议,从那年一月开始抵制联合国,没有出席安全理事会的会议。安理会的另一个‘东欧’方面的席位,被与苏联意见不和的南斯拉夫所占据。因此,如果美国试图动员朕合国来反对北朝鲜,安理会里没有一个友邦会行使否决权来否决它的提案。”

  五

  这里再大致回顾一下在这样一种国际背景下的战前朝鲜的形势。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军投降,三星期后(即九月八日),霍奇中将统率的美国第十四军从冲绳进发,在仁川登陆,从空中散发了麦克阿瑟的第一号布告,传达了美军最初的意旨,声言要在南朝鲜成立军政府,保留过去日本的各种机关和职员,凡扰乱治安及反抗占领军者,一律严惩不贷,并规定英语为公用语言等等。这一天,韩国民主党宣告成立。美国军政当局利用这个系统的九个人成立了咨询机关。李承晚从美国回来,当上了右翼的首领。十月十七日,霍奇中将声明军政府是南朝鲜唯一的政府,开始镇压在南朝鲜各地组织起来的各级人民委员会。由一九四五年十二月在莫斯科召开的美、英、苏三国外长会议确定解决朝鲜问题的具体方案。

  莫斯科会议上确定的解决方案的要旨是:成立朝鲜民主主义临时政府,创造条件迅速铲除日本帝国主义长期统治所造成的恶果;成立美苏联合委员会共同制订临时政府组织方案;委员会与朝鲜各民主政党协议;为了辅导朝鲜临时政府取得国家的独立,联合委员会实行四国(美、苏、英、中)监督制以便予以协助等等。不久以后,美国自己抵制了这一决定。

  李承晚和金性洙(韩国民主党党魁)等人说莫斯科会议的决定是把朝鲜托管,展开了反对运动,一部分民族主义者与他们起了共鸣。霍奇宣布他们有“反对的自由”,支持了、他们,企图以该集团(民主党议员)为核心,成立临时政府,把三国外长所决定的路线的主要内容抽掉。为了获得“多数”以便协议成立临时政府,制造了无数的团体,总数竟达一百十九个之多。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69/78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