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血的仕途_曹昇【完结】(81)

2019-03-10  作者|标签:曹昇

  ——公元220年,曹丕bī汉献帝禅让,称帝,建立魏国,于传国玺肩部刻下八个隶字“大魏受汉传国之玺”。

  ——公元265年,司马炎篡魏,称晋武帝,传国玺归晋。

  ——公元311年,前赵刘聪虏晋怀帝司马炽,玺归前赵。

  ——公元329年,后赵石勒灭前赵,得玺,在右侧加刻“天命石氏”。

  ——公元350年,冉闵杀后赵皇帝石鉴,得传国玺,建立冉魏政权。后被东晋趁危诈得,传国玺重归晋朝司马家。

  ——公元420年,刘裕废东晋恭帝自立为帝,国号宋,史称刘宋。在南朝,传国玺经历了宋、齐、梁、陈的更迭。

  ——公元589年,陈朝灭亡,隋一统中国,传国玺入隋。

  ——公元618年三月,隋炀帝杨广被杀,萧后与遗腹子杨政道携传国玺遁入漠北突厥,号为隋王。

  ——公元630年,唐朝李靖率军讨伐突厥,萧后与杨政道返归中原,传国玺归于李唐。

  ——唐末,天下大乱,公元907年,朱全忠废唐哀帝李祝,夺传国玺,建后梁。

  ——公元923年,李存勖灭后梁,建后唐,传国玺也随之归于后唐。

  ——公元936年,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带契丹军攻至洛阳,末帝李从珂怀传国玺登玄武楼自焚,传国玺就此失踪①。

  『①有说法认为,此后出现的传国玺已非真品。』

  ——一百六十年之后,公元1096年,即宋哲宗绍圣三年,传国玺为咸阳县民段义掘地得之,归于宋朝。

  ——公元1126年,靖康之乱,徽钦二帝被掠,传国玺也被金国掠走,再次失踪。

  ——一百六十八年之后,公元1294年,蒙元世祖忽必烈去世,在京城大都,传国玺忽然出现,被人拿着沿街叫卖。御史中丞崔彧命人购得,传国玺归入蒙元。

  ——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蒙元朝廷逃往蒙古草原。传国玺第三次失踪,也是最后一次失踪。朱元璋曾遣徐达深入漠北,追击遁逃的蒙元朝廷,以期得到传国玺,结果空手而返。

  ——此后,明清两代多有献玉玺者,然而皆为赝品,真正的传国玺已不知所终。

  传国玺如今去了哪里?没人知道。或许,传国玺依然存在于中国辽阔的大地之上。她静躺在江海河底,或沉睡在地下深处,等待着被我们发现,被我们珍赏。所以,诸君无事之时,不妨去挖挖土,潜潜水,说不定,找到传国玺的那个人就是你。祝你好运!

  【7.秦王嬴政一号令】

  现如今,传国玉玺已是家喻户晓,但当她第一次出现在雍城,展示在世人面前之时,却充满了神秘感和陌生感。那些观礼者,纵然见多识广,也禁不住疑惑,这玉玺究竟从何而来?而在当时,知道玉玺底细的,除了嬴政,便只有李斯了。

  那一日,嬴政找到李斯,给他看了一块玉璧,得意地问道:“客卿可知此乃何物?”

  李斯端详半晌,这才道:“倘臣所料不差,此乃和氏璧也。”和氏璧是天下共知的稀世珍宝,而发生在和氏璧身上的两则著名故事——和氏献璞与完璧归赵,更为和氏璧增添了神话般的传奇色彩。此前,对于和氏璧,李斯是只闻其名,不见其面。没想到,如此宝贝,今天不仅亲眼得见,而且还能亲手抚摩,感受她的冰冷与华贵,李斯心中也是一阵激动。

  嬴政轻描淡写地道:“寡人欲毁之,客卿意下如何?”

  李斯大惊。想当年,嬴政的老太爷秦昭王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来换和氏璧,现在嬴政说毁了就毁了?难道嬴政是悲剧爱好者,专喜将美好的事物毁灭给人看?要知道,和氏璧的价值就在于它的完美无瑕,稍微有一点瑕疵,便会价值大减。如果真把她毁了,就好比把官窑出产的名贵瓷器掼碎,剩下的只能是一堆一文不值的垃圾。李斯道:“和氏璧乃天下至宝,一旦毁之,不可复得,吾王还请三思。”

  嬴政大笑道:“和氏璧名为至宝,只可聊备赏玩,别无大用。寡人毁之,以其玉做玉玺一枚,有号必应,有令必行,岂不快哉!玉石有神,也当还谢寡人也。”

  “吾大秦自有王玺,国之瑰宝,代代相传,何为另做新玺?”

  “收服六国,一统天下,此乃客卿所教,寡人之志也。先王王玺已不足为用,当用天子之玺,玺文却须客卿来作。”

  李斯书法天下第一,篆写玺文自然非他莫属。李斯要是推辞不作,当世也绝无第二人敢接手这活儿。李斯自然不会推辞,他也深知,此事非他不可。况且,想要留名于后世,还有什么地方会比皇帝的玉玺上面更为显赫、长久呢?

  于是,玉玺制造小组秘密成立,召集秦国最杰出的玉匠,李斯自任组长。法国雕塑家罗丹有言:“雕塑的秘诀就在于,去掉石头中多余的东西。”然而,和氏璧已是一件jīng心琢磨而成的成品,可谓尽善尽美,绝无多余。无奈王命难违,也只能一狠心,不破不立。而对那些玉匠而言,雕刻玉玺无疑是他们毕生最大的挑战。敢在和氏璧身上动刀,更甚于在太岁爷头上动土,不仅需要技术,需要勇气,更需要一种神圣的敬畏。

  玺文由嬴政和李斯反复讨论,最终确定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而这短短八个字,李斯足足写了一个多月,这才告成。

  历时一年有余,玉玺终于竣工。但见玉质至良,玉工至jīng,玺文至善,三美齐具,嬴政于是大悦。

  凝聚着李斯心血的玉玺,此刻正沉默而威严地踞于案上,俯视众人。隗状恭声请道:“吾王既受大宝,臣等谨候吾王启玺诏令。”

  作为一种象征,受完玉玺之后,当场便会启用,颁布某项诏书,即新王上任后的第一号法令,标志着国家的权力已经移jiāo。这种诏书的内容,一般均是以庆赏为主,譬如大赦天下、加官晋爵等,以展示新王的仁厚和德行。而这种诏书,通常已经提前拟好,只需要新王走走过场、盖上印玺即可。

  等待嬴政盖玺的诏书同样早已写好,就放在玉玺之旁。内容不外乎与国民万姓同喜、大赦、赏赐大臣公卿金帛、天下大酺数日,等等。

  嬴政却打破了以往的惯例。他扫了一眼诏书,冷冷说道:“重拟诏书。”谁敢抗议?谁敢说不?于是嬴政口述,尚书令笔录。嬴政道:“嫪毐作乱不成,畏罪逃亡。即令国中:有生得嫪毐者,赐钱百万;有杀嫪毐者,赐钱五十万。于咸阳战嫪毐者,无论,皆拜爵一级。此令。”

  嬴政娓娓道来,却自有震慑人心之力量。什么是王,什么是王威,嬴政在他亲政的第一天,就让群臣领略到了。他面对嫪毐造反时的冷静,他预言“礼成之时,嫪毐必败”的镇静,他摒弃成例、口述诏书的果断,皆让百官畏惧叹服。

  诏书成,嬴政盖上玉玺,于是传播全国。而这封诏书,也就是后世所称的秦王嬴政一号令。

  嬴政一战立威,群心悦服,皆跪伏在地,山呼万岁。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81/189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