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血的仕途_曹昇【完结】(149)

2019-03-10  作者|标签:曹昇

  这是一个轻易就可以满足的要求。室外已是夜色苍茫,韩非侧卧在榻,缓缓闭目,贪婪地呼吸着自由的空气。晚风阵阵,如小鸟依人。韩非脸上泛起一片cháo红,道:“快哉此风!韩非所与诸君共者邪?”

  李斯声音哽咽,道:“此独公子之风也,为公子而来,逐公子而去。”

  今夜,晚风只为一人而呜咽,天地只为一人而低垂。

  不知何时,雷声炸响,大雨瓢泼,闪电划破长空,四野亮如白昼。面对天威凌厉如此,众人尽皆失色,韩非却是一脸安详,无动于衷。他已经把一切都想明白了。“yīn用其言而显弃其身”,这便是他为自己下的谶语。吕不韦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心中充满了愤怒和不甘心。和吕不韦相比,韩非则冷静得近乎冷酷。他坦然接受了加诸他的命运。

  韩非望着李斯,紧握着他的手,道:“法术势,我能知,而子能行。子其勉之。”

  韩非这番话既是师兄对师弟的殷殷期望,又是一个政治家给另一个政治家的遗嘱。韩非也知道,秦国终究将统一天下,而作为秦国的二号人物,李斯无疑是他思想最可靠的守护者和执行人。他也将借李斯之身,完成他无法实现的梦想。

  韩非又道:“我无力救韩,只能以身殉之。鸟飞返故乡,狐死必首丘。我死之后,可送我回韩国安葬。如必欲葬我于秦,也请让我头朝东方,守望故国。倘如此,再无憾也。”

  李斯心里酸楚,泣不成声,在旁观者看来,仿佛他比韩非更需要安慰。李斯吓坏了,原来连韩非也会死。那个高贵英俊、凌于苍生之上的韩非,也会有死的一天。这个时候,他不惮于承认,韩非曾是他的偶像,是他曾苦心赶超的目标。偶像即将破灭,他觉出一阵空虚和迷茫。韩非飘逝,带走了残缺的人生,却留下了无尽的想象。无论日后李斯取得怎样的成功,但少了韩非这个最qiáng劲对手的存在,这成功多少都有些成色不足。不管别人怎么看,至少他一定会感到“于无佛处称尊”的寂寞。

  见李斯悲痛欲绝,韩非拿出了师兄的大度,劝慰道:“死有何害?何泣之有!”说完,又大叫一声,“子与吾岂一世人哉!”言毕,喷血如箭,气绝身亡,时年四十有八。

  李斯抱尸恸哭。他生命中的某一部分仿佛已跟着韩非一起死去。他擦拭掉韩非嘴角的血迹,心中感慨万千。杀死韩非,只需要几分钟而已,可要世间再出现另外一个韩非,却不知道要再等上几百年了。而当他回味着韩非最后的遗言时,却又破涕为笑,为之神骨俱轻,飘然物外。“子与吾岂一世人哉!”诘天问地,气壮山河,这是怎样的狂妄,怎样的自信!是啊,凡夫俗子到人间一游,没目的,没意义,有如飞鸿踏雪泥,偶留指爪而已,然后朝生暮死,与草木同寂。可是韩非,纵然肉体消灭,jīng神却长存不朽。这样的人,又怎会真的死亡!

  李斯心思百转,不知该喜该悲。雨越下越急,而他怀中的韩非正在慢慢变得冰冷。

  呜呼,自古死者非一人,夫子至今有耿光。韩非论事入髓,为文刺心,成三代以下一家之言,绝有气力光焰。在韩非身后,有多少帝王操其术而讳其迹,历千百年而不废。《韩非子》和房中术一起,成为帝王必备的两本枕边书,一用以驭人,一用以悦己。诸葛亮也曾亲自抄写《韩非子》,以为后主刘禅的学习教材。

  遥想先秦之时,中国最杰出的思想家、最奔放的大脑连绵不绝,扎堆泛滥。如此丰富的收获仿佛耗尽了神州大地的元气,使得这样的盛况不独空前,迄今也未曾重现。作为先秦时代的最后一位集大成者,韩非之死标志着诸子的结束,标志着百家的结束。中国历史上最为灿烂的一个时代,就这样画上了句号。

  仰望先秦的天空,浩瀚无边,群星灿烂。奈何无情的时间最终收敛了星光,黯淡了河汉。随着韩非之死,最后一颗巨星也悄然陨落。

  然而,群星熄灭是为了留出天空,以便太阳展示他那无可匹敌的光芒。

  这一轮太阳,将从西边升起,普照中国大地。

  这一轮太阳,他的名字叫作嬴政。

  第十三章 统一之战

  【1.灭韩】

  长久以来,在神州大地上同时存在着七个国王。“七”也许是很多人的吉祥数字,但绝对不是嬴政的。这时的嬴政,他的吉祥数字只能是一,独一无二的一,一统天下的一。

  灭亡六国先从哪家开始呢?嬴政在思考这个问题,韩王安也在思考这个问题。自从韩非死后,韩王安开始不安,时刻担心着韩国成为秦国扫平天下的第一个祭品。可是,马善被人骑,国小被人欺,又能有什么办法呢?

  张让建议:“不如向秦国俯首称臣,可为韩延数年之命。”韩王安道:“韩秦同为诸侯,岂有称臣之理?”张让道:“王虽一时称臣于秦,为韩王不变也。保全社稷,再徐观天下之变,也不失为一策。”韩王安一听有理,于是向秦国纳地效玺,请为藩臣。

  韩国既已臣服,秦国的兵锋自然便直指老冤家赵国了。

  嬴政十五年,秦国再次伐赵。《史记》记载:大兴兵。可见此次起兵的规模远超过往,大有一举吞并赵国之意。秦军兵分两路,一路抵达邺城,一路抵达太原,先后攻克láng孟、番吾。

  名将李牧再次临危受命,对秦军的进攻给予了qiáng硬回击。秦军不能取胜,无奈撤退。李牧虽然赢得了这场赵国保卫战,却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赵亡卒数十万,邯郸仅存。”

  这一年另有一事可记。燕国太子丹小时候曾和嬴政一起在赵国做人质。等到嬴政登基成了秦王,太子丹还是在继续做人质,只不过东家从赵国换到了秦国而已。嬴政时常轻薄太子丹,并不加以礼遇。太子丹大怒,乃易服毁面,为人佣仆,赚出函谷关,逃归燕国。在森严的看护防备之下,太子丹仍然选择了逃亡,充分表现出了他的冒险气质。然而,这事他做得并不地道。他既然代表燕国在秦国为质,即使受了侮rǔ,也只能为了国家利益而忍耐,万万不该私自逃跑。堂堂太子,如此求一身之快,欲置国家信誉于何地?按理他老爸应该再把他捆回来,向秦请罪才对。无奈老燕王爱子心切,居然也听之任之,留而不遣。

  秦国本可以太子丹私自逃亡为借口加兵于燕,讨伐其不义,但秦国却仅仅作了象征性的抗议。统一六国的时间表已经制定,岂会因为一个人质的逃亡而轻易改变!

  嬴政十六年,秦国加兵于韩。韩王安无奈,只能剜肉医疮,割地求和。九月,秦国接收韩国南阳之地,以内史腾为假守。

  这一年,秦国初令男子书年,这相当于是今天的人口普查。很明显,此举是在为更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作准备。

  这一年,赵国虽然没有遭遇秦兵,却依然损失重大。代地地震,自乐徐以西,北至平yīn,台屋墙垣大半坍塌,大地裂缝最宽处达一百三十步。

  嬴政十七年,内史腾攻韩,俘获韩王安,尽纳其地,命名为颍川郡,韩国就此灭亡。东方诸侯已经六去其一。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149/189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