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中华史16:安史之乱_易中天【完结】(19)

2019-03-10  作者|标签:易中天

  ◎玄宗逃亡、李亨北上时间表

  天宝十五载或至德元载(756)

  时间 事件

  六月 十三日 晨 玄宗从长安仓皇出逃

  十三日 夜 玄宗到达金城(今陕西省兴平市)

  十四日 玄宗到达马嵬驿,发生事变

  十五日 玄宗与太子李亨分手

  十六日 李亨到达新平(今陕西省彬县)

  十七日 玄宗到达扶风(今陕西省凤翔县)

  李亨到达安定(今甘肃省泾川县)

  十八日 李亨到达彭原(今甘肃省宁县)

  十九日 玄宗到达陈仓(今陕西省宝jī市)

  李亨到达平凉(今甘肃省平凉市)

  二十日 玄宗到达散关,重组禁卫军

  二十四日 玄宗到达河池(今陕西省凤县)

  七月 十日 李亨到达灵武(今宁夏吴忠市北)

  十三日 玄宗到达普安(今四川省剑阁县)

  李亨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

  十九日 玄宗到达巴西(今四川省绵阳市)

  二十九日 玄宗到达成都

  据许道勋、赵克尧著《唐玄宗传》第540页图所绘。

  因此,太子与皇帝,只能分道扬镳。

  实际上,看看前面的图和表就知道,尽管玄宗和李亨的前进速度几乎一样,走的却是两条不同的路线。皇帝走的是逃亡路线,太子走的是救亡路线。尽管李亨的才gān和魄力都远不如父皇,但这一次的选择,却高下立判。

  当然,李亨的正确也许是bī出来的。一开始,他也是在逃亡,既要逃离叛军的兵锋,也要逃离父皇的控制,因此头几天几乎是一路狂奔。路途之láng狈,不亚于乃父。[49]

  但是到了灵武,就完全不同了。

  灵武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北,开元九年(721)帝国在这里设置了朔方节度区。看看地图就知道,由北向南的huáng河以东,北边是安禄山的根据地河东、范阳、平卢,中间是双方jiāo战区,南边是洛阳和长安两大沦陷区,河西则是朔方节度区。以灵武为指挥部,朔方为大本营,东进可以直捣安禄山的老窝,南下可以收复两京,可谓左右逢源。

  朔方节度区条件也好。境内有大量的营田和牧场,杂居着突厥、铁勒、党项、吐谷浑等游牧民族,以及善于经商的粟特人。因此,朔方军跟安禄山的叛军一样,也是多民族之混编部队。如果我们还知道,太子李亨曾经兼任朔方节度大使一职,便会觉得这种安排简直就是天意。

  李亨也没有错过机会。

  天宝十五载(756)七月十三日,也就是跟玄宗分手差不多一个月后,李亨在朔方留守官员的拥戴下即皇帝位,是为唐肃宗。当日,改元至德,因此本年也叫至德元载。[50]

  这时,李亨到达灵武只有三天。

  如此匆忙即位,是会引起怀疑的,这才有了煞费苦心想出的年号。至德来自《孝经》开宗明义

  第一章,意为最高道德就是孝。显然,肃宗需要向天下人宣示,他的称帝是为了领导平叛,以便尽快将父皇迎回长安。作为皇太子,这才是大孝,也才是至德,是没有任何道德瑕疵的正当行为。

  问题在于,领导平叛与当起皇帝来,并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玄宗对此也没有明确授权,李亨反倒不无参与甚至主导马嵬事变的嫌疑。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是:陈玄礼向唐玄宗提出诛杀杨国忠之前,是请示过太子的,只不过太子的态度不够明朗。不明朗也可以有多种理解,比如默许,甚至是希望万无一失,或者gān脆是后世史家的chūn秋笔法。[51]

  但,陈玄礼为什么要请示太子?

  没有证据显示,两人此前有过jiāo集,唐玄宗也不会允许禁卫军司令官与皇太子眉来眼去。实际上,事变之后他们就大路朝天各走一边。陈玄礼对皇帝依然忠心耿耿,一路护驾去了蜀中。回到长安后,又被肃宗安排提前退休。[52]

  陈玄礼不是太子党。

  可疑的是王思礼。这个曾经主张将杨国忠劫持到潼关杀掉的高丽人,在马嵬坡事变前一天深夜来到金城,被玄宗任命为河西、陇右节度使以后又匆匆离去。问题是此人并没有遵旨履新,而是在肃宗即位后追随了新皇帝,官至司空,成为大唐开国以来唯一不曾担任宰相而位至三公的人。[53]

  这就难免让人怀疑,王思礼究竟有什么特殊贡献?莫非在那不寻常的深夜,他与皇太子、高力士或者陈玄礼有过什么密谈,直接导致了第二天事变的发生?可惜,史书上一点儿蛛丝马迹都没有,我们也只能疑罪从无。[54]

  可以肯定的是,陈玄礼清楚太子与杨家的关系。洛阳沦陷后,唐玄宗曾经打算御驾亲征,令太子监国。杨氏兄妹得到消息抱头痛哭,贵妃娘娘则嘴含土块,以请求皇帝赐死的方式,梨花带雨般地进行劝阻,太子监国终于泡汤。[55]

  显然,杨国忠固然是死敌,杨玉环也是障碍。这样就能解释,为什么杀了杨国忠之后还要杀杨贵妃——如果留下这个女人,谁知道她什么时候嘴里又会含块石头呢?

  杨玉环非死不可。

  这一点,皇太子、高力士和陈玄礼都心知肚明。至于他们是进行了密谋,还是心照不宣地听任禁卫军闹事,已经不再重要。就连唐玄宗,恐怕也看清楚了大势所趋,这才不但在马嵬坡放走了李亨,还对他的称帝表示追认。

  一切都那么机缘巧合,又那么顺理成章。

  当然,该上演的戏码还得照演不误。礼治的中国从来就是政治舞台,忸怩作态是必须要走的过场。因此,李亨即位之前,臣僚的劝进需要多达五到六次,太子才能装着不得已而顺从民意。总之,新历史总算拉开了帷幕,尽管拥戴肃宗的官员其实寥若晨星,正如他的政府不过草台班子。

  然而事实证明,这一步又走对了。肃宗即位的消息传出以后,当月就有安禄山手下五千同罗将士向朔方投诚,大唐的京兆尹(首都市长)和长安县令则在西市(外贸区)率众欢呼,杀叛军数千人,然后浩浩dàngdàng奔赴灵武。[56]

  接着,李泌(读如必)来了,带来了平叛方略。郭子仪和李光弼也来了,带来了jīng兵qiáng将。这是肃宗时期最为重要的三个人物。有了他们,在灵武城楼草草登基的肃宗皇帝才不再是孤家寡人,大唐的复兴也才有了希望,虽然这过程漫长曲折得就像huáng河,必须走过九曲十八弯。

  [46]见《旧唐书·韦见素传》,《新唐书·韦谔传》,《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八至德元载六月条。

  [47]以上见《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八至德元载六月条,同时参看《旧唐书·肃宗纪》。

  [48]见《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八至德元载六月条,同时参看两《唐书》之李倓传。

  [49]见《旧唐书·肃宗本纪》。

  [50]见两《唐书》之肃宗本纪,《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八至德元载七月条。

  [51]许道勋、赵克尧《唐玄宗传》即认为“太子未决”是指没有决定何时动手。

  [52]见两《唐书》之陈玄礼传。

  [53]见《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八至德元载六月条,两《唐书》之王思礼传。

  [54]请参看彭丽华《安史之乱》。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19/35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