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中华史06:百家争鸣_易中天【完结】(27)

2019-03-10  作者|标签:易中天

  28.以上均见《韩非子·扬权》。

  29.见《韩非子·主道》。

  30.见《韩非子·扬权》。

  31.见《论语·为政》。

  32.见《韩非子·扬权》。

  33.见《韩非子·五蠹》。

  34.见《韩非子·大体》。

  35.见《淮南子·泰族训》。

  36.见《韩非子·有度》。

  37.以上均见《墨子·尚同中》。

  38.《墨子》一书的《尚同上》和《尚同中》都提及这一点。

  39.本段论述请参看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40.请参看本中华史第三卷《奠基者》。

  41.本节所述大同与小康,均请参看《礼记·礼运》。

  42.请参看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43.见《老子·第三十八章》。

  第三章

  1.见《孟子·梁惠王上》。

  2.请参看《史记·魏世家》。

  3.孟子这话说了两次,一次在《万章上》,一次在《万章下》。

  4.见《孟子·公孙丑下》。

  5.见《孟子·梁惠王下》。

  6.请参看《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7.见《孟子·梁惠王上》。

  8.见《孟子·梁惠王下》。

  9.见《孟子·梁惠王下》。

  10.见《孟子·尽心下》。

  11.见《孟子·万章上》。

  12.见《孟子·梁惠王下》。

  13.见《孟子·万章下》。

  14.见《论语·八佾》。

  15.见《孟子·离娄下》。

  16.见《孟子·万章上》。

  17.见《韩非子·内储说上》。

  18.见《韩非子·五蠹》。

  19.见《韩非子·内储说下》。

  20.见《韩非子·难四》。

  21.见《韩非子·六反》。

  22.见《韩非子·二柄》。

  23.见《韩非子·难势》。

  24.见《韩非子·定法》。

  25.见《韩非子·难三》。

  26.见《韩非子·有度》。

  27.见《墨子·鲁问》。

  28.这十个字,在《墨子》一书中多处可见,贯彻始终。

  29.见《墨子·尚同上》

  30.见《墨子·尚同中》。

  31.实际上,《墨子》一书没有提到杨朱,孟子则把杨朱和墨子相提并论,可见杨朱在墨子之后,孟子之前。

  32.见《孟子·滕文公下》。

  33.见《孟子·尽心上》。

  34.见《庄子·天下》,原文是“腓无,胫无毛”。

  35.见《韩非子·显学》,原文是“不以天下大利易其胫一毛”。

  36.本书所引杨朱事迹及观点,除注明者外,均据《列子·杨朱》。由于不少学者视《列子》为伪书,故杨朱的思想长期得不到重视和讨论,这其实也是可以商量的。

  37.这段话前面还有两句,但可以看作对宣言的解释,不引。

  第四章

  1.见《庄子·秋水》。

  2.见《庄子·至乐》。

  3.见《列子·杨朱》,下引不注者皆同。

  4.分别见《孟子》之《尽心上》、《公孙丑下》、《滕文公下》。

  5.见朱熹《孟子章句集注》。

  6.见《孟子·公孙丑下》。

  7.见《孟子·尽心下》。

  8.见《孟子·公孙丑下》。

  9.见《孟子·梁惠王上》。

  10.见《孟子·告子下》。

  11.见《孟子·万章下》。

  12.见《孟子·公孙丑上》。

  13.见《孟子·尽心下》。

  14.见《孟子·公孙丑下》,文中所说齐国某地是平陆,当在今山东省汶上县北。

  15.见《墨子·明鬼》。

  16.见《墨子·公孟》。

  17.见《墨子·明鬼》。

  18.见《墨子·贵义》。

  19.见《墨子·明鬼》。

  20.见《墨子·耕柱》。

  21.见《论语·尧曰》。

  22.见《论语·颜渊》。

  23.见《论语·雍也》。

  24.见《墨子·非命中》。

  25.见《墨子·公孟》。

  26.见《论语·子罕》。

  27.见《论语·述而》。

  28.见《论语·宪问》。

  29.见《论语·阳货》。

  30.见《庄子·人间世》。

  31.见《庄子·天道》。

  32.请参看《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33.见《庄子·秋水》。

  34.见《庄子·秋水》。

  35.见《庄子·列御寇》。

  36.见《庄子·马蹄》。

  37.见《庄子·达生》。

  38.见《庄子·至乐》。

  39.见《庄子·养生主》。

  40.见《论语·颜渊》。

  第五章

  1.关于先秦道家三阶段说,请参看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2.见《老子·第七十八章》。

  3.以上见《老子·第八章》。

  4.以上见《老子·第六十一章》。

  5.以上见《老子·第六十六章》。

  6.见《老子·第八十章》。

  7.见《老子·第二十九章》。

  8.见《老子·第六十七章》。

  9.见《老子·第六十八章》。

  10.唐代的王真,宋代的苏辙,现代的章太炎、毛泽东,都认为《老子》是兵书,或有兵书性质、兵书意味、兵书要素。请参看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11.以上见《孙子兵法·虚实》。

  12.见《孙子兵法·九变》。

  13.见《老子·第六十八章》。

  14.见《孙子兵法·军形》。

  15.见《老子·第七十三章》。

  16.见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

  17.见《老子·第三十章》。

  18.见《老子·第三十一章》。

  19.见《老子·第四十六章》。

  20.见《老子·第六十七章》。

  21.见《老子·第六十九章》。

  22.见《老子·第六十七章》。

  23.见《老子·第六十九章》。

  24.见《老子·第五章》。

  25.此种解释亦请参看《庄子·天运》。

  26.见《老子·第四十三章》。

  27.见《庄子·齐物论》,并请参看《逍遥游》和《天运》。

  28.见《庄子·逍遥游》。

  29.见《庄子·齐物论》。

  30.见《庄子·骈拇》。

  31.见《庄子·应帝王》。

  32.请参看《庄子·逍遥游》。

  33.见《论语·雍也》。

  34.见《论语·先进》。

  35.见《论语·雍也》。

  36.请参看康有为《论语注》。

  37.见《论语·宪问》。

  38.见《老子·第六十三章》,原文是“报怨以德”。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27/28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