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的星空:聆听大师心灵的声音_易中天【完结】(16)

2019-03-10  作者|标签:易中天

  这次地震里面老师们的表现是很令人感动的,我觉得正是在这些老师身上散发出最耀眼的人性光芒。多少老师是为了保护孩子牺牲的,老师保护孩子这个姿态应该定格下来,应该建很多这样的雕塑。救援人员经常在废墟里面看见这样的景象:一个老师,可能是一个男老师,也可能是一个女老师,很多是年轻的,也有年纪大的,都是一个俯身向下的姿势,背上顶着一个塌下来的房梁,下面小小的空间里有几个孩子,来保护这些孩子,而老师自己的身体已经僵硬了。这样的景象非常多,还有很多老师尽可能把孩子们抢救出来,让孩子们离开快要倒塌的房子,自己来不及逃脱就被压死了。而且里面有很多年轻的老师,留下了他的孩子可能才几个月或者一岁、两岁。成了孤儿,这样的事例非常多。

  还有的老师自己活下来了,幸存了,但是为了救自己的学生他自己的孩子被地震埋没了,牺牲了。甚至我看到有的例子,地震的时候孩子们正在午休,那是一个女老师,当时一手抱着一个孩子出来,但是再想回去的时候房子塌了,她自己的孩子都没有救,在同一个校舍里面。这样的例子非常多,当时我们看到这些例子非常感动,但是我在想一个问题,你看这些倒塌的房子基本上都是乡镇学校的房子,这些老师,这些乡镇学校的教师他们实际上是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他们经济待遇也是很差的,他们校舍又是那么糟糕。他们在平时受到的关爱可以说是最少的,但是在灾难面前他们的表现是最出色的。我们想一想,如果我们以前对他们多一点关爱,比如说他们的学校条件好一点,房子要结实一点,也不至于出现那么多牺牲,也不至于非要他们来牺牲自己保护学生,而且能够保护的也是有限的。

  想到这里我就觉得我们不能光感动,对全国的乡镇学校的老师我们应该说一句,中国对不起你们。所以像这部分其实是可以避免的,不应该发生这么惨烈的结果。

  在灾难面前反思的话,我想其实应该反思两大问题,刚才我讲的是一个社会问题,我现在先说一说人和自然的关系问题。人和自然的关系其实分两个方面,一个方面就是说人和自然到底谁为大,谁厉害?我们以前很厉害,我们觉得人最伟大,比自然要伟大得多,比自然要有本事得多,人定胜天,我们要征服自然,要让高山低头,让河水让路,我们有这种本事。实际上,有些灾难可能是大自然本身的力量、原始的力量造成的,有些灾难却是我们对自然过多的、过分的gān预造成的。当然也包括我们现在工业发展、技术发展造成的生态破坏、环境污染,都隐藏着灾难。

  比如说大家都知道三门峡,三门峡大家都知道是一个包袱,本来是一个水利工程,却有目共睹是一个水害工程,造成huáng河泥沙的淤积,huáng河断流。实际上,当时讨论三门峡工程的时候,我们水利专家huáng万里先生是坚决反对的,但是因为反对,他被打成了右派。

  我们原来都讲好像人是地球的主人,地球上的万事万物主要是来为人服务的,都是人所利用的对象,都是人类的资源。在这样一种观点之下,怎么样对人有利就怎么样对待自然。但是最后人发现要从长远来考虑,比如说像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对自己是很不利的,所以开始改变一些看法,就是说人是地球的主人,但是要做一个好主人,不能做一个坏主人,不能做一个败家子。反思到这个程度够不够呢?现在有很多生态学家提出来,这是不够的,人不能以地球的主人自居。我看有一个生态学家提出这么一个观点,他说人实际上是地球上绿色植物的客人,是森林的客人,人是靠了森林才能够维持一个比较好的状态。我把他的话扩展一下,人就是整个地球的客人。

  其实你想一想,地球存在这么多年,中间只有一小段时间是有生命存在的,有生命存在的这个时间里面也就只有一小段是有人类存在的。你从这个角度来看人确实是地球的客人,人是到地球上来做客的,以后要离开这个地球的。但是如果人好好地当客人的话,让做客的时间可以比较长一点,如果做一个没有教养的客人糟蹋地球,那地球这个主人随时可以把你赶走。也就是说,如果说人类毁灭的话,可能未必等到地球开始走下坡路的时候,很可能是人类自己毁了自己的生存环境,所以我们应该避免的是这个。

  要避免这个就要摆正人和地球的关系,人和大自然的关系。德国有一个哲学家海德格尔,他的后半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人和自然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他反省的结果是,人类早期和自然的关系是一种共处的关系,是比较有人情味的关系。但是到了后期技术发达以后,人主要是用一种技术的方式来对待自然,对待地球上的万事万物。什么叫技术的方式呢?就是为我所用,把地球上的任何事物都看做是一种功能,是一种能够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功能,每一样事物不再有它自己的存在价值,没有它自己的本质,在人类的眼中它仅仅是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一种功能。

  比如说大地,土地原来是养育我们的母亲,是我们的家园,在技术的眼光下就被看成是可以开采矿产的矿场,是可以开发的土地,现在就变成房地产开发的价值。

  比如说畜禽,牛、羊这样一些东西,本来它们是独立的生命,是一种生物,而且是人类的伙伴,最早人其实是把它当成伙伴的,但是现在仅仅是成了食品厂的原料。

  比如说河流,河流本来是文明的摇篮,各大文明都是从大河发源起来的,本来是自然的风景,现在仅仅成了水压的供应者,是用来发电的。

  海德格尔说当我们在莱茵河上建立发电厂的时候,实际上我们是把莱茵河变成了这个发电厂的一个部件,它没有了自己的存在。人类太狂妄了,对自然界的一切事物仅仅看做是可以为自己所用的一种原材料。如果说有上帝造这个世界的话,一开始不应该是这样的,自然界的每一样事物实际上都有自己的地位,都有自己的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转换眼光,不能仅仅用技术的眼光来看待事物,当然人类为了生存,技术的眼光是不能缺的,是需要的,但是不能成为惟一的眼光,而且最好不要成为主要的眼光。主要的应该是和自然万物能够亲近,能够共生这样一种关系。

  自然是我们的源泉,是我们的根源,所以征服自然这种口号是很荒唐的,人怎么能征服自己的来源?我觉得在这一点上应该向我们眼中比较原始比较落后的民族,比如说藏族学习,他们对于大自然都有一种敬畏的态度,这种虔诚的、有宗教信仰的民族对于大自然是很敬畏的。

  2002年的时候我曾经到云南,当时云南请了一些人去参加中甸县改名为香格里拉县的仪式。我们分成三队到云南,当时我和两个老登山队员在一起,我们去德庆,路途上要经过梅里雪山。这座雪山始终没有人能够登到顶上去,所以在人们眼中是一个处女峰。有一年,中国和日本的登山队员联合起来大概有13个人一起登这个雪山,后来就没有消息了。那天我们途中经过雪山,经过一段路有一个观景台可以看到那个雪山,在那里我们停车了,停车以后准备再出发的时候,突然两个老队员不见了。我就去找的时候,发现在一个小树林背后有个墓碑,那个小小的墓碑是为13个中日登山队员建的,一个队员把烟拿出来点燃了13支祭拜这些队员。我当时是非常感动的,同时也想这样一个问题,像这样的雪山在老百姓的眼中,在藏民眼中是神山,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他们觉得是神居住的地方。我们可以想一想,他们的想法真是迷信吗?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16/45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