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山之石:儒墨道法的救世之策_易中天【完结】(32)

2019-03-10  作者|标签:易中天

  “意气风发”、“豪情满怀”啊!结果怎么样呢?其实,恩格斯早就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告诫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因为“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这时,道家的“去智”,是不是多少能够起点

  “清醒剂”的作用呢?

  问:消极无为又怎么讲?消极无为也值得提倡吗?

  答:消极并不是贬义词。比如城市规划,我就主张消极,即不是规划gān什么,而是规定不gān什么。什么东西不能建,什么地方不能动,哪些水系要保留,哪些建筑要保护,红线图画出来,坚决执行,就可以保证子孙万代不受祸害。最怕的是好大喜功、大有作为,先是设计一个宏伟蓝图,然后大兴土木或者大动gān戈。其结果,弄不好就是劳民伤财,得不偿失,甚至伤筋动骨,祸国殃民。所以,作为领导人,不妨消极一点。请注意,不妨!

  问:消极无为是对领导讲的,没心没肺是对个人讲的?

  答:对!治国不妨消极无为,做人最好没心没肺。俗话说,不哑不聋,不做阿公,做人太jīng明了不好。做人太jīng明,别人害怕,自己也累。马虎一点,大家相安,大家省心。

  问:这跟道家主张回到原始社会有什么关系?

  答:哈!原始社会不是“其政闷闷,其民淳淳”,上上下下都没心没肺吗?

  问:也是“小政府,大社会,民自治,君无为”吗?

  答:准确地说,是“有社会,无政府;有协调,无治理”。因为那时还没有国家,只有族群,当然也就没有政府,只有“负责人”和“带头人”。他们(或她们)的工作性质,其实有点像家长、族长、班组长;与氏族成员之间的关系,也不是君臣。所以,用氏族社会的组织模式,来实现“小政府,大社会,民自治,君无为”的理想,不太靠谱。更何况,“小国寡民”的时代早以结束。即将出现的,是“一统天下”的“大帝国”。

  问:因此,道家的方案和儒墨两家一样,也不能“救市”?

  答:当然不能。

  问:儒也不能,墨也不能,道家也不能,请问谁能?

  答:法家。

  第十四、同一个世界,不同的梦想

  三家“坐而论道”,法家“横行霸道”

  问:法家的主张,当真能“救市”吗?

  答:要看我们怎么理解。严格地说,想“救市”的只有儒家和墨家。法家和道家一样,都认为当时那个“市”没救了。不同的是,道家认为,因为没救,所以只能退回原始状态;法家则认为,既然没救,那就不如走向新的未来。结果,法家成功了。

  问:法家怎样成功?

  答:先是帮助某些国家称霸,比如管仲之辅佐齐桓公,后是帮助某些国家争雄,比如吴起之辅佐楚悼王。不过,法家最大的成就还是在秦国。由于商鞅的变法,秦由公国变成了王国;运用韩非的理论,秦又由王国变成了帝国。秦的“大国崛起”,岂非法家之功?更何况,自从秦始皇“一剑定乾坤”,百家争鸣就终结了,法家思想被钦定为大秦帝国的国家意识形态。法家,难道不是最成功的?

  问:这么说,法家的思想是最正确的?

  答:不能这样讲。这样讲,就“成王败寇”了。我们只能说,法家那一套是最管用的。

  问:法家的学说,为什么就最管用呢?

  答:务实呀!法家与儒、墨、道的区别之一,就在于三家都是“理想主义”,只有法家是“现实主义”。理想主义者的特点,是他的主张一定要自己认为“最好”。有没有用,不管。现实主义者则相反。他的方案,是不是“最好”不敢说,但肯定管用。法家就是这样。

  问:法家为什么是现实主义者呢?

  答:与法家人物的身份有关,也与他们代表的派别和阶层有关。实际上,先秦诸子都是“士”,也都代表着“士”,但派别和阶层不同。大体上说,儒家代表文士(或儒士),墨家代表武士(或侠士),道家代表隐士。所以,儒家思想,是“文士的哲学”;墨家思想,是“武士的哲学”;道家思想,是“隐士的哲学”。

  问:法家呢?法家代表什么人?

  答:谋士。法家的思想,是“谋士的哲学”。

  问:谋士的哲学,怎么就一定管用呢?

  答:因为谋士的任务,就是出谋划策。替谁出谋划策?替雇佣或聘用他们的人。这些人雇佣或聘用他们,是为了帮自己解决问题。谋士的主意如果不管用,谁要他们呀?所以,法家人物,不管是出将入相(如管仲、商鞅),还是着书立说(如慎到、韩非),他们的主张和方案,都一定可以操作,而且保证管用。也因此,儒、墨、道三家都可以“坐而论道”,法家却只能“横行霸道”。

  问:你对法家的评价这么低?

  答:不是评价,是客观描述,只不过略有调侃而已。实际上,“横行霸道”这个词,要打引号。它的意思是说,四家“走法”不同———儒、墨、道“直走”,法家“横行”。

  问:为什么会这样?

  答:因为他们的“道”不同。道,原本指道路。道路不同,走法就不同嘛!

  问:有道路问题吗?

  答:当然。chūn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诸子争鸣?一个直接的原因,就是天下大乱无路可走;而争鸣的核心,则是“中国向何处去”。这是根本问题。

  问:那么,四家的“道”,又有什么不同?

  答:道家讲“天道”,墨家讲“帝道”,儒家讲“王道”,法家讲“霸道”。

  问:什么意思?

  答:所谓“天道”,就是女娲、伏羲、神农之道,也就是氏族社会之道;所谓“帝道”,就是尧、舜、禹之道,也就是部落联盟之道;所谓“王道”,就是文王、周公之道,也就是西周封建之道。这些都是“向后看”、“开倒车”。客气一点,无妨称之为“直走”。

  问:为什么说是“直走”?

  答:一根筋,直肠子,不拐弯,认死理,而且“理直气壮”地“一直往后走”。道家走得最远,huáng帝都看不上,最好是伏羲。墨子近一点,退回大禹。孔子比较实际,如果西周回不去,打个折扣,东周也对付(吾其为东周乎)。这就真是“认死理”了———认“已死之理”嘛!三家认的既然都是“死理”,也就只能“空谈”。于是,“直往后走”就变成了“坐而论道”。不过,他们原本就不在乎管用不管用的。坐而论道,倒也无妨。

  问:法家为什么只能“横行霸道”?

  答:因为法家主张的“道”,是“霸道”;而法家的“霸道”,又只能“蛮横”地去“实行”。蛮横地实行霸道,岂非“横行霸道”?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32/50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