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山之石:儒墨道法的救世之策_易中天【完结】(28)

2019-03-10  作者|标签:易中天

  问: 此话又怎讲?

  答: 因为大家会说,哎呀,他又不是为自己!没错,毫不利己,可能“专门利人”;两袖清风,可能“造福一方”。但也可能相反--毫不利己,专门害人;两袖清风,十恶不赦。这样的例子多了去,希特勒、本?拉登、波尔布特,都是。

  问: 所以,世界不能jiāo给他们,不能jiāo给那些想救天下、治天下的人?

  答: 这个嘛,其实也还有更重要的原因。

  第十二、不折腾,才有救

  问:请问,道家反对把世界jiāo给想救治天下的人,根本原因究竟是什么?

  答:因为在他们看来,天下之所以大乱,就因为有人要“治天下”。有治,就有乱;越治,就越乱。现在,世界已经乱成这个样子了,再jiāo给那些特别想“救市”的人,岂非火上浇油,添乱?因此,只有jiāo给那些不想救治天下的人,兴许还有救。

  问:道家这样认为吗?

  答:是。庄子说,我们的世界这样乱,就是那些想救治天下的人搞坏的。

  问:是谁搞坏的呢?

  答:从huáng帝开始,尧、舜、禹,都是。

  问:庄子说了这话?

  答:说了。在《天运》篇。庄子说,有一次,子贡问老聃──

  问:子贡问过老聃吗?

  答:不知道,可能是庄子编的故事吧。庄子说,子贡问老聃,三皇五帝治理天下,方式虽然不同,享有盛名却是一样的,为什么先生偏要说他们不是圣人?老聃说,年轻人,你靠近一点,我来告诉你。想当年,huáng帝治天下,还算对付。

  问:为什么?

  答:因为他让人心纯一(使民心一)。这个时候,大家都是平等的,一样的,谁也不把自己的亲人看得比别人重要。即便亲人去世,也不特别悲痛。帝尧就有问题了。

  问:尧有什么问题?

  答:尧治天下,让人们亲亲(使民心亲),也就是亲爱自己的亲人。

  问:这又有什么不妥?

  答:亲爱自己的亲人,就会疏远别人,人与人就有了隔阂。接下来,帝舜的问题又大了。

  问:舜的问题怎么大的?

  答:他不但区分亲疏,还引进竞争机制(使民心竞)。小孩子生下来,不到五个月就会说话,一点点大就知道区别人我,结果命都保不住。不过,要说坏,更坏的是大禹。

  问:禹怎么更坏?

  答:因为禹治天下,让人心变坏(使民心变)。人人都用计谋,个个都害别人,还认为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结果是“天下大骇,儒墨皆起”,世道人心大乱,什么儒家,什么墨家,都跑了出来,摇唇鼓舌,妖言惑众,害人不浅。这都是huáng帝造的孽。

  问:不对吧?事情不是从尧舜禹开始坏的吗?怎么怪到huáng帝那里去了?

  答:追根溯源,就会得出这个结论。我们不妨替庄子做一个逻辑推理。

  问:怎样推理?

  答:请问,chūn秋战国,为什么会有儒家、墨家等等呢?因为天下大乱。天下为什么会大乱呢?因为礼坏乐崩。礼为什么坏,乐为什么崩呢?因为有礼有乐。为什么要有礼乐呢?因为人心坏了。人心为什么坏了?因为大禹“使民心变”──

  问:知道了。大禹“使民心变”,是因为帝舜“使民心竞”。

  答:是啊!引进了竞争机制,人与人就变成了敌人,至少也变成了对手。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就难免不择手段,甚至尔虞我诈,人心可不就坏了?但是,如果人与人之间是没有区别、隔阂的,怎么会以邻为壑、视竞争对手如寇仇呢?

  问:所以,大禹“使民心变”,是因为帝舜“使民心竞”;帝舜“使民心竞”,又因为帝尧“使民心亲”,对不对?

  答:对!有亲就有疏。有亲疏,就有隔阂;有隔阂,就有竞争;有竞争,就有斗争;有斗争,就有战争;有战争,就有bào力,就有yīn谋,就有巧取豪夺,就有天下大乱。乱的根源,是不是可以追溯到尧那里?

  问:这跟huáng帝又有什么关系?

  答:尧为什么要“使民心亲”?为了“治天下”。谁最先开始“治天下”的?huáng帝呀!

  问:huáng帝是罪魁祸首?

  答:准确的说,不是huáng帝,而是huáng帝的“治”。所有的问题,都出在“治”上。

  问:奇怪!治,怎么就不好呢?天下大治不好,难道天下大乱就好?

  答:不是这个意思。“天下大治”的“治”是好的,不好的是“治天下”的“治”。前者是名词,后者是动词。作为名词的“治”很好,作为动词的“治”就要不得。

  问:作为动词的“治”,怎么就要不得?

  答:因为“治”作为名词,只是状态,不是动作。按照道家的观点,当社会处于“大治状态”的时候,是没有动作的。不动,就是“不治”。正因为“不治”,所以“大治”。这就叫“不治之治,是为大治”。这很符合道家的辩证法,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巧若拙,大治不治嘛!相反,治,一旦变成动词,麻烦就大了。

  问:为什么麻烦大了?

  答:因为“治”变成动词,就意味着“动作”;有动作,就会“折腾”;折腾,就会“乱”。所以,有三皇五帝的“治”,就一定有尧舜禹的“乱”,也一定有chūn秋战国的“大乱”。故曰“三皇五帝之治天下,名曰治之,而乱莫甚焉”。

  折腾,是因为既自以为是又自作多情

  问:明白了。天下大乱,是因为折腾?

  答:对!这正是道家与儒墨两家的分歧所在。天下为什么大乱?孔子、墨子认为是“缺少爱”,老子、庄子认为是“瞎折腾”。所以,孔子和墨子的“救市方案”是

  “多点爱”(分歧仅在“仁爱”还是“兼爱”),老子和庄子的“救市主张”是“不折腾”。

  问:那么,从尧舜禹,到夏商周,人们为什么都要“瞎折腾”呢?

  答:首先是自以为是,其次是自作多情,结果是自讨没趣。

  问:为什么是“自以为是”?

  答:因为从三皇五帝开始,一直到chūn秋战国,所有的领导人和思想家,尧舜禹、商汤、周文、孔子、墨子等等,都认为自己能够“平治天下”。

  问:不能吗?

  答:不能。道家认为,天下是“天”的,人怎么能治?又有谁能够“替天行道”、“代天立法”?因此,所有“治天下”的,都是“自以为是”。

  问:为什么会自以为是?

  答:第一是自己狂妄。掌握了一点规律,就认为无所不知;取得了一点成就,就认为无所不能。第二是有人哄抬。什么“先圣”啦,“明王”啦,“天纵聪明”啦,一顶顶高帽子往他们头上扣,最后他们自己也架不住,真以为自己“永远正确”。第三就是民众无知,跟着起哄。这也不奇怪。大众总是需要偶像的。三皇五帝尧舜禹,就是当时的偶像。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28/50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