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山之石:儒墨道法的救世之策_易中天【完结】(19)

2019-03-10  作者|标签:易中天

  答: 对!这就是墨子的第三个办法——君主的专政。

  问: 我看这个办法也未必管用。天子兼爱固然好,万一他不兼爱呢?天子不兼爱,国君就不兼爱;国君不兼爱,乡长就不兼爱;乡长不兼爱,里长就不兼爱;里长不兼爱,村民就不兼爱。结果是什么呢?岂非普天之下都不兼爱?

  答: 哈哈,墨子说这不可能。

  问: 为什么不可能?

  答: 因为天子肯定兼爱。

  问: 天子为什么就肯定兼爱?

  答: 因为不兼爱就不是天子,正如不“赏贤而罚bào”就不是鬼神。

  问: 这恐怕是一厢情愿想当然吧?当时的天子,还有那些国君、大夫、乡长、里长什么的,难道都是主张兼爱的?如果不是,墨子能把他们都撤换了吗?

  答: 当然不能。所以墨子的三个办法,两个不靠谱,一个有问题。

  不要简单地分什么“左派”、“右派”,左右是会相互转化的

  问: 鬼神的吓唬和君主的专政不靠谱,我能理解。利害的计算,怎么也有问题呢?

  答: 请你想想,墨子怎么说的?“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也就是说,你爱别人,就会有很多别人来爱你;你帮别人,就会有很多别人来帮你。是不是这样?

  问: 是啊,这有什么问题吗?

  答: 当然有。因为这样一来,正如冯友兰先生所说,兼爱就“成了一种投资,一种为自己的社会保险”。兼爱者不但可以从中获利,还很可能“一本万利”。

  问: 这又有什么不妥呢?

  答: 在我们看来,当然没什么不妥。相反,一个爱别人、帮别人的人,也能得到别人的爱、别人的帮助,正说明这个社会是健康的。如果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的英雄们,不但要流血,还要流泪,那就反倒不对了。但是,在墨子这里,却有问题。

  问: 为什么在墨子这里就有问题?

  答: 因为墨子是主张超越性的。前面不是说了吗,孟子有道理,是因为抓住了道德的可能性。墨子有道理,则在于抓住了道德的超越性。在墨子看来,只有超越了人人都能做到的“亲亲之爱”,才真正达到了道德的境界。但是,当墨子大讲兼爱好处的时候,他究竟是超越了呢,还是没有超越呢?要知道,道德的超越性,最重要的就是超越功利呀!

  问: 这倒真是。在这个问题上,墨子怎么不讲超越性了?

  答: 而且,更有趣的,是孟子反倒大讲特讲。孟子的名言是什么?“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仁义超越好处,道德超越功利,这不是讲超越性吗?

  问: 这确实很有意思。可能与超越,孟子选择可能性,墨子选择超越性。超越与功利,墨子选择功利性,孟子选择超越性。是不是这样?

  答: 正是。这就好比经济学,公平与效益是一对矛盾。有的经济学家主张公平优先,有的主张效益优先,这就形成了所谓“左派”和“右派”。但是,“左派”和“右派”,并不是绝对的。“左派”可能变成“右派”,“右派”也可能变成“左派”。主张公平优先的,在某个问题上也可能大讲效益;主张效益优先的,在某个问题上也可能大讲公平。所以,不要简单地把思想家分为“左派”和“右派”,左右是会相互转化的。

  问: 怎么会这样呢?

  答: 这也不奇怪。好比两个人,一个在南边,一个在北边,面对面走过去,jiāo锋。结果怎么样呢?很可能是南边的跑到北边,北边的跑到了南边。

  问: 走着走着,就走到了自己的“反面”?

  答: 对,我称之为“走东门,进西屋;打左灯,向右转”。

  问: 会这样吗?

  答: 会呀!比方说,墨子是主张平等的。他认为,人人生而平等,没有亲疏远近高低贵贱之分。因此,对每个人、一切人,都应该平等地、无差别地爱。这就是“兼爱”。但墨子又同时主张“尚同”,要求所有人都无条件地服从上级,而且最终只服从天子一个人。请问,这是平等呀,还是不平等?是“左”呀,还是“右”?

  问: 这还真不好说。

  答: 还有,墨子的立场,无疑是草根的、平民的、劳动人民的。为了替劳动人民争取权益,墨子着书立说,奔走呼号,率先垂范,身体力行,恨不得磨穿鞋底,磨破嘴皮。然而他的改革方案又是什么呢?君主专政,jīng英治国。

  问: 墨子主张jīng英治国吗?

  答: 主张。这个主张,在墨子的思想体系里面,也有一个专有名词,叫做“尚贤”。具体地说,就是由最圣明的人担任天子,次圣明的人担任国君,再次圣明的人担任乡长里长,然后村民、乡民、国民、人民,逐级“尚同”。村民意见分歧,里长统一不了,乡长说了算。乡民意见分歧,乡长统一不了,国君说了算。国民意见分歧,国君统一不了,天子说了算。天子,是最高的决策者和仲裁者。请问,这又究竟是“草根政治”呀,还是“jīng英政治”?是“人民民主”呀,还是“君主专政”?

  问: 这么说,墨子的思想,是自相矛盾的?

  答: 你看是自相矛盾,我看是逻辑必然。因为有一个问题墨子解决不了,那就是平等之后,人际关系如何规范,社会秩序怎样维持。

  问: 这个问题谁解决了?

  答: 法家。

  问: 儒家解决不了吗?

  答: 儒家怎么解决得了?儒家是主张不平等的。不过有趣的是,挺身而出维护民权,甚至认为民权高于君权的,却又是儒家的孟子。

  问: 这又是怎么回事?

  答: 我们下次再说。

  第八、从君权到民权

  孟子认为,君主不合格,人民就有权革命

  问: 上次你说,孟子挺身而出维护民权,甚至认为民权高于君权,是这样吗?

  答: 是啊!孟子的名言众所周知,“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嘛!

  问: 说说而已吧?

  答: 不,真gān。有一次,孟子问梁惠王--

  问: 梁惠王是谁?

  答: 就是魏惠王。因为他把国都迁到了大梁,所以又叫“梁惠王”。

  问: 梁惠王这个人怎么样?

  答: 很牛。他的祖父是魏文侯,父亲是魏武侯。他自己继位以后,二十多年间魏国是战国群雄中最qiáng大的,因此第一个称王。

  问: 第一个称王的不是楚吗?

  答: 那是在chūn秋。战国第一个称王的是梁惠王。

  问: 梁惠王这么牛,孟子对他应该很客气吧?

  答: 很不客气。当然,开始的时候,梁惠王也不客气。孟子第一次去见梁惠王,梁惠王就大大咧咧地说,嗨,老头!大老远地跑来,打算给寡人的国家带来什么好处呀?

  问: 孟子怎么回答?

  答: 毫不客气,硬邦邦地就顶回去--“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孟子还说,现在天下大乱,就因为诸侯、大夫、士人、庶人,都只想着对自己有好处。上上下下,争权夺利,岂有不乱之理?所以,再也不要讲功利、讲好处,要讲仁义、讲道德!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19/50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