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山之石:儒墨道法的救世之策_易中天【完结】(17)

2019-03-10  作者|标签:易中天

  答: 对!损人一般都是为了利己,跟承认差别没有必然联系。

  问: 而且,主张无差别,也不一定就彼此相爱;主张有差别,也不一定就相互仇恨。他们也可以不恨不爱、不闻不问,老死不相往来嘛!

  答: 哈,这正是道家的主张,我们以后再说吧!

  问: 显然,兼则爱,别则恨,治乱因于兼别,是说不通的。墨子的逻辑,确实有问题。

  答: 但是,他和巫马子的辩论,却是一脚踩痛了儒家的jī眼。

  除非掉进井里,还得爱有商量

  问: 墨子怎么就踩痛了儒家的jī眼呢?

  答: 要害就在巫马子的话--我爱自己,肯定超过爱父母。

  问: 不大可能吧?巫马子不是儒家之徒吗,怎么会说这样有违“孝道”的话?

  答: 所以冯友兰先生推测,这“大概是墨家对儒家的夸张之词”。

  问: 我看也是墨家编出来的。

  答: 问题是,不管有没有巫马子这个人,也不论他说了什么,“爱我身于吾亲”这句话,都可以逻辑地推导出来。因为按照儒家的理论,爱是因为亲,亲是因为近。越近就越亲,越亲就越爱。如此说来,最多的爱,岂非该给自己?凭什么爱父母就该超过爱自己,也超过爱一切人呢?又凭什么对父亲的爱,要超过母亲?还有,君主跟我们,既不亲,也不近,凭什么要给他最多的爱?这可没道理。

  问: 那儒家怎么答辩?

  答: 没有答辩。孟子只是说,不这样,就不是人。在孟子那里,“不是人”的思想家有两个,一个是主张“兼爱天下”的墨子,一个是主张“一毛不拔”的杨朱。

  问: 孟子怎么骂他们?

  答: 孟子说,杨朱主张为我,这是“无君”;墨子主张兼爱,这是“无父”。“无父无君,是禽shòu也”,必须坚决反击。其中,就包括讲清楚为什么仁爱是对的,兼爱是错的。

  问: 孟子怎么讲?

  答: 辩论。墨子跟儒家之徒辩,孟子就跟墨家信徒辩。跟孟子辩论的这个墨家信徒,名叫夷之。不过这次辩论,双方没有见面,是托人带话。夷之说,你们儒家不是一再讲,古代的圣人爱护民众就像爱护婴儿吗?可见“爱无差等”。

  问: 这话什么意思?

  答: 因为婴儿都是一样的。爱民如子,就是把民众看得和自己的孩子一样,看成一样的人,这难道不是“爱无差等”,不是“兼爱”吗?

  问: 孟子怎么答辩?

  答: 孟子说,墨家不过是钻了一个空子。比方说,一个婴儿在地上爬,眼看就要掉到井里去了,任何人都会上前去救。墨家以为,这就证明了“爱无差等”,证明了人人都有兼爱之心,其实不是的。

  问: 那是什么?

  答: 是“恻隐之心”。恻隐之心是人人都有的“天性”。只要是人,就会有恻隐之心(请参看《相信无尽的力量》)。因此,只要是人,就不会见死不救。这个时候,处于危险之中的婴儿是谁家的孩子,已经不重要了。没有人会在这个时候,还考虑人与人的差别。

  问: 人与人的差别既然是可以不考虑的,为什么还要主张有差别的爱呢?

  答: 因为在儒家看来,没有差别,就没有礼义,没有廉耻。比方说,男人和女人,要不要有差别?孟子就认为要。不讲男女之别,那就是禽shòu。正因为男女有别,这才必须“授受不亲”。但是,如果嫂子掉进水里了,请问拉不拉她?

  问: 当然要拉。

  答: 孟子也认为要拉。孟子说,嫂子掉进水里了还不赶快拉一把,那就是畜生(嫂溺不援,是豺láng也)。但是,你能够因为救了嫂子,就说爱嫂子和爱老婆一样吗?你能够因为这回拉了嫂子一把,就从此天天和嫂子牵手,亲密无间吗?

  问: 哈哈!不能。

  答: 所以,嫂溺而援之以手,不是“兼爱”,而是“恻隐之心”。也所以,孟子只会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绝对不会说“妻吾妻以及人之妻”。

  问: 但是,别人的老婆掉进水里了,还是得赶紧拉一把?

  答: 对!这就是儒家所谓“经”与“权”。经,就是经常,也就是原则。权,就是权宜,也就是变通。比方说,原则上必须“男女授受不亲”,但在特殊情况下,该拉还得拉一把。这就叫“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这就是儒家的主张。

  问: 也就是说,在通常的情况下,还是爱有商量?

  答: 是的,除非所有人都掉进了井里,这当然并不可能。所以,儒家认为,在通常的情况下,还是要讲有差别的“仁爱”。更何况,在孟子看来,爱有商量,不但是礼义廉耻,也是人之常情。孟子说,墨家的那位信徒夷之,当真相信爱邻居的孩子,能够和爱哥哥的孩子一样吗?不可能吧?

  问: 换句话说,兼爱没有可能性?

  答: 墨子认为有可能,孟子认为没可能。所以,这场争论结束不了,还会引发新的争论。

  第七、走东门,进西屋;打左灯,向右转

  以利说义,正是墨家高明深刻的地方

  问: 兼爱能不能实行,是大问题吗?

  答: 是。事实上,伦理学的核心问题,就是道德的“如何可能”和“怎样可能”。任何道德,倘若没有可能性,也就没有任何意义。更何况,“兼爱”是要用来“救市”的。如果不能实行,岂非白说?

  问: 但在孟子看来,兼爱根本就不可能?

  答: 是啊!对所有人、一切人,都一模一样地爱,怎么可能呢?任何人,爱自己的孩子,总比爱兄弟的孩子要多一些;爱兄弟的孩子,也总是比爱邻居的孩子要多一些。这是每个人的经验就可以证明的,根本就不需要讨论嘛!能够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很不错了。所以,还是以“亲亲之爱”为出发点的仁爱靠得住。

  问: 道德主张,一定要靠得住吗?

  答: 当然。请问,道德是什么?是人与人之间行为的规范。如果靠不住,怎么规范?这就必须建立在人性的基础上,也必须讲人之常情。不讲常理、常情、常识,就没有基础,不能实行。如果qiáng制推行,只能造就伪善。所以孟子有道理。

  问: 这么说,墨子是没有道理的?

  答: 墨子也有道理。孟子有道理,是因为抓住了道德的可能性。墨子有道理,则在于抓住了道德的超越性。比方说,肚子饿了要吃东西,这是人人都做得到的。但只有再穷再饿,也不取不义之财,不吃嗟来之食,才是道德。同样,在墨子看来,亲爱自己的亲人,这是人人都能做到的。因此这不是“道德”,而是“本能”。相反,只有打破了人与人之间的界限,超越了人人都能做到的“亲亲之爱”,实现普天之下人人平等的“博大之爱”——兼爱,才真正达到了道德的境界。这就是墨子的道理。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17/50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