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品三国_易中天【完结】(64)

2019-03-10  作者|标签:易中天

  那么算这些账是为了确定这场战争的时间、地点,如果说五千人的说法能够成立,那这种说法是个什么意思呢?就是曹操五千轻骑兵一日一夜三百里从襄阳追到当阳,打了刘备一家伙以后到了江陵,然后从江陵又赶过来了,赶过来以后没想到这个时候孙、刘已经组成了联军,一家伙撞上去,一场遭遇战,所以曹操打败了。如果情况是这样的话,时间应该是建安十三年的十月,它很快嘛。而如果说曹操这次战争的目的是要打孙权,那么他决不敢只用这五千轻骑兵,他一定要集结部队,他集结部队是要一个时间的。那么这场战争的时间应该是建安十三年的十二月。地点在哪里呢?学术界的意见,倾向性的意见,就是现在的湖北省蒲圻县境内,现在蒲圻县已经改名赤壁市,不是在huáng州的那个赤壁,就是不是苏东坡写赤壁赋和赤壁词的赤壁。所以现在湖北有一个说法,叫“文武赤壁”,文赤壁就是苏东坡写赤壁词和赤壁赋的那个赤壁,武赤壁就是现在赤壁市的那个赤壁,是赤壁之战的赤壁。

  * 经过易中天先生的分析,赤壁之战的时间、地点和任务确定了,我们关心的是曹操与孙刘联军双方是如何谋划这场生死存亡大战的。《三国演义》中描述的是诸葛亮策划了火攻,确定了抗曹的战略,同时帮助周瑜草船借箭,准备好了武器;而曹操则是在政治上派蒋gān劝降周瑜,同时军事上咄咄bī人,大举进攻,然而初一jiāo战曹军竟然失败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历史上赤壁之战的过程究竟是如何的呢?

  那么下面的问题就是过程和结果。这个过程《三国演义》是写得非常jīng彩的,从决策开始一直到战争结束,当中很多很多故事,而且这些故事都已经变成了新的成语了,比方说舌战群儒啊,变成成语了。但是我说了,《三国演义》在这个问题上是七分虚三分实,很多事情是没有发生过的,比方说舌战群儒,这是没有发生过的,智激周瑜也没有发生过的,还有周瑜突然一天生病,诸葛亮去看他,什么在手心写个条子,欲破曹公须用火攻,万事诸备只欠东风,这也是没有的,但是都已经成了我们的口头禅了,等等都是没有的。那么有些事是有点影儿的,比方说蒋gān中计,这是有点影的,为什么呢?蒋gān这个人是有的。另外草船借箭这个事也有一点影,但不是发生在诸葛亮身上,是发生在孙权的身上,时间是在建安十八年,那就比赤壁之战更晚了。建安十八年的时候曹操和孙权作战,有一次孙权驾着船到曹操的营寨里面去看,曹操命令放箭,箭she到了孙权的船上,然后船就歪了,倾斜了,于是孙权下命令调个头,再让他she,曹操又she箭,然后两边箭she得差不多,一会儿船就平过来了,孙权把船开走了。说是这么一个故事,他也不是借箭。而且有人算过说草船借箭在技术上不可能,他算过要多少个草人,这些草人有多重,摆成一排有多长,要多少多少船才能够借到十多万支箭,等等等等有人算过,我也不会算这个,技术上是不可能,这个事我们也以后再说。

  那么实际的战斗情况是怎么样的呢?我把这个正史上记载的过程给大家讲一讲。正史的记载,比较可靠的是《三国志·周瑜传》,《周瑜传》的原文是这样的:“时曹公军已有疾病,初一jiāo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也就是曹操带着水军从江陵顺长江东下,周瑜等人率领孙刘联军从长江逆江而上,两家在什么地方呢?在赤壁这个地方相遇了。这个时候曹操的军队已经得了病,刚一jiāo战曹军就败了,于是曹军就退到了长江的北岸,乌林,乌林在哪里?在现在湖北省的洪湖市,而孙刘联军就驻扎在南岸,在赤壁。那么初一jiāo战曹操为什么会打败仗呢?四个原因,张作耀先生的《曹操评传》这本书里面讲述了这样一场战争的过程和胜败原因,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张先生提出来曹操初一jiāo战失败有四个原因:第一个就是疾疫流行,曹军已经得了某一种严重的传染病,丧失了战斗力;第二个原因是曹军不习水战,它本来是北方的军队,它不善于水战;第三个原因是曹操料敌不周,就是没想到下来以后会撞上孙刘联军,轻敌了;第四个原因是狭路相逢,因为曹操虽然人多,他主要使用的是水军,那么水军和水军打仗它是在江上面,你江上面人多有什么用呢?就那么大个地方,你一个不习惯水战的碰上了一伙习惯水战的,还是病人,肯定是打败了。就是两军隔江相驻。

  这个初一jiāo战的战果,周瑜和诸葛亮都料到了,我们可以回想一下我们上一集讲的周瑜和诸葛亮如何分析这场战争,他们都料到了比方说舍长就短是曹操的弊病,他们两个都讲到了,不习水战,他们也讲到了。还有一条我认为很重要的就是战争的性质,曹操来打刘备、打孙权,用我们今天的话说是“侵略战争”,我们可以打个引号,因为当时不是国家和国家之间的关系,所以只能打个引号,“侵略战”。那么孙权和刘备我们也要打个引号:“自卫反击战”。就是孙权和刘备的军队是为了保家卫国而战争,斗志昂扬;而曹操那边呢,正如周瑜和诸葛亮说的,是疲敝不堪的人率领着离心离德的人,所以初一jiāo战这么多原因加在一起,曹操打败了。

  * 曹操虽然出师不利,但是曹军已经是长途跋涉到了长江边上,渡江踏平东吴指日可待,曹操当然不会失去这次千载难逢统一全国的机会。但是曹军大多数是北方人,水上的战斗力不qiáng也是事实,于是《三国演义》中描述庞统献计,用锁链把曹军船舰连接在一起,这虽然使北方的军队可以适应颠簸的战船,但是也给了孙刘联军以可乘之机,于是赤壁之战中最jīng彩的火烧曹军战船的计谋产生了。那么火烧战船的计谋究竟是谁最先想到的呢?战败后的曹操在华容道究竟有没有遇到关羽呢?

  曹操打败了,打败了以后怎么办呢?这个时候已经是十二月份了,长江之上寒风凛冽,舰船被波làng颠簸得七歪八扭,而骑惯了马、不习惯坐船的这些曹操军队,再加上生病,可能在船上也是呕吐不止。这个时候曹操就想了一个办法,就把这些舰船连起来,把小船联合在一起就变成一艘大船,它就不颠簸了。那么这个主意是谁出的?不知道,是曹操自己想出来的还是曹操的谋士想出来的,没有记载,但肯定不是庞统。根据《三国志·庞统传》,庞统根本就没有参与这场战争,没庞统什么事,也没徐庶什么事。但是这样一个做法给了孙刘联军可乘之机,这个时候周瑜的部将huáng盖就对周瑜说:“今寇众我寡,难以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这“寇众我寡”这四个字也证明了这个时候曹操人是多,除了水军把舰船连成一片驻扎在北岸以外,他的陆军也已经开到了,把营寨扎在岸上。huáng盖说现在敌人多,我们少,这样僵持下去不是一个事儿,但是我看他们把船连成一片了,那就有办法了,“可烧而走也”,我们gān脆就放它一把火,把他烧走。周瑜然其计,采纳了huáng盖的计策。于是huáng盖诈降,诈降这是有的,也派人送了诈降书,曹操也把送信的人拿来盘问了一番,然后说你要如果是真投降那肯定我是重赏的了,上当了反正是。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64/143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