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弱点大全集_[美]戴尔·卡耐基【完结】(39)

2019-03-10  作者|标签:[美]戴尔·卡耐基

  他运用了什么方法?他曾指责别人的过错?不,苏格拉底绝不这样做。

  他的处世技巧,现在被称为“苏格拉底辩证法”,就是以“是,是,”作为他唯一的反应观点。

  他问的问题,都是他的反对者所愿意接受而同意的。他连续不断地获得对方的同意、承认,到最后,使反对者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在数分钟前他还坚决否认的结论。

  下次当我们要指出人们的错误时,我们要记住赤足的苏格拉底,并且问一个——能够获得对方“是,是,”反应的和缓问题。

  中国人有一句古老的格言,充满了东方智慧。那句格言是:“轻履者行远。”

  他们花了五千年漫长的时间,去研究人类的天性,那些有学问的中国人,他们储积了许多聪明的言语,就像“轻履者行远”那句话。

  如果你要获得人们对你的同意,第五项规则是:

  使对方很快地回答“是!是!”

  处理一个抱怨者的安全手法

  很多人,当需要人们赞同他的意见时,就是话说得太多了。尤其是推销员更容易犯这个毛病。你应该让对方尽量说出自己的意见来,他对于自己的事,或是他的问题,当然要比任何人知道得多。所以你应该问他问题,让他来告诉你一些事。

  如果你不同意他的话,你或许会立刻插嘴,但不要这样,那是危险的。他还有很多意见要发表时,他不会注意到你身上。所以,你必须要说服自己怀着舒畅的心情,静静地听着,而且用最诚恳的态度鼓励他,让他把所要说的话完全说完。

  这种策略,用在商场上是不是有效?有一个人,他不得不做这样的尝试。

  几年前,美国一家大型汽车公司在接洽采购一年中所需要的座垫布,有3家厂商送去样品备选,这家汽车公司高级职员验看后,便和3家厂商约定某日各派一位代表前来商谈,到时再决定选购厂商。

  琪勃是其中一家厂商的代表,就在那一天偏偏患了严重的喉炎。琪勃先生在我讲习班中,说出他当时的情形:

  当轮到我去见汽车公司那些高级职员时,我竟哑了嗓子,几乎连一点声音也发不出来。我被带进一间办公室,跟里面的纺织工程师、采购经理、推销主任和那家汽车公司的总经理都见了面。当我站起来想要说话时,只能发出沙哑的声音。

  他们围绕一张桌子坐着,我喉咙发不出声音,只有用笔把话写在纸上:

  “诸位先生,我嗓子哑了,不能说话。”

  那位总经理说:“好吧,让我来替你说说看!”总经理真的替我说话了。

  他把我的样品一件件展开,并称赞这些样品的优点。他们就这样开始了讨论。

  由于那位总经理替我说话,所以在他们讨论的时候,他自然地帮着我。当时我只能点头笑笑,或是用手势来表达我的意思。

  这个奇特的会议讨论结果,我获得了订货合约,汽车公司向我订购了50万码的座垫布,总价是160万元。这是我至目前所经手过的一份最大的订货单。

  我知道,若不是我喉咙嘶哑,说不出话,我会失去那份订货合同,因为我对整个事件有错误的观念。这次我无意中发现,原来让别人讲话,有时是很值得的。

  费城电气公司的范勃,也有过同样的发现。范勃先生在宾夕法尼亚一个富庶的荷兰农民区傲视察访问。

  他经过一户整洁的农家时,问该区的代表:“这些人为什么不爱用电?”

  代表很烦恼地说:“他们都是些守财奴,你绝不可能卖给他们任何东西。

  而且他们对电气公司很讨厌,我已经跟他们谈过,毫无希望。”

  范勃相信区代表所说的都是真的,可是他愿意再尝试一次。他轻敲这农家的门——门开了个小缝,年老的特根保太太,探头出来看。

  范勃先生说出当时的经过情形:

  这位老太太看到是电气公司代表,很快地就把门关上了。我又上前敲门,她再度把门打开,这次她告诉我们,她对我们公司的感想。

  我向她说:“特根保太太,我很抱歉打扰了你,我不是来向你推销电气的,我只是想买些jī蛋。”

  她把门开得大了些,探头出来怀疑地望着我们。我说:“我看你养的都是多米尼克jī,所以我想买一些新鲜的jī蛋。”

  她把门又拉开了些,说:“你怎么知道我养的是多米尼克jī?”她似乎感到好奇起来。我说:“我自己也养jī,可是从没有见到过比这里更好的多米尼克jī。”

  这位特根保太太怀疑地问:’那么你为什么不用你自己的jī蛋?‘

  我回答她:“因为我养的是来亨jī,下的是白蛋——你是会烹调的,自然知道做蛋糕时,白jī蛋不如棕色的好。我太大对她做蛋糕的技术总感到很自豪。”

  这时,特根保太太才放心走了出来,态度也温和了许多。同时我看到院子里有座很好的牛奶棚。

  我接着说:“特根保太太,我可以打赌,你养jī赚来的钱,比你丈夫那座牛奶棚赚的钱多。”

  她听得高兴极了,当然是她赚得多!她很高兴我讲到这点,可是她却不能使她那个顽固的丈夫承认这件事。

  她请我们去参观她的jī房,在参观的时候,我真诚地称赞她养jī的技术,还找了很多问题问她,并且请她指教。同时,我们jiāo换了很多的经验。

  这位特根保老太太,突然谈到另外一件事上。她说这里几位邻居,在她们jī房里都装置了电灯,据她们表示有很好的效果。她征求我的意见,如果她用电的话,是不是划得来。两星期后,特根保老太太的jī房里,多米尼克jī在电灯的光亮下,跳着叫着。我做成这笔jiāo易,她得到更多的jī蛋,双方皆大欢喜,都有利益。

  但这是这故事的重点——如果我不投其所好,我永远无法将电器卖给这位荷兰农妇。

  这种人绝不能叫她买,而必须要让她自己来买。

  纽约一份销路极大的报纸,在它经济版一栏中,刊登出一则篇幅很大的广告,要征求一位有特殊能力和经验的人。柯白立司投函指定的信箱去应征。几天后,他接到复函,约他面洽。他应征访问前,费了很多时间在华尔街尽力打听所有关于这位商业机构创办人的生平事迹。

  在应征见面的时候,柯白立司说:“我能进入像你这样有成就的商业机构,使我感到十分自豪,听说你在28年前开始创业的时候,除了一间屋子、一套桌椅和一个速记员外,其他什么都没有,是不是真有这回事?”

  几乎每一个事业上有成就的人,都喜欢回忆早年苦gān的情形。眼前这位负责人当然也不会例外。这位负责人谈了很多有关自己当初如何用450元现金和一股创业的意志开设这项事业的经过,如何克服困难,又如何与失败斗争……

  每逢星期天节假日都不休息,每天工作12到16小时,最后他是如何战胜困难。

  直到现在,华尔街最有地位、身份的金融家,都来向他请教。他对自己今天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最后他简单问了柯白立司的经历,随后把一位副总经理请来,说:“我想这位先生是我们所要找的人了。”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39/108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