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耐基口才学_[美]戴尔·卡耐基【完结】(53)

2019-03-10  作者|标签:[美]戴尔·卡耐基

  使用类比支持一个主要论点也是一个很好的技巧。曾这样利用类比来做比较,以支持自己的论点:

  "繁荣的经济必须不断向前迈进,不然就会陷于紊乱。好比飞机停憩于地面时,只是一堆无用的螺钉、螺帽的组合。可是一旦在空中前进时,他便如鱼得水,发挥了有效的功能。为了要停留在高空,它必须继续前进。它若是不前进,就会下沉,并且它是不能后退的。"

  这里有另一个类比,恐怕是演说史上最杰出的类比了。它是林肯在艰难的南北战争期间回答批评他的人时所使用的:

  "诸位先生,我想让各位来做一番假设,假设你所有的财产都是huáng金,而你把它jiāo付在着名的走索家柏罗丁手中,让他走在绳索上带过尼亚加拉瀑布去。当他行经瀑布之上时,你会不会摇动绳索,或不断地对他喊叫:'柏罗丁,再俯低些!

  走快些!'不会,我确信你一定不会。你会屏息闭嘴,肃立一边,直至他安全走过。现在政府亦处于相同的情况当中,它正背负着极大的重量要越过狂澜汹涌的海洋,数不尽的财宝握在它的手中,它正尽其全能地去做。请勿打扰它!只需保持沉静,它便能带你安然渡过。"

  常言道:"良药苦口,忠言逆耳。"无论何人,对于旁人的忠言或劝告,往往难以接受。如何才能找一种正确的批评方法,使忠言不逆耳,从而避开被批评者的不愉快思想呢?

  我们对别人发出忠告也好,批评也好,都要明确目的是为了教育,使对方的行动方向按我们的愿望改变。如果不能起到这个作用,倒不如沉默的好。

  有些上司事先未考虑清楚,究竟自己向部属提出的忠告或批评将会得到什么效果的反应,就随便说些下属该如何如何的话。殊不知每个人都有自尊心,而这往往妨碍他去接受批评。所以,上司发出批评,必须使受批评的下属理解他的出发点,是为了集体好,也是为了下属本人好,其中并无个人成见,这样才有积极的作用。

  "真没见过你这样的糊涂虫!""你不想gān可以到别的地方去!"这类批评语是不可取的。因为它只能刺伤对方的心,激起对方的反感。!"你没有必要沮丧,"这样的话能使被批评者感到你对他还是尊重的。"如果你认为我说的有道理,你就听听吧。""我希望你不要让我失望。"这类话也可以使被批评者感到你的温情。

  忠告或批评必须选择恰当的时机,最好是选择没有第三者在场的场合,否则他会认为你故意让他当众出丑,从而增加抗拒心理。

  某单位的员工迟到早退的现象相当严重,上司终于忍不住出声了。如果态度和蔼,事情还容易过去,如果态度粗bào,甚至以威胁的口吻说话,那么,被批评者可能也会qiáng硬地说:

  "既然你对我不满意,那我不gān好了。"这样就有可能使上司下不了台。

  按一般情理,迟到者不论其理由如何,绝不会视迟到为好事,虽然没向上司说声抱歉,但心理上总是不安。在这种情况下,你应当抓住人性的共同弱点,采用温和的语气说:

  "很对不起,我不了解你有什么困难,如果能够克服的话,我请你注意一下影响。我知道你住得远,jiāo通又拥挤,不过我仍然要拜托你能尽量不迟到。"

  由于你能够谅解他犯错误的原因,使他感到你不是故意难为他的,他才可能听得进你的批评。

  在与别人谈话时,最好不要互相比较,尤其在责怪别人或批评别人时,"相互比较"是最忌讳不过的事。

  有位母亲总是用左邻右舍张家李家的孩子如何如何"争气"、"有出息"来贬责自己儿子"不长脸"。天长日久,使孩子处处感到压力,处处觉得不如人,因而信心丧失,最后自杀。类似这位母亲的做法,用不断地用"相互比较"使儿女、下级泄气甚至绝望。由此看来,批评人时的"相互比较"实为有害无益的下策。

  批评的话语要力求简明。最好只用一两句话就使对方明白,然后立即转到别的地方去。不要喋喋不休地列举对方的过错,以免别人老是觉得你揪住他的辫子不放。

  批评是一种艺术。批评别人而要使其口服心服,就要讲究窍门。卡耐基总结了在批评别人时,可以使用的一些方法:

  请教式批评。有一个人在一处禁捕的水库内捕鱼,远处走来一位警察,捕鱼者心想这下糟了。警察走近后,出乎意料,不仅没有大声训斥,反而和气地说:"先生,您在此洗网,下游的河水不就被污染了?"这情景令捕鱼者十分感动,连忙诚恳地道歉。若是警察当初责骂他,那效果就不一样了。

  暗示式批评。某单位工人小王要结婚了,工会主席问他:

  "小王,你们的婚礼准备怎么办呢?"

  小王不好意思地说:"按我的意思简单点,可是丈母娘说,她就这一个女儿……"

  主席说:"哦,咱们单位还有小李、小张都是独生女啊!"

  这段对话双方都用了隐语。小王的意思是婚礼无法不操办,主席没有直接批驳他,而是暗示他别人也是独生女,但能新事新办。

  模糊式批评。某单位为整顿劳动纪律,召开员工大会。会上领导说:"最近一段时间,我们单位的纪律总的来说是好的,但也有个别同志表现较差,有的迟到早退,也有的上班时间聊天……"这里,他用了不少模糊语言:"最近一段时间"、"总的"、"个别"、"有的"、"也有的"等等。这样,既照顾了别人面子,又指出了问题。它没有指名实际上是又指名,并且说话又具有某种弹性。通常这种说法比直接点名批评效果更好。

  安慰式批评。年轻的莫泊桑向着名作家布耶和福楼拜请教诗歌创作。两位大师一边听莫泊桑朗读诗作,一边喝香槟酒。布耶听完说:"你这首诗,句子虽然疙里疙瘩,像块牛蹄筋;不过我读过更坏的诗。这首诗就像这杯香槟酒,勉qiáng还能吞下。"这个批评虽严厉,但留有余地,给了对方一些安慰。

  指出错时也指明对。大多数的批评者,往往是把重点放在指出对方"错"的地方,但却不能清楚指明"对"应怎么做。有人批评人家说:"你非这样不可吗?"这是一句废话,因为没有实际内容,只是纯粹表示个人的不满意。又如一位丈夫埋怨妻子说:"家里一团糟,又有客人要来,你怎么只管坐在那儿化妆?"这种话也不会起作用,因为它只说了一半。

  别忘了使用"我"字。一位女工对其工友说:"你这套时装过时了,真难看。"这不过是主观意见,别人未必有相同结论。

  正确的表达方式,应当表明你说的话是个人看法,并不见得是绝对事实,仅供对方参考。这样,人家比较能听得入耳,甚至有兴趣了解一下你为什么有此看法。

  说话时别忘了用"我"字。上面那位女工的话可以改为:

  "我看你这套时装有点过时了,不见得好看。"用"我"字还有一个好处,既然qiáng调的是自己的看法,批评者会显得更富责任感。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53/81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