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风云人物_易中天【完结】(33)

2019-03-10  作者|标签:易中天

  那么我们再来看看他们在挫折面前的表现,这也是刘邦和项羽不同的第二点。刘邦冷静沉着,项羽狂bào浮躁。楚汉战争当中有这么一件事情,就是两军处于对峙状态的时候,项羽攻刘邦久攻不下,于是项羽就做了这么一件事情,就在军前架起了一口大锅,把刘邦的父亲五花大绑推到了阵前,然后喊话,刘邦,你再不投降,我就把你爸下油锅了。刘邦怎么说呢,呵呵,项老弟,别忘了,我们两个在怀王手下的时候有个什么约定呢?约为兄弟,咱俩既然是兄弟,我爸就是你爸,你要是打算把咱们的爸爸煮了,别忘了给哥哥留碗肉汤喝。项羽没办法,下不了手。实际上项羽这个时候已经出了一个下策,因为你跟人家打仗你打不过人家,你把人家的爸爸放到锅里去煮,这是种流氓手段。而项羽是一个贵族,贵族使用流氓手段这就是下策。何况你的对手是个流氓,你贵族使流氓手段来对付流氓,你对付得了吗?所以我想当时的这个情况,一定是项羽一肚子窝囊气,刘邦是一脸的嬉皮笑脸,我是流氓我怕谁,心理上你没有战胜人家。

  我还可以举一个例子,就是楚汉战争的最后一战,当时项羽已经是四面楚歌了,重重包围。这时候项羽就上马,拔出剑来对周围的人说,说我项某人起兵八年,打了五十多场战争,从来就没有打败过,今天这一场战争,看来老天爷是要亡我了。我是没有什么错的,天不容我,我也没有办法,现在我给你们打最后一仗,为君快战,我们今天就痛痛快快打他一仗,让大家看看是老天爷要亡我呢,还是我项某人没本事。上马!拿起剑来,骑上马,一路厮杀,杀得痛快淋漓。你想?其他的一般的将领哪是项羽的对手,杀的尸横遍野。汉军全部退下了,这个时候项羽跳下马来,拿着宝剑对他周围的那些随从说,怎么样,哥儿们看看,怎么样,这是什么?这是韩信批评他的典型的匹夫之勇。项羽总是搞不清楚自己的身份,你的身份是什么?你是领袖,是将帅,兵不在多而在jīng,将不在勇而在谋,这个道理他不懂,他老是逞他的个人英雄主义。你会杀人,你会杀敌,你会骑马,你会she箭,这不过是一个好士兵,怎么会是好将军呢?你有什么可炫耀的呢?而且在这样的关头,你要求的是决战还是快战呢?应该是决战,决战意味着什么?决战意味着你还有扳回败局的可能,你还有反败为胜的可能,而快战只图一时的痛快,当然项羽这个形象很审美,很帅、很酷,很好看,没有用啊,所以在挫折面前,他表现出来的心浮气躁,而不是镇定自若。所以由此可以证明他不是一个好的统帅。

  以上说的是做事,再说做人。在做人方面,刘邦和项羽有什么区别呢?刘邦豁达大度,项羽气量狭窄。刘邦这个人你别看他没文化,你别看他大老粗,肚量是很大的,敢作敢为,豁得出去,刘邦年轻的时候不是当泗水亭长吗?当时派遣了他一个任务,就是押送一批犯人到某个地方去。刘邦押着这些人走着走着,一不小心跑掉一个,走着走着,一不小心又跑掉一个,走到一个地方,刘邦一算,很跑了几个,想想走到目的地,恐怕就跑光了。你说刘邦怎么办?刘邦备下酒肉请这些囚犯们大吃大喝一顿,然后用剑把他们的绳子都解开,说你们现在gān脆都跑光了算了,我也跑算了。结果是什么?结果是有些人跑了,有些人不跑,说我们gān脆跟着你吧。豁得出去,我们说豁出去了,豁出去了,豁出去就能“了”。成大业成大事的人,一定是豁得出去的。

  所以到了楚汉战争的最后关头,刘邦的军队已经打到了楚国的境内,将和项羽在垓下会战,韩信按兵不动,彭越按兵不动,英布按兵不动,刘邦约定他们一起来合围,他们就不动身。这时候刘邦就问张良,说子房啊,看来这个天下也不是哪一个人的,我准备胜利以后把天下给分了,你看分给哪些人比较合适?张良说一个彭越,一个英布,一个韩信。彭越和英布本来是楚汉之间摇摆的,他现在倾向于汉,韩信本来是你手下的,他现在独当一面,如果你把这个土地愿意分给他们的话,他们一定南下来合围。刘邦说好,行,就跟他们约定了,胜利以后什么什么一块地方给谁,什么什么地方给谁,给了给了,都给他们,不在乎。结果果然这几支军队全部来了,把项羽团团围住,予以消灭,大度。项羽呢,小气。韩信就说,项王这个人婆婆妈妈,我们将军士兵如果受了伤,他会自己拎着饭篮,到医院去探视。流着眼泪,拉着你的手,拉家常,说长道短。可是我们有了战功,他要封一个官爵,一颗印捏在手上,磨过来磨过去,方的变成圆的,他都不给人。小气。

  项羽的小气表现在这样一个例子上,张良原来是韩王韩成的人,后来因为韩王实力比较小,张良在灭秦的斗争当中,他是受韩王的派遣帮助刘邦的,到了最后胜利以后,项羽分封诸侯的时候,韩王他也封了,但是不让韩王之国,就是不让韩王到自己的封国去,为什么呢?就是嫉恨韩王把张良去帮了刘邦,他就这么小心眼,最后还把韩王杀了。张良本来是很犹豫的,因为张良是韩国人,张良本来的目的是要恢复韩国,他是一个复国主义者。但是现在项羽硬是断掉了他的后路,bī得他走到刘邦的阵营,死心塌地替刘邦出谋划策来对付项羽,小心眼,小心眼就这结果。项羽这个为人实在是太小气。

  刘邦和项羽的第四点不同,就是刘邦心狠手辣,项羽儿女情长。刘邦这个人心是比较狠的,我们曾经讲过,他在逃难的过程中,三次把自己的儿子和女儿扔下车子,为了自己逃命,他身边的人,他一旦怀疑到谁,他可能不顾一切地要把他杀掉。刘邦晚年有一件事情,就是他病了以后,他突然怀疑樊哙,樊哙是不可以怀疑的,樊哙是吕后的妹夫,跟刘邦两个用北方人的说法叫“担儿挑”,而且在鸿门宴的时候,是由于樊哙挺身而出,救了刘邦一命,这样的人他也怀疑,他突然就觉得,樊哙就是巴不得我死,然后下一道命令,jiāo给陈平,“平至军中,立斩哙头”,陈平你拿着我的命令去,到了军队里去,你立马就给我把樊哙的脑袋砍下来。这个事情最后没做,后来刘邦死了,陈平到了樊哙军中的时候,也觉得这个事情不能gān,樊哙毕竟是吕后的妹夫,随便好杀的。也是功臣,但这说明什么?说明刘邦这个人狠起来,他是真能下手的。

  而相反项羽这个人显得儿女情长,楚汉战争的最后的关头,当项羽的军队被刘邦他们团团围住的时候,项羽居然无心作战,他坐在自己的军帐中,再也不考虑战争应该如何进行。他惦记着两件事情,一个是他的宝马,一个是他的美人,他的乌骓马,他的虞姬,该怎么办,于是在他的帐篷里,点起了火把,设下了酒宴,项羽把虞姬请出来,自己拔剑舞,“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奈若何,虞兮虞兮奈若何”。什么意思呢?小虞呀小虞啊,我可拿你怎么办啊?唱着唱着流下眼泪,随从们都不敢抬头看,不敢仰视,一个将军,一个统帅,一个霸王,在战争的最后关头他想到的不是天下,不是战争,不是事业,是宝马和美人。确实是儿女情长。所以项羽的这个性格博得了后世无限的同情,项羽实在是太有人情味了,太招女孩子爱了。恐怕当时的女孩子们,听到这个消息都会发出嫁人要嫁项羽这样的人了。而且项羽到最后,在乌江边只剩下他一个人的时候,有一位亭长驾了一只船来接他,亭长说,项王,乌江之上,只有臣一艘船,请项王上船,臣渡项王到江东,还可以继续为王。项羽说算了吧,想我项籍带八千子弟兵过江而战,现在无一人生还,就算我回到了江东,江东的父老乡亲们可怜我,还让我做王,“吾何面目见之”?我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这就是有名的所谓“无颜见江东父老”,只有我这匹好马,跟随我多年,劳苦功高,我不忍心它遭到这种刀剑之灾,请你把我这匹马渡过去,然后自己步行,举着剑继续作战,直到战死。所以他留在历史上册页里面的,是一个堂堂正正的男子汉大丈夫的英雄形象,博得后人无限的同情和景仰,李清照的诗说,“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而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一直是鼓舞人心的诗篇,所以我们很多人认为,在刘邦和项羽的这场斗争中,项羽是英雄,刘邦是流氓,同情一直是给予项羽的。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33/34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