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风云人物_易中天【完结】(14)

2019-03-10  作者|标签:易中天

  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双方为争夺全国的统治权,展开了历史上有名的“楚汉战争”。在楚汉相争的过程当中,韩信的军事天才被刘邦誉为“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而刘邦带军确是屡战屡败。在公元203年,刘邦怕韩信有变,就封他为齐王,而此时的韩信,已经是声威远震。

  对于韩信来说,这是一个最好的造反机会,因为现在刘邦也好,项羽也好,都不敢得罪韩信啊,那些这些谋士,这些辩士是何许人也,机灵鬼啊,他还能看不清这个,于是呼呼啦啦地都跑去找韩信,第一个来的叫做武涉,武涉是什么人呢?武涉是项羽手下的人, 项羽把武涉派去就是想稳住韩信,让韩信守中立,但是武涉是项羽的人他说服力是很有限的。第二个自动跳出来劝说韩信的就是蒯通。蒯通这个时候本来就是韩信身边的谋士,而且韩信齐国的72座城市全部打下来就是蒯通的主意,所以蒯通的说服力比较qiáng,说话分量比较重的。而且蒯通是这样去说服韩信的,他说我这个人会看相。韩信说你会看相吗?他说是啊。你给我看看。那这个东西天机不可泄露。韩信说好好,左右的人你们都出去。然后蒯通就说,相君之面不过封侯,而且会有危险,看你的脸是一个侯爵这个水平,而且有风险。相军之背贵不可言。看你背,背长得好,贵不可言,这样来说服韩信。

  武涉和蒯通来游说韩信,他们俩的意思差不多,主要有三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说什么呢?说韩信你现在的形势非常之好在楚汉相争的这个战争中,你处于一种举足轻重的这样一种角色,这样一个分量。武涉是这么说的,

  当今二王之事权在足下,足下左投则汉王胜,右投则楚王胜。

  当今二王之事权在足下,权就是权重,不是权利。什么叫做权呢?权就是秤砣,秤砣就叫做权。那个秤杆叫衡,把秤拎起来,怎么的情况全靠秤砣在移动,所以这个叫做权,权的分量就叫做权重。你现在这个秤砣你往左边移移刘邦就赢了,你这的秤砣往右边移移,项羽就赢了,所以叫权在足下。什么叫足下呢?足下是古人对朋友辈的一种尊称,古人的尊称有四种,陛下,殿下、阁下,足下,这四种称呼共同的一个意思就是我不敢看你的脸,因为你地位太高,面子太大。见到皇帝我不敢看皇帝的脸,我只敢看你的单陛之下,你知道我们皇帝的龙椅,那个宝座是有一个台,台上面有台阶,那个台阶叫单陛,我只敢看你的单陛之下。见到太子、王子,我也不敢看你的脸,我只看你的宫殿之下;见到宰相,我也不敢看你的脸,我只敢看你的楼阁之下;见到尊贵的朋友,我也不敢看你的脸,我只敢看你的脚下,就是低头的意思。足下,权在足下。就看足下的这个足往哪边走,这叫做举足轻重,就是你这一抬脚就有分量。这个蒯通也有这样的意思,蒯通怎么说呢?

  当今两主之命悬于足下,足下为汉则汉胜,与楚则楚胜。

  也是这个意思,举足轻重,所以这两个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意思,韩信你在这个关键时刻可得站稳了立场,你一定要做出正确的选择,而在这个政治斗争当中,站队是非常重要的,站队站对了,青云直上,富贵荣华。站错了,身败名裂,没有翻身的余地。所以你要想好了,这是第一层意思。

  第二层意思,他们都说,你不能帮刘邦,为什么呢?因为刘邦的野心是很大的,他要兼并天下,之所以他重用你韩信,是因为楚王项羽还在,他的头号敌人是项羽,他要用你来对付项羽,一旦项羽被他灭了,下一个轮到的就是你韩信。因此韩信的命运和项羽的命运连在了一起,这是第二层意思。

  由前面两个前提逻辑地得出第三个结论,那就是你韩信既不要帮刘邦,也不要帮项羽。不能帮刘邦的道理很清楚,你帮了刘邦,把项羽灭了以后,下一个灭的就是你了,那么同样的道理,你帮了项羽,那么刘邦灭了以后,也轮到你,所以最佳选择是什么呢?三分天下而王之,王就是王,就是称王的意思,gān脆三分天下,鼎足而居,谁也不吃掉谁,大家都安全,天下也和平。这个建议如果被采纳了,中国的历史重写了,重写了。这是武涉和蒯通共同的意见。但是由于武涉他是项羽派来的说客,他的说服力不qiáng,所以韩信很简单地就把武涉给打发了。

  韩信怎么说呢?

  臣事项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画不用,故背楚而归汉。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觽,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于此。夫人深亲信我,我背之不祥,虽死不易。幸为信谢项王。

  韩信说,你武涉先生是从项羽那儿来的,我韩信也原来在项羽麾下当差,项羽对我怎么样呢?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郎中就是警卫员,或者说侍卫官,整天拿着一个戟在他门口站岗,我出的主意他不听,我做的策划他不用,所以我才离开项王的。我来到汉王这边,汉王对我怎么样呢?授我上将军印,封我做三军总司令,给我那么多的人马,让我驰骋疆场,建功立业,我才有了韩信我今天,何况汉王对我是多么的好,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脱下自己的衣服给我穿,让出自己的饭菜给我吃,一个人对我这么好,这么亲这么爱,我如果背叛他,那是不吉利的,背之不吉,虽死不义,那么我宁肯死我也不会改变我对汉王的一片忠心。对不起得很,武先生,请你代替我韩信谢谢项王。那么蒯通呢?蒯通是韩信自己的谋士,蒯通的说话的分量就要重得多了,蒯通一共三此劝说韩信,那么第一次劝说韩信的这个意思和武涉是一样的,韩信的这个回答也是一样的,韩信这么说,他说

  汉王遇我甚厚,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闻之,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以乡利倍义乎!

  汉王把他的车子给我坐,把他的衣服给我穿,把他的饭菜给我吃,我怎么能见利忘义呢?我怎么能够背叛他呢?那么蒯通就说了,你觉得汉王对你很好吗?恩重如山,你觉得你们俩亲如兄弟?唇齿相依?心心相印,休戚与共,不对吧,蒯通说世界上没有什么永恒的友谊,比方说,越王勾践和他的大臣大夫范蠡,大夫文种关系好不好,铁不铁?文种大夫和范蠡大夫为越王勾践立下的功劳大不大,后来怎么样呢?野shòu已尽而猎狗烹,野shòu都打完了以后,猎狗还要它gān什么,猎狗就煮着吃了,后来他们不就落得这个下场吗?难道说你今天和汉王的关系就好得过越王勾践和文种大夫的关系吗?你靠得住吗?韩信说,哎,这个事你让我想想好吧,你让我想想。蒯通第三次去说服韩信,说足下不可以再忧郁了,他说猛虎犹豫不如蜜蜂一蜇。老虎厉害不厉害?他说如果老虎在那儿犹犹豫豫的话,还不如一只蜜蜂,蜜蜂当机立断,就是刺你一下,刺了算了。你不能这样犹豫,这是上天给你一个极好的机会,是你成就大业的机会。你如果三分天下而王之,至少此刻你首先可以保平安,将来条件成熟了以后,你可以得天下,你进退自如,你为什么一条道走到黑呢?蒯通就说了这样的话,他说,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14/34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