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处世哲学_[美]戴尔·卡耐基【完结】(186)

2019-03-10  作者|标签:[美]戴尔·卡耐基

  提示——剧作家杰洛姆。劳伦斯曾与友人共同尝试使用“创造性否定” 评价法,发现共同执笔的二人,并可互相拒绝对方的意念,但为了正当行使拒绝权,必须找出使双方均感满意的新意念来取代,因此它同时是破坏性及 建设性的方式。

  假如失败,会变成如何?

  停泊于港内的船是安全的,同时,也是无用的。

  什么都不做和什么都做同样危险。

  ——格雷斯。赫巴/发明家

  ——特兰米鲁。克洛/不动产开发业者

  从来没有人因选择毫无阻碍的路而获得伟大的成功。

  当时多喝点香槟就好了。

  ——哈里。葛雷/企业家

  ——约翰。梅那多。凯因斯/经济学家的临终之言冒险必然带有危险性。即使只是为起居室的墙壁选择油漆的颜色,或为下一期市运会的电视转播权而参加招标,莫不伴随失败的危险性。店员也许 会在混料时弄错份量,标价可能偏高或者偏低。这种危险性就如横过马路或坠入情网一般,你永远无法预知何时将遭遇不测而颓然败北。

  法官最重要的职务便是查明危险,推测成功和失败的或然率。当然,不 会有将铁定失败的构想jiāo付战士的愚蠢法官,但实际上也没有绝对立于不败的巧妙构思。就象“不会沉没”的泰塔尼悲剧一般,“百分之百”不会沉没 的舰船也会有命定的冰山在海上等待它。

  那么,该怎么办呢?各位是否曾留意过,在创造过程的四个角色中,法 官的主要姿态是不畏失败。就这个事实而言,诚如著名喜剧演员伍迪。爱伦所说:“假如一个人不是经常失败,足可证明他是不常做革新性尝试的人。” 的确,虽然并非渴望失败,失败却如影随形般前来。当你遭遇失败的时候,不妨多想如下的优点:第一,你将因此了解可用与不可用的手段,为原有的 计划开创新局。正如作家乔埃思所言:“错误乃发现之母。”第二,你会发现一次的失败并不意味世界末日到来,不远处,犹有新机在等待。第三,假 如你是畏失败如鬼魅的人,则可把它视为磨炼判断力的机会加以灵活运用。

  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大部分的人所接受的观念是——不许失败。各位在学校所接纳的评价方式大抵如下: 正确答案 90%以上=A 正确答案 80%以上=B 正确答案 70%以上=C 正确答案 60%以上=D 60%以下表示不合格 按照这种评价方式,22%的错误就会落入第三等的“C”。更严重的是,接受这个观念模式的人会慢慢变成想要使自己立于不败的心态,而这种心态 会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思考与行为方式。一般性的思考或许在这个模式的笼罩下亦可顺利进行,但创造性思考则不然,往往遭受莫大的阻碍而蹇滞难行。 创造性法官能够轻易区别什么是“推行的错误”(在做某些新尝试时所犯的错误)。而什么是“懒惰的错误”(什么都不做,因丧失机会而犯的错 误),有时,“什么都不做而不犯任何错误”的人,可能比做各种尝试而屡犯错误的人成绩更差。

  爱迪生知道 1800 种不能做出灯泡的方法;居里夫人的失败经验之一和镭 密切相关;哥伦布自以为他所发现的是东印度群岛;佛洛伊德在完成伟大的jīng神分析法之前,会一再重复偌大的失败;创造美国有声电影全盛时代的洛 贾斯。哈姆斯泰因由于首次推出的作品备受严厉批评,以致消声匿遗迹许多年。在这变化万端的世界上,多的是“非我所愿”的结局。

  本世纪伟大的创造性jīng神的持有者之一——通用汽车公司的查尔斯。凯 德林,曾对那些习惯经历失败的人作如下表示:“总之,发明家是不肯认真思考自己所受教育的那些人,一般人大约从六岁开始,直到大学毕业,每年 至少经历三四次考试,其中只要有一次失败,即被视为奇耻大rǔ,仿佛洗刷不净污点;发明家却不然,他必须不停地试验,不断地经历失败,可能如此 反复数百甚至数千次,但只要成功一回,他就可能是伟大的发明家了。”因此最重大的任务是教导新职员“聪明的失败方式”,不断地实验,在找出最 好的方法前,持续尝试、犯错、改进。我们必须给他们这种训练。

  有时构想虽好,却因不合时宜而告失败,徒然令人扼腕!技术评论家罗勃。格鲁巴曾说过:“请不要忘记,即使再好的构想,假如弄错时机,一样 会失败。”事实上,那些被誉为“历史上第一次??”的行动,主是是因为时机碰对了。时机之于构想的实践,正如同土地对不动产者的重要性一般, 是掌握成功的契机。

  向自己发问——这个构想合时宜吗?滞留半年会变成如何?它的优越性 会丧失吗?在何时?

  我正在想什么? 预设是人类心灵运用的伟大奇奥之处。人有向过去的经验学习的本能,会从日常遭遇的事件或情况中预想可能的未来,并做适当的反应。比如各位 的上司在过去的七个星期中,连续七次在星期一的早上心情不好,这时各位可能在心中暗忖:他下个星期一的早上一定也会情绪不佳,可千万不能提加 薪的事。像这样的预设,或可助益社会关系的维系,但它对创造性的思考却构成某些威胁——可能因不当的设想而把思考引至错误的方向。

  在我们的研习会中,常提出制作纸飞机的课题。先把队员分成若gān小组, 各组分给 50 张薄纸,然后在教室后方划一道界线。限组员在五分钟内尽可能做出最大量的架数,并使完成的飞机越过教室后方的界线,越线机数最多的 组获胜。最普遍的做法是把纸飞机折成过去既有的一般型式,但获胜的那一组却把纸片揉成团状扔过去,这么一来,那“纸机”定能“飞越”规定的界 线,而这正是本课题所要求达到的基准。大部分的人由于已“知”纸飞机“应该是什么形状”,而给自己不必要的限制,这就像很多人以先入为主的观点 来判决他们的思考,却往往失去适当的自我发问机会。

  汤姆斯。爱迪生便懂得回避这种情形的方法。在选用新职员时,他一定 先请对方用餐,而在喝汤时特别注意对方是否在品尝之前加盐巴,假如是,便舍而不用。爱迪生十分了解,一般人都有因生活习惯而起因“必须如此” 的想法或习惯,所以特别希望他的部属是一个不为陋习所拘的人。

  曾经有一个小学教员,对让一年级小朋友作画的同事这么说:他们所能 做的不过是“在纸上画下树木、房屋、花朵、教室、走廊、天空等等,然后用适当的颜色把它们涂上罢了”。学生之一的帕通,很仔细地为他的画构图、 上颜料,满怀信心把它jiāo出。但发还的作品上老师所画的大黑“×”使他吓一大跳,并感大惑不解,因此他去找老师请他说明原因,老师说:“因为你 没有照我的话去做,所在我画了个大”ד。你看看你用了什么颜色!草地怎会是灰的?天空也该是蓝色而不是huáng色啊,你为何自作聪明呢?”帕迪理 直气壮地回答道:“我为了看日出而早起的时候,它们就是这种颜色啊!”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186/192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