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天下:南明痛史_梅毅/赫连勃勃大王【完结】(82)

2019-03-10  作者|标签:梅毅 赫连勃勃大王

  以杀人如麻,流血灌地的代价,汉jian们把自己的红顶子染得红而又红。

  至于那位“戏剧”人物侯方域(字朝宗),也该表一表。这位贵公子世家子弟,其祖乃明朝太常卿,其父户部尚书。他自小随父仕宦京师,深习朝中诸事,对“小人君子门户之见”尤为熟悉。明朝灭亡前,阮大铖在南京招摇演戏,送上优伶班子往侯方域家中读《燕子笺》。侯公子击节叹赏。誉之不已。阮大铖家仆伺立一边,奔告阮大胡子。阮大铖大喜,自以为可以凭新曲美剧博欢侯公子诸人。殊不料,曲终歌散,侯方域抗论天下事,极口肆骂阮大铖为阉党奴徒,与吴应箕等人抵掌大笑,斥骂不已。由此,阮大铖恨极这些公子哥儿。

  侯方域与阮大铖无私怨,他之所以这样做,乃受侠jì李香君之劝,让他不要受阮大铖之谄而堕家世清望。弘光帝得立后,阮大铖掌政南京,寻仇于侯方域。这小伙子跑得快,连夜出城渡江,往依高杰得免。

  日后,清军占南京,侯方域投降。回到河南老家。这位雄视一世的古文名家一直才不得展,只能侍父作文,屡次想明经及第报效新朝,但运气不好,青衫落第,无由进京为“大清”献力。

  即使他为张存仁献上《剿抚十议》,计议得行,人未堪用。不久,他又后悔自己失节明朝,悒悒成疾,得病而死,时年才三十七岁。

  翩翩佳公子,竟为浊世尘!

  南明的北风(3)

  孤注一掷争意气——姜瓖的大同“反正”

  姜瓖此人,应该是也明末清初的典型人物。一生如墙头草,左右摇摆不定。

  明朝,对姜氏不薄。姜家一门兄弟济济,其中三个皆是明军高级将领。姜瓖之兄姜让,陕西榆林总兵;姜瓖本人,大同总兵;姜瓖之弟姜瑄,山西阳和副总兵。军侯世家,一门三将,应该尽忠报国才对,但他们的所作所为,对明朝大大的不忠。

  当初,李自成汹汹而来,见明朝天下大势已去,姜氏兄弟中的姜让首先在陕西向李自成投降。为表“忠心”,他潜至大同,为大顺军向弟弟劝降。哥俩一拍既和,但大同还有一个文官“政委”——巡抚卫景瑗。他一心事明,忠心不贰。姜瓖于是四处放风,散布说卫景瑗是李自成米脂老乡,一直想降贼,同时他把自己打扮成忠明的义士。

  人心向背之下,大同守卫极尽归姜瓖。他不敢怠慢,立即大开城门迎降李自成。

  大同坚城如此易得,深出李自成都市意料,他不喜反气,责骂姜瓖说:“朝廷以如此要害重镇委付于你,为什么你连抵抗都不做,立即投降?”怒恼之下,李自成拨剑要杀面前这个降将。多亏大顺的“制将军”张天琳劝说,好歹让闯王收起怒气,依旧以姜瓖留守大同,并留张天琳为主将,率少部分大顺军监军。

  明朝的大同巡抚卫景瑗,虽为文臣,铮铮铁汉,任凭老乡李自成低声下气相劝,就是不降。最后,李自成叹气:“卫先生既然不归于我,我也不杀你,送你回老家养老吧。”卫景瑗趁看守的人松懈,上吊自杀,明白无误地为大明死节。由此,更反衬出姜瓖骑墙派的不义。

  后来,李自成兵败山海关。消息传至山西,姜瓖立刻行动。他联合早先和他一起归降大顺军的弟弟、阳和守将姜瑄,出奇不意攻入大同,杀掉了大顺军将领张天琳和为数不多的大顺士兵,占据大同,并攻下代州、宁武等地。

  但降清之前,他行了一步臭棋:推立了明朝的枣qiáng王为主,“奉明宗社”。这时候,他以为满洲军是“为明报仇”,迟早要退回山海关的老窝。

  多尔衮大怒,“切责之”,吓得姜瓖心神不定。切责归切责,当时大顺军未灭,南明势力方炽,清廷还需要这些投献的鹰犬,多尔衮仍旧让姜瓖主持大同军务。美瓖送子入京为质后,以为自己已经和大清穿了连裆裤,上疏要求在山西“练兵十万”。他的初衷是为清朝效犬马之劳,殊不料此举让多尔衮更加生疑——当时“大清”总兵力才十多万,你姜瓖在山西要“练兵十万”,意欲为何?

  姜瓖不知情,傻乎乎在山西、陕西卖死力为清军打仗,招抚诸邑之余,与满蒙联军一起合击大顺军高一功部,斩获无算,为清廷立下殊功。

  进京入觐,姜瓖意骄志满,以为多尔衮肯定要好好表扬他。为了保险起见,他事前还给多尔衮的亲信、大汉jian冯铨送去大笔珍宝。不料,冯铨老混蛋出人意料地“拒腐蚀永不沾”,把珍宝立刻上jiāo清廷,以摆脱私jiāo前明旧将的gān系。

  结果,多尔衮没见着,姜瓖在北京遭到了满清内院大学士刚林的“质讯”,责问他擅立明朝枣qiáng王等“不法”事情,吓得这位降将叩头如捣蒜,惟恐被清廷立时“正法”。

  还好,多尔衮只想给他个“下马威”,并无杀他禁他之心,最后由刚林传旨,让姜瓖“洗心革面,功罪相抵,戴罪立功”,放他回大同。

  愤懑满胸,还要装出诚惶诚恐的样子。姜瓖皮笑肉不笑一直绷着,回到大同。

  自此,他对清朝既疑又恨,重新骑上墙头观风向。

  顺治五年接连发生的金声桓、李成栋的“反正”,让姜瓖十分心动。

  当年十一月,蒙古喀尔喀一部入边骚扰,清廷紧张,多尔衮派英王阿济格、端王博洛等率大军趋大同,意在戌守要镇。听到此讯,姜瓖惊疑,认定清廷是要拿自己开刀。

  与其俎上肉,不如飞去jī。

  姜瓖趁清廷的宣大总督出城之际,命人紧闭城门,宣布“反正”,反叛清朝。

  行进中的阿济格等人快马加鞭,仅用两天多时间已经兵临大同城下。说句实话,清朝数王齐来大同,实无取代姜瓖之意。

  姜瓖自己心虚,见清廷南方多事,想博取更大的富贵。割辫复衣冠后,他派人急奔南方,向永历朝表明心迹。

  山西诸地奋起响应,朔州、浑源、宁武、代州、繁峙等地皆叛清复明,太原告急。不仅如此,一波成làng,陕西等地也掀起一轮反清cháo,连榆林重镇也起兵。

  多尔衮吓一大跳。他在催促更多军队奔向大同的同时,写亲笔信给姜瓖,劝诱他“投降”:

  “前因有事蒙古(喀尔喀部落),故命诸王来大同。如果尔真有罪当诛,安用此等诡计?此必有jian人煽惑离间。尔如能悔罪归诚,大清定当宥有恩养。”

  姜瓖不傻,当然不听。山西、陕西联动,榆林的故明将军王永qiáng已经杀至西安附近。

  骇异之余,多尔衮不断调兵遣将,先后派出亲王尼堪、镇国公喀尔楚浑率兵前往。既便如此,仍旧放心不下,多尔衮在顺治六年三月统兵出居庸关,亲征大同。

  这位“皇父摄政王”军qiáng马壮,出马就攻克浑源等地,直抵大同城下,与先前诸军一起,共围大同。

  南明的北风(4)

  见大同城坚,难于一时攻下,多尔衮仍旧宣谕城内,表示说允许姜瓖“自新”。

  毕竟先前与清军“同事”了好一阵子,参与屠城杀人无数,姜瓖当然不信这套,固城死守。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82/112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