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天下:南明痛史_梅毅/赫连勃勃大王【完结】(62)

2019-03-10  作者|标签:梅毅 赫连勃勃大王

  隆武帝最早派郑芝龙之弟郑鸿逵驻守此地。郑鸿逵只守不攻,guī缩于仙霞岭内。其间,他只率军向徽州的清军发动过一次战役,惨遭败绩,从此再不敢出击。

  隆武二年初,为了“抗议”隆武帝要他出关作战,郑鸿逵“削发为僧”,撂挑子不gān。无奈,隆武朝廷只得转委郑芝龙发兵扼守仙霞岭以北的江山。

  郑芝龙十分敷衍,根本没派多少人守卫仙霞岭。福建边境四个县内,他安排的总兵力才寥寥二千人。

  隆武二年夏,郑芝龙退往安海,很快就把几乎全部属兵调至沿海一带。仙霞关成为无人据守的阵地。

  浙东的明朝鲁王政权大败后,有数千溃兵游dàng至仙霞关。当时,南明还有一个阁臣huáng鸣骏夹在逃亡队伍中,可惜他无略无才无饷,不能控制这些明朝残军,最终几千人四散而去。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清军不费一兵一卒,旅游一般自浙江入福建。仙霞关没能成为绞肉机的表演地,反而成为清军行军的风景点。

  此外,福建与江西jiāo界的分山关,本来有郑芝龙手下大将施福守卫,清军入闽前也被郑芝龙调走。当时,只有铅山县义勇数百人小规模进行武装抵抗,分山关很快为清军所攻下,没费气力。

  特别令人痛心的是,闽北重镇建宁(今建瓯)城坚人众,粮多地险,清军初至,守城明朝官员竟不战而降。而作为延平府的南平,郑芝龙一道命令,守军弃城而去,形同虚设。

  正是由于南平的忽然失陷,人在汀州的隆武帝猝不及防,终被清军擒斩。

  而后,清军急行军,不到一个月,就在当地汉人大地主huáng氏一家导引下进入福州,这样,清军基本上是不战而得福建省会。

  在福州,明朝的礼部尚书曹学恮自缢殉国。曾任崇祯朝大学士的傅冠本想躲到自己的学生泰宁县江亨龙家里避难,最终却被江氏父子告发,清军派人来抓捕。傅大学士闻讯,想自杀殉国,被江亨龙之子江忠源亲率家奴捆绑,一路拳打脚踢,把这位江氏父子的恩人送入李成栋军营去报功。

  李成栋见前朝大学士,非常尊敬,便劝他投降。“傅公,您乃国家大臣也,只要您遵制剃发,您一定会得大清重用。”

  傅冠诧叹地问:“自中华有冠裳以来,难道有髡头宰相吗?”

  李成栋复劝:“傅公您华发已稀,与髡何异!只要稍稍在头上加块布包头,以掩众目,我就可jiāo差,报闻说您已经遵制剃发。”

  傅冠厉声说:“你知道传诵千古的文天祥吗?那是我老乡啊。吾乡无髡头宰相,但有断头宰相耳!”

  他作诗一首,表达自己的忠贞意念:“愤血已成空,往事徒回首;国难与家仇,永诀一杯酒。幻影落红尘,倏忽成今古;名望重如山,此身弃如土!”

  李成栋自此不再劝降,礼待甚厚。

  后来,李成栋既率兵入广,汀州留守镇将李发待傅大学士如初。一日,二人对弈。局罢,李发接到一封文书,忽然下拜说:“傅公如果再不剃发,我只能奉旨在汀州处决您!”

  傅冠欣然而起,说,“早毕吾事,尔之赐也”。

  于是,他整衣冠向南拜曰:“臣负国无状,死不足赎!”复向西拜:“祖父bào骨,我大不孝!”然后,他索笔题诗于壁,引颈受刑。

  其诗曰:“白发萧萧已数jīng,孽冤何必苦相寻?拼将一副头颅骨,留取千秋不贰心!”

  李发手下汉人部卒皆流泪,不忍心对傅大学士下手。重赏之下,也没有人报名去行刑。最后,清朝的汀州知府李兰友的一个家丁贪赏钱,执刀施刃。

  是日,忽然昼晦如夜,悲风震瓦。汀州人听说傅大学士为明朝死节,无不掩涕叹息。

  福建发生的所有这一切,均与郑芝龙密不可分。

  郑芝龙海盗商人出身,在他眼中,只有“利益”两个字最重要,“忠义”二字,对他来讲,只是名词而已。

  在福建当初拥立唐王(隆武帝),并非郑芝龙初衷,乃是其弟郑鸿逵之意。得知福建老乡洪承畴在清军内地位重要,郑芝龙立刻派人把洪承畴老母接入家中厚养,并把其家眷尽数送至南京。表面上,他对隆武帝讲,此举是为了让洪承畴家属去南京劝老洪“反正”,其实他是想以此举修好这位身为清朝鹰犬的老乡,为自己走后门留后路。

  正是由于这种密切的往来关系,郑芝龙为清军进攻福建大开方便之门,所以仙霞关、分山关才没有明军把守,清军可以从容入闽。而且,由于他本人手下的主力军队从未消耗过,清军诱降他后,又得到了一支数万人的汉军jīng军。这些人,后被派发到李成栋手下,配合清军攻打广东。

  两个太阳照南明(6)

  但是,郑芝龙降清,绝非一帆风顺,反对他最激烈的,当属其子郑成功和其弟郑鸿逵、郑芝豹等人。

  郑芝龙降清,最大的原因,并非他多么“顺应历史cháo流”和“知天顺命”,关键的关键,仍旧是“利益”二字——他一直觊觎广东。

  郑芝龙的梦想,就是想当闽粤王,以福建、广东为基地,扩张海上。如果能拥有两个海洋大省,自然可以割据一方,富霸一方。

  退保安平后,郑芝龙毫发无损,拥兵观望。清军主帅博洛顺其所想,先退后数十里“示诚”,然后写信招降:“我之所以敬重将军,正因您能拥立唐藩(隆武帝)。人臣事主,苟有可为,应竭其力。力不胜天,即应投明主,乘时建功。今两粤未平,我已铸闽粤提督之印,以待将军。”

  这一来,博洛不仅打消了郑芝龙拥立明朝一帝的顾虑,又送上“闽粤提督”的大诱饵。郑龙甘心上钩。

  知道父亲有降清之意后,郑成功苦劝:“父亲大人您在明朝为重臣,岂可轻意转念!闽粤地,不比北方能任意驰驱,清军铁骑难以纵横,如果我们凭高恃险,设伏防御,清军虽有百万,也难一时能过。相持之余,我们收拾人心,以固根本;大开海道,兴贩各港,以足兵饷。此后,选将练兵,号召天下,渐图进取。”

  郑芝龙鬼迷心窍,斥责其子:“huáng口稚子,不要妄言!我看你是不知天时人势。弘光有四镇jīng兵,长江之险,尚且不能抵拒清军,我等占据一隅之地,何敢与大清抗衡!”

  郑成功跪禀:“父亲大人只见表面,未审其详。清军兵马虽盛,在闽粤之地绝不能长驱直进。回思我大明朝,文臣弄权,将略乏人,一旦冰裂瓦解,而成煤山之惨(指崇祯帝自杀)。南京君臣,君非戡乱之君,臣尽庸碌之臣,遂使天下英雄饮恨,纵有长江天险亦不可恃。如果父亲大人如今能依仗粤闽地利,凭借崎岖险隘,扼险据守,大可收拾人心,渐图复明大业!”

  郑芝龙自以为老姜,摇头一笑:“识时务者,乃为俊杰!今大清招我,礼重于我。如果我贸然与之争锋相抗,万一失利,那时候摇尾乞怜,悔之何及?”

  郑成功以头叩地,流泪谏劝:“虎不可离山,鱼不可脱渊,父亲大人三思!”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62/112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