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伯庸笑翻中国简史_马伯庸【完结】(39)

2019-03-10  作者|标签:马伯庸

  所以清朝人上从皇帝,下到黎民,还是普遍相信yīn阳五行的。举例来说,清朝护卫北京城的八旗兵就是按照五行相克来确定居住方位的。东方属木,金克木,而金色尚白,所以正白旗和镶huáng旗就都拆迁去了东直门和朝阳门。

  这就是五德学说最后的余光,大多只存在于民间传说之中,老百姓沾着点儿风就是雨,神神叨叨地聊起德性来总比“今天天气如何”要过瘾得多,官方则懒得理会。从宋朝以后,事实上五德学说已经逐渐没落了,正经人不搞这个,除了作为老百姓的谈资外,也就一些无聊的落魄知识分子、喜欢怪力乱神的玄幻小说作者才会有兴趣了。

  举例来说,大部分清朝人都不知道明朝还有德性一说,而关于自家是水德,也只能在后院跟着瞎侃而不敢堂而皇之记在书上。康熙年间,皇三子胤祉和福建文人陈梦雷主持编纂了一部《古今图书集成》,其中考证历代的德性,光写到金朝就算完了,根本没提元、明、清三代。清代的两种小学课本《群书纪数略》和《幼学歌》都把历代王朝的德性当基本文化常识来教给小孩子,下限也只到宋朝。再后面咱不提了,要不万一碰上个爱较死理儿的孩子,问老师说元朝金德、明朝火德、清朝水德,是记载在哪本大学教材里的啊,就没法儿回答了。压根儿就没有,上哪儿给你找去?总不能拿出本地摊文学来糊弄孩子吧。

  因为经过了宋朝的反思,读书人大多觉得这套理论不靠谱,年代越久,很多事情就越是说不圆,既然说不圆,咱gān脆不说了,免得丢人现眼。于是乎,曾经光辉万丈的五德学说,也就逐渐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

  可沉渣也总有泛起的可能。辛亥革命以后,民国建立,五德这一套本该走到了尾声,谁承想又冒出个袁大头袁世凯来妄图复辟,想建一个中华帝国,定年号为“洪宪”。

  据说这洪宪年号的来源很有点儿意思,本来最初拟定的年号是昭武,后来有人翻书翻到了,说这个年号是当初吴三桂造反时用过的,不吉利。于是突然有“高人”出现,说不如用“洪宪”吧,明朝开国年号是洪武,清朝心腹大患有洪秀全,武昌起义的领袖叫黎元洪,都带一个“洪”字,当真大吉大利。于是袁世凯下诏允准。

  按道理说,老袁家往前推有袁绍、袁术兄弟俩,自称是大舜的后裔,舜乃土德,而土又恰好克了清朝的水,袁大头的洪宪新朝不管用哪个理由都应该应了土德才对。可惜他手下全是些糊涂蛋(以“筹安会”那位杨度的学问,按说不应该瞧不出来),也不知道是谁给出了个浑主意,这“袁朝”居然就奉了火德,登基那天还拿了好些红油漆把紫禁城涂了个遍。木生火,火克金,根本不挨着,他们不会因为清朝的前身是后金,所以想当然误以为清朝算金德了吧?

  最终袁氏倒台,继续民国。民国最早是打的五色旗,后来蒋总司令北伐,名义上推翻北洋政府,统一中国,给换成了青天白日旗。据说,林语堂先生当年曾经拿青天白日旗开过涮,说青天青天,这旗主色是青,那民国该是木德。袁世凯不是正统,连“闰统”都算不上,抛开不提,清朝是水德,水生木就恰好是民国了。

  是糟粕就该摒弃

  老祖宗的东西有jīng华也有糟粕,而且随着历史的发展,这糟粕也就越来越多——有些是曾为jīng华,但所适用的环境不存在了,所以变成了糟粕;还有些是人为地扭曲jīng华,给生拗成了糟粕。

  比方说,yīn阳尚有可用,五行就是糟粕,而建构在五行基础上的五德,那就更是糟粕得无以复加了。为什么说yīn阳尚有可用呢?因为yīn阳学说内含着朴素的辩证法,所有事物都可以粗分为相互融合和相互排斥的两个方面,你叫它正反也罢,叫它对错也罢,古人叫它yīn阳,也不见得不合适。可是五行呢?你倒是把所有事物都给拆成五份来看看?或者把所有事物都分成五类来瞧瞧?这个大难题古人就从来没捋清楚过,因为这条路压根儿就走不通。

  可是正如梁启超所说:“yīn阳五行说为二千年来迷信之大本营,直至今日,在社会上犹有莫大势力。”他说的是清末和民国初期,可谁料想一直到今天,这套歪理仍然“在社会上犹有莫大势力”,还没有被扔gān净。咱就不说现在很多人给孩子起名儿都还要排个八字、论个五行了,也不说风水师父这些年一个个都富得流油了,单举一个例子,就连民国初年的“五色旗”,到今天还有人说那是对应的五行、五色。

  五色旗是北洋政府的旗子,旗面从上到下,分为赤、huáng、蓝、白、黑五色横长方条儿。咱们前面说了,五行相对应的五色应该是赤、huáng、青、白、黑,这青色是指绿色而非蓝色,五行里哪有蓝色的地儿呢?难道是受了李自成大顺朝的影响?这说不通啊。

  事实上,五色旗是从清朝海军一二品大员的官旗演化而来的,除了黑色,前四色都是满清八旗的旗色。努尔哈赤编八旗的那会儿,后金国还在东北老林子里折腾呢,完全没文化,不知道中原王朝向来作为正色的五行色,所以才撇了绿,来了个蓝。也就是说,这跟五行一点儿关系都没有。北洋政府定了五色旗,本意是借用这五种颜色来代表汉、满、蒙、回、藏五个大民族,即所谓“五族共和”,你合着不能把这五族再跟五行联系起来吧。

  孙中山很讨厌五色旗,他曾经说过:“此民国之不幸皆由不吉之五色旗有以致之也……”好吧,他说“不吉”,看起来这位国父内心的迷信根子也还没有尽除。也许他是因为恨北洋从而连带恨上了五色旗。

  话题扯远了,咱们再拉回来说。yīn阳五行是古人的一种原始宇宙观的组成部分,比起古希腊、古印度的地、水、火、风四元素说,不见得就落后,同样也不见得就高明。这套理论多少能够解释一些事物现象,所以古人信了,用了。可是等社会和科技发展到今天,要还有人笃信不疑,甚至还要加以运用,那就太搞笑了。

  五德是建筑在五行基础上的。最早邹老教授生造出来,是想要寻找社会发展、王朝更替的规律,后来董仲舒、刘歆等大儒加以修订,是为了给君主统治编造上应天道的理由。然而这理由既然是硬生生编造出来的,当然不可能真跟事实同符合契,所以一朝朝、一代代就开始随心所欲地重新、反复修改,越改就越离谱,越改就越不圆,于是终于被一脚踢进了历史的垃圾堆。

  咱们反过头来再看历朝历代对五德的推演,尤其是那几场大辩论会,就可以瞧得出来,只要你够胆儿并且嘴皮子利索,怎么说都有理。

  就拿清朝来举例。清朝并没有正经公布过自己的德性,所以后人猜测的很多,上面说的清朝尚水德,只是最常见的一种说法。然而诡异的是,直到今天,仍然还有人在研究这个问题,并且得出了种种稀奇古怪的结论。比方说,有人就提出来了,宋朝既然是火德,那么元朝就该是水德,明朝就该是土德,清朝就该是木德,这样才能后一个稳稳地克上前一个。清朝满洲名字里的三条水,那是因为水生木,是为了繁茂木德而定的。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39/40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