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女谈往录_金易【完结】(54)

2019-03-10  作者|标签:金易

  “孚王福晋是位和善温柔的人,不善于唇剑舌枪地对话,但大道理讲得满好的。她说:‘闺房里拌嘴,是任何小夫妻都难避免的事,也很难分辨出谁是谁非来。当父母的更不必从旁插手,越有旁人,他们感情越生分。本来是感情上的事,也很难论断曲直。果真他们闹出了圈心,劝一劝,让他们不要过分就行了。家庭里处处要以和为贵。’这些话本是入情入理的,也是当父母的维护家庭的正当言论。

  老醇亲王奕与妻叶赫那拉氏(慈禧之妹)“桂公夫人哪里听得进这样的话。她是抱着给闺女出气的目的来的,不出这口怨气怎肯罢休。于是她戳指对着孚王福晋说:‘你不管是不?你不管,我管!’这就一五一十地把载澍不满芳嘉园、不满老太后指婚的话,添枝加叶地禀奏了老太后,当然惹翻了老太后。老太后为了给芳嘉园圆面子,为了给自己树威信,为了敲山镇虎,给光绪点颜色看,所以郑重其事请出宗正(族长)来,请出所有王爷来,评论载澍的罪过。载澍是没法还嘴的,因为有老丈母娘原告为证,只有伏罪任凭处罚。可老太后坚持要以大逆不道罪处死,幸亏五爷、六爷力争,以九王爷的后裔为重,苦苦哀求,才允许褫职夺府,杖责一百,永远发往宗人府圈禁。在杖责的时候,桂公夫人又亲自派人监视,声言如杖刑从轻,就再次禀奏太后,吓得施刑的人都不敢马虎。本来jiāo宗人府行刑,只是官样文章,一边一五一十地念着杖数,一边虚张声势地挥舞着竹板子,喝着唱过也就完了,向来没有真正的笞过。可这次不行,桂公夫人派人盯着,非着实地打不可。一百杖打完了,载澍裤子上的血都和肉沾连在一起。孚王福晋一气之下,搬到京西温泉墓地去住。直到庚子年洋人进京,放了各种犯人,载澍才被放回家,跟他母亲一直住在墓地里。前前后后载澍在宗人府的高墙里圈禁了十多年。

  “桂公爷的夫人于是在皇家的宗族里,在朝野上下就出了名声了。能打架,不是假打而是真打,不是小打而是大打,把姑爷家打得落花流水,把姑爷打得血肉模糊。可后来结果呢?哼!亲戚打断了,闺女没人要了,只能悄悄地把三妞领回自己的家里守活寡。她就是这种顾前不顾后,只顾一时,不顾后果,只顾自己,不顾旁人的‘其性与人殊’的人。北京俗话,叫一条牛筋的性格,而且至死不悔改,谁劝和谁梗脖子。”

  说到这里,老宫女话题一转,又转到光绪皇帝和他的皇后隆裕身上。

  光绪帝和隆裕

  清光绪皇帝像随着老宫女将话题转到光绪皇帝和他的皇后隆裕身上,一直以来老宫女断断续续叙及的光绪帝的点滴琐事,也渐渐在脑中汇集起来,此略成二篇,以飨读者。

  “隆裕有这样一个妈,有这样的一个妈当后台,有这样的一个妈给出主意,受这样的一个妈的教育、支持和操纵,请想,她能够温柔恭顺地对待光绪吗?说不定,一有机会也要把光绪打个血肉模糊呢!

  “光绪爷是深深懂得这个道理的。

  “不过也有忍无可忍的时候。

  “光绪爷病重时,住在中南海的涵元殿里。老刘还是按照规矩伺候光绪爷刮脸理发。光绪像木头人一样,不说也不动,听从下人们的摆布。他们都知道光绪的脾气,赶紧伺候,赶紧离开。孤独惯了的人,决不愿有人在一旁打搅。在光绪爷面前当差的人,都是低着眼皮做事,一句话也不说,这是一向的习惯。近些日子,皇后常来问候,光绪依然像往常一样,除去请老太后万安以外,冷冰冰地没一句闲话。彼此都心照,皇后来是另有使命,是来察考监视皇帝的喜怒哀乐,一言一行,都要报告给太后。所以,皇后一来,就引起了皇帝的不安,甚至愤懑。光绪是个心胸狭窄,容易bào怒的人,但多年的宫廷坎坷,使他也小有智慧。一天,皇后进见完毕,皇帝吩咐她‘请跪安吧’,那就是请她退下。皇帝的寝宫,不愿意谁在一旁,是完全有权力让谁退下的,何况在病中。光绪连说两次,皇后装作没听见,大概是命而来有所仗恃吧。于是光绪bào怒了,奋起身来,用手一抻皇后的发髻,让她出去,把一只玉簪子都摔在地下了。这件事情,光绪是站在理上的。这是光绪临死前十几天的事。可以说至死他们两个人的仇恨也没有解开。这些事,伺候过光绪的老太监都能说上一两件的。

  “我们听书的时候常听说,‘一言兴邦,一言丧邦’。说俗了叫‘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假如隆裕有好的家教,出阁后受到好的调理,用温柔贤淑的态度去对待光绪,光绪也不是不可理喻的人。不,她听从她娘家妈的指使,倚仗老太后的庇护,硬顶、硬撞,才落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她已经失去了一个女人的美德。观察晚清宫廷内幕的,如果忽略了芳嘉园,主要的是忽略了桂公夫人的一股力量,那是不够的。谈晚清历史的,都说因为夫妻不和才影响到母子不和,因母子不和才影响到政见不和。如果这话是真的,那么夫妻不和最主要根源还在芳嘉园。

  “我没文化,但我成本大套地听过《三国》,我也听过戏,听过《逍遥津》。汉献帝还有个忠心耿耿的老丈人伏完呢,还有个知疼知热的伏皇后呢。可光绪呢?连自己chuáng头人也变成监视自己的敌人,无怪他感叹自己的凄凉,抱恨而殁了,‘涵元殿’变成隆裕皇后了真正的‘含冤殿’。我的话太露骨了吧!

  “我放肆地说一句话:不了解这些,就不能真正了解晚清宫廷的内幕。娘家的话,背后chuī脖梗的话,往往是起决定性作用的。”

  我们谈完一段故事以后,向例是沉寂片刻,回味一下故事的内容,然后就漫谈起来,品头论足无所不说。

  我说:“您大概看过《绑子上殿》这出戏吧!那是唐朝郭子仪的事。郭子仪是唐朝的兵马大元帅,正赶上安禄山、史思明造反,郭子仪平定了安史之乱以后,让唐朝再度中兴,自己功成名就,被封为汾阳王。郭子仪的儿子娶了皇上的女儿,当了驸马。没想到小俩口拌嘴,公主想用皇帝的大帽子来压服男的,企图占上风;男的也不示弱,说:‘你爸爸当皇上全凭我爸爸保驾。我爸爸不保,你爸爸一天皇帝也当不成。我爸爸是不想当皇帝,我爸爸若想当皇帝,就没有你爸爸的地位。’结果公主恼了,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皇上。郭子仪知道了,吓了一身汗,心想这是大逆不道的话,赶紧绑儿子上殿请罪。万没想到皇帝和颜悦色地说:‘老亲翁,他们小俩口在闺房说的话,你管这些事gān什么?不哑不聋不做家翁,你还是回府享清福去吧!’回头又训诫自己的女儿说:‘以后闺房以内的话不要传到闺房以外。’老太后能有这样的度量就好了,在她来说,这本是易如反掌的事!”

  老宫女木然地坐了半天没再说话,最后长长吁了一口气说:“断断续续地对您谈了有十年的话了,可您还是不理解老太后。老太后是长期在宫廷里争风斗胜长大的,养成了逞能要qiáng的性格。对待任何人都是以‘你让我一时不痛快,我让你一生不舒服’这种以牙还牙的态度,哪里谈得上度量。不论是多么亲的人——对待光绪不是这样吗?您再试想想她对周围所有的人吧……”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54/75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