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配角演义_马伯庸【完结】(55)

2019-03-10  作者|标签:马伯庸

  尽管根据破案逻辑,最大受益人不等于是凶手,可这一次,实在是有些太过严丝合缝了,不得不让人怀疑是否有人为操作的痕迹。

  夺嗣,本来就是历史中最为丑恶的事情之一。在权力面前,亲情道德什么的全都要退居二线。即使用最大的恶意去猜测,有时候都无法触及它的极限。

  当我再一次在史料中翻检的时候,猛然发现,宛城之战的结局,远远要比想象中更符合卞夫人的利益。这片笼罩在宛城上空的黑幕,陡然被扯开大大的一片。

  曹丕在《典论》里曾经自叙平生,他写道:“建安初,上南征荆州,至宛,张绣降。旬日而反,亡兄孝廉子修、从兄安民遇害。时余年十岁,乘马得脱。”

  原来当时在宛城的,不只有曹昂、曹安民和典韦,还有日后的魏文帝曹丕!

  他当时只有十岁,也跟随父亲来到了宛城。袭营事件发生以后,曹丕骑马独自跑掉了。看看,年仅十岁的曹丕逃过了贾诩的jīng密围杀,逃过了西凉骑兵凶悍的追击,不但活了下来,而且完好无损——这已经不能用奇迹来解释了。

  我们看到,贾诩安排的这一次袭营,实在是一次无比jīng确的打击:杀死了世子曹昂,卞夫人的丈夫曹操乘马得脱,卞夫人的长子曹丕乘马得脱。不仅完美地gān掉了卞夫人希望消失的人,而且放跑了所有卞夫人希望活下来的人。

  这一切,就像是卞夫人与贾诩早就商量好的一场戏,每一个转折,每一个人物的结局,都被脚本早早安排妥当。卞夫人和贾诩,这两个八竿子都打不着的人物,却在宛城联手上演了一出jīng彩的yīn谋大戏。

  也许有人会问,卞夫人在这里获得了足够的利益,她有动机;可是贾诩呢?他做这一切,又是为了什么?他辅佐的张绣能从这次叛变中得到什么好处?

  答案是,张绣得不到任何好处,他只是贾诩手里一枚可悲的棋子。而贾诩,在这次策谋中可是收获多多。

  纵观贾诩的一生,我们会发现,这个人虽然智谋无双,但却是一个极端的利己主义者。他的所有行动,都是从维护自己利益出发的。

  当初董卓身死之后,西凉将领们要撤回关西。贾诩意识到,自己没有兵权,一旦王允反攻倒算,他没有反抗能力。于是贾诩给西凉诸将献了毒计,怂恿他们一起反抗杀回长安。

  在长安城里,他意识到李傕、郭汜的胡作非为早晚要完蛋,便有意识地给汉臣们施舍些小恩小惠,赚取声望,然后抽身离开,投奔段煨。

  当他意识到段煨要威胁到自己生存的时候,又一次毫不犹豫地离开,找到了张绣。张绣对于贾诩来说,是一个很理想的主公:战力很qiáng大,但没什么脑子,对贾诩言听计从,容易控制。

  仔细分析就能发现,贾诩对张绣的每一步安排,都是处心积虑、jīng心计算的。贾诩在张绣帐下,一共为他做了三次至关重要的决策。

  第一次决策是淯水降曹。这一次投降,是贾诩施展他惊人谋略的前奏,目的只是为了把曹操骗来宛城。

  接下来,便是贾诩怂恿张绣在宛城叛曹。这一次叛变的结果对张绣来说一点好处也没有,只是平白惹起来曹操滔天的仇恨。

  对于贾诩呢?他在策划时故意放走曹操、曹丕,杀死曹昂,对卞夫人施了一个巨大的人情。这份人情既是恩情,也是要挟,为贾诩日后在曹氏的生活埋下了一个伏笔。换言之,贾诩通过这两次反叛,拿张绣的政治生命换来了给自己的一份偌大的好处。

  第二次决策,是在袁、曹jiāo战的时候。当时大家都认为该去投靠势力qiáng大的袁绍,唯独贾诩力排众议,说服张绣第二次投降了已成死敌的曹操。

  当时所有人都认为张绣与曹操有杀子之仇,曹操一定不会原谅,可贾诩偏偏算准曹操在大战之际,一定会优待张绣,以示容人之量。等到袁绍失败以后,大家都称赞贾诩有远见,预见到了袁绍的败亡,为主公张绣找了一条好出路。

  这个决策被视为贾诩最jīng彩的谋略之一,一直到现在还被人拿来证明贾诩的英明。

  可我们仔细想想,这个决策里,真正得利的是谁呢?

  绝不是张绣。

  张绣杀了曹昂,与曹操已是死仇。即便大战在际,曹操不敢对他动手,也早晚会用其他手段把这股怨气发泄出来。后来的历史证明,曹昂始终是曹操的一个心结,所以他才暗中授意曹丕,终于bī死了张绣。假如张绣去投奔袁绍,或许无法改变官渡之战袁绍失败的命运,但至少要比在曹操麾下要安全多了。

  深谙人性的贾诩,对这一点不会毫无觉察,可他还是义无反顾地说服张绣去投降曹操。

  当张绣宣布投降以后,曹操高兴地握着贾诩的手说:“让我信重于天下的人,是你啊。”听到没有,曹操用的是第三人称单数,单指贾诩,没有张绣。

  张绣付出了极大的代价,错投了主公,埋下了杀身之祸,所换来的,不过是贾诩一个人的名声大噪。

  更绝的是,没有人会因此指责贾诩,因为张绣确确实实地得到了曹操的礼遇,大家只会赞美贾诩的先见之明。至于张绣投靠曹操以后会发生什么,那就不是贾诩的责任了。

  获取了最大利益,规避了最多风险,还叫任何人都挑不出错。贾诩的手法之绝,令人叹为观止。

  可见贾诩当初投靠张绣,只是利用这个单纯的青年来提升自己的价值,然后待价而沽,踩着张绣的肩膀攀爬上更高、更安全的位子。他为张绣打造的每一步规划,最终都是为了自己。张绣就如同是一株乔木,被贾诩这根藤蔓死死缠住,表面上两者共生,实际上却是藤蔓吸gān乔木的最后一滴汁液。

  我甚至有一个极端的猜想。说不定整个宛城之战,都是贾诩的一手策划。他拟定好计划,主动暗中联络卞夫人,说我会给你和你的孩子带来机会,你也需要在以后的日子里帮助我。卞夫人无法抵挡这种诱惑,与贾诩开始了合作。

  相比起张绣的悲惨结局,贾诩在曹营的生活要快乐多了,因为他有一个坚定qiáng大的盟友——卞夫人。卞夫人对贾诩,恐怕是既敬又怕,既对他在宛城的恩情由衷地感激,也对他掌握着自己的秘密而感到恐慌——如果曹操知道曹昂的死与卞夫人息息相关,那么事情将一发不可收拾。

  曹操对贾诩的才能十分赞赏,再加上卞夫人一直chuī着枕边风,曹操不知不觉地把宛城的仇恨全部转移到了张绣头上。贾诩此后的仕途一帆风顺,平步青云,成为三国混得最好的几个人之一,与张绣形成了极其鲜明的对照。

  当曹丕、曹植长大以后,开始为了立嗣而明争暗斗。贾诩作为魏国重臣,选择了支持曹丕。曹丕曾经向贾诩请教过如何当上世子,贾诩面授机宜,给了他不少建议。而当曹操问贾诩究竟该选谁为继承人时,贾诩婉转巧妙地暗示他,应该立曹丕。在贾诩的帮助下,曹丕终于夺取了世子之位。

  贾诩为何如此力挺曹丕呢?原因无他,实在是因为曹丕是当年宛城yīn谋的参与者——尽管他那年才十岁,未必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但参与者就是参与者。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55/71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