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亲历记_冯骥才/陈建功等【完结】(106)

2019-03-10  作者|标签:冯骥才 陈建功等

  第二天,会议匆匆结束,参会人员迅速返回。由于地震将铁路破坏,大家乘坐飞机回京。飞机到达北京上空,从舷窗往下看,可以望见北京地面上到处是用五颜六色的塑料布搭起的防震棚。面对这样的“奇观”,我心头沉甸甸的。

  回到北京,我接受研究所的指令,准备第二天就随同事们去唐山。当然,我心里清楚,一方面地震前方需要工作人员,另一方面,也是组织上对我的照顾,让我有机会去唐山西郊岳父家探望,见见遭遇地震灾害的女儿。

  当天晚上,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副所长刘全中同志来到我们临时居住的防震棚,高兴地通知我:“你唐山岳父家的房屋倒塌了,但除了你岳父的脚受了点轻伤外,其余人,包括你女儿都安然无恙,你放心吧!” 我和妻子听了简直不敢相信;不过,刘所长决不会在这样的时候和这样的事情上开玩笑的,我们相信他带来的消息是真实的。我们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可是想到唐山地区惨重的伤亡,却也笑不出来。

  据刘所长讲,所里第一批工作队在地震发生后的第一时间里就出发了,虽然道路桥梁严重损坏,但凭着司机同志对道路情况的熟悉,东绕西拐,还是很快到达了震区。这样,他们在震区架设地震监测台站的同时,已将所内几位同志在唐山的亲属的情况打听清楚了。工作队通过临时电台很快把信息报告给所长,所长又立即传达给了我们。这件事体现了组织上和同志们的关怀,使我们感到十分温暖。

  到了唐山地震现场,眼前是一片废墟,几乎见不到一间完整的房屋。除了人民解放军战士和一些人在忙碌地清理场地外,许多人胳膊上系着黑色的袖箍,脸上神色呆呆的,似乎看不出有任何表情,也许,瞬时之间失去亲人的巨大哀痛使他们麻木了。偶尔有一阵风chuī过,飘起片片纸钱,气氛十分悲凄;不时从一些帐篷里传出抽泣的声音,更是让人心酸,眼眶里不由自主地充满了泪水。

  这场地震,对唐山人民来说,无疑是深重的灾难,不过对我个人来说,还是幸运的。虽然位于唐山城西果园的岳父家的房屋倒塌了,但岳父一家人和女儿只是经历了一场虚惊。据岳父母讲,那天后半夜,天气炎热难耐,岳母带着我女儿住在西厢房里,岳父嫌西厢房太热,就住到东厢房里。

  约摸到黎明时分,朦朦胧胧地快要睡着的时候,突然间山摇地动,把人从睡梦中惊醒。睁开眼,只觉得尘土呛人。朝窗外看去,只见西厢房和正房似乎晃dàng了两下,随即塌落下去,同时冒起满院子的尘土。岳父镇静了一下,发现东厢房的房顶已经塌落,幸好房梁被炕柜架起,才没有砸到人。这时,岳父才意识到“地震”了。他慌忙奔向倒塌的西厢房,高声喊:“孩子没事吧?孩子没事吧?”

  说来也真险。岳母带着孩子睡在炕上。地震时房梁落下,本来会砸在她们身上。幸好炕的一侧摞着被窝卷,房梁的一头架在了被窝卷上。我岳母和女儿正好藏身在三角形的空间里,躲过了一劫。听到我岳父的喊声,岳母立即应声说:“孩子没事,你赶紧把我们扒出去吧。”岳父后来回忆说:“我也不知道哪来那么大的力气,几下子就把塌下的屋顶和房梁掀到了一边。当时把孩子拉出来,满头满身都是土。可能是吓呆了,不哭不闹,十多分钟以后,才哇哇大哭起来。”

  >

  岳父家不幸中的万幸(2)

  连载:唐山大地震亲历记 作者:冯骥才,陈建功等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救出了岳母和孩子后,我岳父回过身来,赶紧去救住在正房和东厢房里的其他人。被救出来的有两个年轻小伙子,他们又一起动手,把压在屋顶底下的人救出。这样,一院子20多人全部脱险。我岳父在救人的过程中,脚后跟被落下来的砖块砸了一下,但只是轻伤。

  后来,据研究所赴地震现场到我岳父家看望的同志告诉我,他们从北京赶到震区时已是饥渴jiāo加,因为一路上没有时间停留,也没有任何餐食供应。他们来到唐山西郊果园我岳父家时,我岳父从树上摘了两大口袋还没有成熟的青苹果送给了他们,成了他们在震区最初几天解渴疗饥的主要依靠。

  数年后,在总结唐山地震的经验教训时,有一份材料说:“唐山地震中,受灾人民依靠自救互救而避免死亡的比例很高。”还有材料说:“唐山地震时估计有50万左右的受灾者是靠自救互救获得生命的。”材料里还说,有不少院子是全军覆没,原因是地震时院子里所有的人都被埋压在房子底下,没有一个人能够脱身出来。

  我没有把握判断上面的数字有多大的可靠性,但是,通过我岳父家的实例,我相信,发生地震这样的突发性灾害时,能否及时救援对挽救生命是至关紧要的;而要做到及时,必须依靠受灾者自己,因为任何外来的救援,总是需要时间的。地震发生时造成建筑物倒塌,浓重的烟尘灰土会使埋压者在很短的时间内窒息死亡,因此也是致命的杀手。只有极其迅速的施救,受灾者才可能脱离危难。显然,受灾者本身的自救互救施减轻灾害伤亡的重要而有效的途径。

  在我后来的职业生涯中,我比较注意地震科普宣传教育工作,也愿意为开展地震科普的宣传教育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因为我相信,让民众更多地了解地震,多懂得一点自救互救知识,对于减轻人员的伤亡和财产的损失肯定是很有帮助的。

  今天,唐山地震已经离我们远去,失去亲人的悲痛也许也在慢慢地淡忘,但是,谁又敢保证今后不会再有唐山大地震那样的灾难?2004年年底印度洋的大地震海啸、2005年10月巴基斯坦的qiáng烈地震,一次一次给人类敲响警钟。我们希望,在qiáng调“以人为本”的21世纪和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在发展经济,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过程中,更应牢记唐山大地震的教训,更加关注防御和减轻自然灾害,人的生命比起那些高楼大厦、金银财富来,毕竟更为重要吧!

  >

  亲历唐山震后三个月(1)

  连载:唐山大地震亲历记 作者:冯骥才,陈建功等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高祥林唐山市的吉祥路,道路以及路两侧的大树被地震运动切断、错开了,水平错动距离达将近2米。后来的野外调查发现,大地震后在极震区留下了一条长达8公里的地面裂缝带,我们在市区吉祥路所看到的是它的中心位置。这种由地震产生的大规模地面裂缝带一般是不常见到的,而在大城市内这样的现象更是罕见。

  1976年,我在当时的宁夏地震队分析预报室工作。7月28 日早晨一上班,就知道北京附近发生大地震了,因为宁夏的地震台网都记录到这次大地震,而且振幅很大,估计震级一定很高,同事们小声地议论着。几小时后传来消息:震中在唐山市,震级为7.8,灾情极其严重。于是,队领导决定派几个专业人员前往地震现场,参加考察和监测,以总结预测和预防的经验教训。因为我曾在1974年去过云南昭通地震现场,1976年4月内蒙和林格尔地震时也曾与两个同事带地震仪到震中区工作过,所以领导让我带两个年轻人赶赴唐山。7月30日我们乘列车先到北京,在位于三里河的国家地震局等待了几天,于8月初的一个凌晨搭上一辆运送救灾物资的大卡车到达唐山,参加由国家地震局和河北地震局负责组建的唐山地震工作队的现场工作,一直到10月末撤离。30年过去了,但这近3个月的经历像不易消散的烟云留在大脑里,经常激起对那段时间中所见所闻的回忆,并引发对一些问题的思考。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106/113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