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记 作者:石头与水(五)【完结】(49)

2019-02-23  作者|标签:石头与水 豪门世家 宫廷侯爵 平步青云 恩怨情仇


李九江道,“南安侯想让臣到他麾下任职,帮着料理粮草。”
五皇子看向妻子,道,“南安侯好快的手。”
谢莫如笑,“南安侯要掌江南,总得用熟手,他自闽地选人,自然也会从别的地方再选。不过,唐总督与九江都过去,看来,苏巡抚是要留在闽地了。”
“苏巡抚改任闽地安抚使,其实领的还是以往巡抚的事务。”
南安侯对闽地的变动与安排,五皇子夫妇还是非常满意的,不过,江南之地,到底不是太平地方,五皇子同李九江道,“江南的粮草事务,在帝都由大皇兄负责。南安侯初至江南,必先理江南内政,江南事务冗杂,且任大巡抚一职的是吴国公,吴国公是太子岳父,深得父皇心意。南安侯想用你打理粮草,你就只管打理粮草,余下莫多言。”
李九江正色应下。
叙过公务,五皇子转而说些家常,他道,“九江你难得回帝都,也去见见姑丈,他心里很是惦记你。”
李九江倒没什么特别表情,玉青色的外袍衬着他不动声色的温润脸庞,他道,“明日还要去拜见师傅,怕是不得闲。”
五皇子刚把李宇这不婚主义者劝得要大婚了,正是劝人上瘾的时候,劝李九江道,“天地君亲师,亲排师前,北岭先生一向宽厚,你先回家,北岭先生也不会怪你。何况,你回帝都总要多住几日,后儿再去拜见北岭先生也是一样的。”
李九江不好驳五皇子,只得道,“知道了。”
结果,李九江办的事,真是叫五皇子无语。
李九江的确是回家了,他一大早上掐着时辰去的永安侯府。
啥时辰去的?
早朝的时候……
李九江过去侯府,他因战功得了个二品职,虽然做的是五皇子府属官的差使,却也是拿着二品俸禄的。侯府的管事不敢慢怠,恭恭敬敬的请他进去吃茶,倒是李九江听说永安侯上朝去了,茶也没吃,只略坐了片刻就起身走了。
五皇子同谢莫如道,“你说九江,温雅如鹤的人,也能办出这样不靠谱的事来。”
谢莫如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像陛下这样的慈父,能有几人?”穆元帝别的不说,在父亲这个角色上还是十分尽职的。所以,五皇子对于父子的关系一向看重,五皇子是替李九江惋惜,“姑丈x_ing子也不错的,九江是聪明人,缓和一二,并非难事。”
“缓和什么?当初九江名不显时,谁来同他缓和?现下他功成名就熬出头,倒想缓和了?天底下没这样便宜的好事,有些事,错过就是错过。”谢莫如初有些激昂,后又缓和,最终转为淡淡,“事如此,人亦如此。”

☆、第231章 有小唐欢乐多

  谢莫如从来不是圣人。
她不是五皇子。
五皇子少时只是不大受重视,穆元帝却从未忽视过他,应有的教育、地位,五皇子一样不缺。及至成年,随着五皇子展露头角与谢莫如刻意的劝导,五皇子与穆元帝的关系逐渐亲密。五皇子自己也很享受这样的父子关系,他一向以己度人,才劝李九江去永安侯府的。
谢莫如对此却有不同看法,她当初劝五皇子亲近君父,那是因为五皇子他爹是皇帝。有个做皇帝的爹,不要说只是不够重视五皇子,就是从未重视过,为了以后的生活,也得同穆元帝搞好关系。永安侯当然也是朝中显贵,但永安侯还不够身份让李九江去和缓。
世上的事,从来不是一是一二是二,清官更是难断家务事,但,如果有了不必违忤尊严的权力,何必再去对不想低头的人低头。
再者,谢莫如有此言辞,未偿不是有感而发。
五皇子虽然劝人劝上瘾,却也不笨,立刻想到妻子同岳家的关系,岳家与他倒是不错,当然,妻子对岳家也不错,该提携的提携,该照顾的照顾……想来,这也并不代表亲近吧。
五皇子拍拍妻子的手,没再说什么。
李九江自永安侯府出来后便去了北岭先生那里,李九江算是江北岭的记名弟子,主要是当年江北岭被请来帝都时,李九江需要借江北岭的名声来洗白自己,但李九江有才学也是真的,虽比不得江北岭这等大儒,也是一等一的才干。当年江北岭奉命建筑书楼,李九江便是其左膀右臂,这些年相处下来,二人还真有了些师生情分。
江北岭笑,“我还以为短时间你回不了帝都。”
“闽地港口建成,又赶上王妃生辰,这次回来,一则是向王爷禀明港口之事,二则可代闽地诸官为王妃贺寿,也算一举两得。”李九江提起红泥小火炉上的铜壶,烫杯之后,倒了两盏茶,双手捧予江北岭一盏,问,“先生这几年在帝都还好么?”
江北岭较之三年前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只是年岁有了,两道眉尾垂下,更添了些岁月的宽厚与豁达,他笑,“我是做学问的人,能在此安安生生的做学问,求仁得仁,自然是好的。”
“当年先生为王爷所荐的几位先生,于闽地传业授道,开启民智,颇受闽地百姓爱敬。王爷时时说起,治国治民,最需这般才德兼备的大儒。”江北岭能有今日今时之地位,哪怕一把年岁了,亦是明敏过人。听李九江这话,江北岭以为李九江是想让他再荐些人的,李九江却是未提,而是笑道,“王爷当年建港口之时就说了,待闽地财力宽裕,便会出资银两令各县兴建县学,说来惭愧,闽地穷困之地,就是州学也是王爷就藩后多加恩赏方有所改善,各县学荒废已久,许多百姓纵有求学之心,也只能去私塾念书。”
江北岭能成就偌大名声,与他多年来在北岭一带几十年讲学授课相关。想一想孔圣人如何成为圣人的吧,不就是做老师做的么。
江北岭这样的国朝大儒,对国朝教育自然深有感触,道,“自前朝末年,天下动荡,以至人心丧乱,刀戈四起,人们哪里还有向学之心。东穆立国起,也是外忧内患,近十几年方得太平。今上建筑书楼,便是有收拢天下学子之心。闽王有兴学之意,乃闽地百姓福音哪。刀戈只是一时权宜,想长治久安,还是要文武并治。”
这等老生常谈,不同的人却是有不同感悟,李九江认真听了,说起自己将转任南安侯麾下粮草官一职,江北岭自己是做学问的,并不反对弟子们建功立业,江北岭道,“你正当盛年,有此历练不为坏事。江南亦有几个你的师兄弟,只是,一入官场,各有各的政见,介时见了你自行拿主意吧,老朽就不搀和你们官场之事了。”
这是江北岭的原则,来求学的,就只说学问,至于其他,他素来不闻不问亦不会给任何意见。
李九江笑应一声是,江北岭说到小唐,道,“你眼光不错,收了个好弟子。”
“小唐是个实心人。”小唐也没正式拜师,不过他一口一个师傅的,李九江初时没应过,时间久了,也就应了。
江北岭道,“能成就一番事业的,往往是实心人。”
小唐倒不知道自己还得了江北岭一赞,他本身对江北岭很有礼貌,虽然听不懂江北岭讲的学问,江北岭也没强求他听自己讲学问,反是将他推荐到沈素沈翰林的进士堂去学写科举文章,这一点,小唐是很感谢江北岭的。而且,他人虽然不大聪明,到底出身官宦之家,很有几分眼力,逢年过节不必说,就是小唐十天一去进士堂补习时,都会带些家常东西给江北岭。
其实,想给江北岭送礼的能从帝都城排到靖江王府,脸皮厚的也有很多,如小唐这般能入江北岭眼的则寥寥无几。
小唐自己倒没觉着啥,他就是想着师傅不在帝都,师公一把年岁的,他当然得多照顾着些。至于能从江北岭这里得到啥好处,小唐倒没多想,关键是,这小子忒自信。他觉着自己老爹有本事,自己又跟着闽王混,以后怎么也不能差了,何必去盘算这么一把年岁的师公呢。
至于有没有人想借助小唐来接近江北岭,自然也是有的,只是小唐虽笨了些,却有个优点,都是把话说前头。任何想借他跟江北岭套近乎的,他都一句“师公喜欢清静”给打发掉了。
至于有没有人记恨他,小唐就不知道了,有人记恨他也不怕,他觉着自己靠山硬,而且,小唐自己交际广啊。他爹不在帝都,他在帝都就常跟他爹的旧交走动,譬如唐家的世家永安侯府,小唐那股子天真活泼,文康长公主都挺喜欢他。
这次李九江回帝都,小唐主动请缨帮着师傅收拾好宅子,又安排了接风酒,第一场请的是李家人,在帝都的李宣李穹两兄弟,再加上一个小唐。小唐知道师傅不愿意见永安侯,虽然永安侯对小唐也不赖,小唐对永安侯的感观亦是不错,但在他师傅的问题上,小唐还是觉着永安侯有些偏心眼儿的。他干脆请了李宣李穹兄弟过来他师傅的宅子里吃酒,说来李家也是一奇葩家族,李九江与永安侯是两看两相厌,但李九江与几个嫡出弟弟关系都不错。所以,李九江回帝都不见永安侯,还是愿意见一见弟弟们的。
李宣不必说,这是李氏家族未来的族长,李宣对李九江这个庶兄一向关心照顾,庶兄虽不是同母,李宣也是盼着庶兄能一展所长的。至于李穹,也是成亲生子的人了,同李九江本就没什么矛盾,总是同父兄弟,关系上虽没有同李宣李宇两个同胞哥哥近,但李穹也知道尊敬李九江这位庶兄。
再加上小唐活跃气氛,兄弟三人倒也和乐。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49/72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