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行商这些年 作者:手帕望明月【完结】(38)

2020-02-16  作者|标签:手帕望明月


  豆油坊刚刚开张,油又是必需品,宋菽打算走薄利多销的路子。
  宋菽计划把人分成两拨,一拨在作坊榨油,另一拨则担着油外出叫卖。
  榨油的像馒头作坊一样按月给钱,外出叫卖的则像后世的销售一样,按卖出的总量提成。
  宋菽将方案也同这些人说了,同时补充道:“油坊刚开始能给诸位的工钱不多,但会包一日三餐与每季一件新衣裳,我不敢说能让谁大富大贵,但我保证大家跟着我肯定有吃有穿。当然,若想另谋生路,我也绝不阻拦。”
  “不另谋了,就跟你干!”刚才拿到户口时痛哭的汉子喊,他姓石,大家都叫他石三郎。
  “一天两餐也行,咱能吃饱就好。”
  “宋四郎,我们这户口是你给的,否则不晓得要当山匪到什么时候,你要做什么我都跟着你!”
  人群里,老老少少都纷纷应和。
  不知怎的,宋菽鼻间泛酸,差点飙出泪来。
  平复了许久,他与郭老大一起,给各人分派任务。豆油坊也就此开张了。
  *
  汪大前最近很苦恼。
  他们汪家祖上是做厨子的,到了他这一代,阴差阳错干起了布匹营生,而且做得还不错。

推荐本书

  本来该是高兴的事,可他阿耶就是心里不得劲,一天天地喊着,汪大前你不干厨子,祖上的手艺都给荒废了,我以后到了下面,怎么跟列祖列宗交待。
  汪大前可冤枉了,他阿耶虽然继承祖业干了厨子,可那手艺吧,要是真有两下子他也不会去卖布啊。
  但汪老爷子不管,还是一天天地念叨着。
  其实,汪大前手下有一间做汤饼的小铺面,手艺是大涂县里垫底的,全靠他布庄赚的钱维持着。
  前几日,他听人说相河村那宋四郎家做过一种汤饼,可细可有劲道,连杨公子都想尝尝。
  还有这等事?
  汪大前一听就上了心。
  你看那望海楼,天天卖着宋家做的翠玉馒头,那生意火爆得不行,他认识的不少客商都特意绕远道来大涂县购买,已是声名远播。
  再看那杨公子,买到棕绑床后又不知怎么从宋四郎那儿套出了制法,这几日正筹备作坊呢,就建在大涂县郊。
  那作坊连木桩子都还没打完,已经收订金收到了手软。
  那订金要一贯钱不说,还要摇号。
  杨公子道生意刚开始,熟练的师傅少,要限量发行。
  为了这个,那些没钱买的也去摇,摇到号了就拍卖,昨天刚拍出来的一个号要整整五贯钱,那卖家是个纳鞋底的,拿到钱差点没缓过气儿来。
  汪大前也去摇了,手气忒差,又不舍得那五贯钱,只好老老实实等着下月再战。
  不过从这些事,汪大前看出了一点道道来,如今大涂县的生意场,不是望海楼说了算,也不是杨公子只手遮天,而是得到宋四郎相助的,就是赢家。
  于是,为了不再听老爹的叨叨叨,汪大前爬上马车,麻溜儿地往相河村去了。
  宋菽正在屋里算账,他的作坊越做越大,实在不能稀里糊涂了,前几日咬牙买了账本,心痛到现在。
  幸好馒头作坊的收入让他挺满意,总算还有些安慰。
  而豆油坊的产量虽大,销售口却不理想。
  因为长期缺少油水,民间几乎没人会做炒菜,其他吃食用油的也极少,导致宋菽的油虽便宜,买的人却也不太多,倒是榨完油剩下的豆饼很受欢迎,不少人拿着它去喂猪肥田。
  这么几天做下来,宋家存的豆子快用完了,宋菽正愁是否要去买豆,还是减缓生产。
  他还没想出个所以然,外头就有人叫他。
  宋菽出来一瞧。
  眼前这个矮短胖的中年男人,似乎见过?
  “宋四郎,多日不见可还好?”汪大前一见宋菽,立刻热情地上前问好。
  宋菽与他拱手见礼,却还是想不起他叫什么。
  “是我呀,汪掌柜的,吉祥布庄的。”汪大前指着自己鼻子说,脸上笑呵呵的,一点不因为宋菽不认识他而生气。
  “汪掌柜,失礼失礼,您看我这脑子。里面请。”宋菽把他往正屋里引,又喊五娘端一碗刚磨好的豆浆来。
  心里却纳闷,这汪大前找他干嘛?
  汪大前也不是空着手来的,他给宋菽带了六匹布来,颜色都不打眼,但染得很均匀。
  五娘端来豆浆,注意到其中一匹浅黄色的,看得目不转睛。
  “无功不受禄,汪掌柜这非年非节的,礼物太贵重了。”宋菽作势就要推回去。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38/235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