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长天(出书版)BY 小花花【完结】(6)

2019-02-18  作者|标签:

  当年王勃写下传颂千古的“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大概也没有想到,那个灵秀的城市会在千多年后,饱受战火的摧残吧。

  流亡到重庆及周边定居的难民越来越多,文灏和舅舅近来一直在忙着安置从各地涌至大后方的原商号员工。正是这样昏天黑地的忙碌,才使他不至于太过愁闷。

  最近物资越来越匮乏,老百姓的生活也一天比一天艰难,文灏亦深知,自己现在所做的,不过是救急不救穷,战争一天不结束,难民们艰苦的曰子就会一直持续下去。可是有什么办法?他能尽力做的,也只有坚持再坚持。

  一天李云彤来找他,一进屋便说:“我建议你住到山下去,免得我每次来找你都要坐一个多小时的车,累得很。”文灏闻言苦笑,”我能住到山下哪里?”“你们家在南岸不是有幢别墅吗?”“早已经挤满了从上海南京等各地逃来的我家药铺的掌柜和伙计。”云彤摇头长叹,“你们就这么养着他们?长贫难顾,迟早有一天坐吃山空。”“等到战争结束,自然就会好转。”“鬼大爷晓得啥子时候结束。”“所以才更需要我们大家万众一心,共同努力。”李云彤笑笑,从口袋里摸出一张邀请卡,“既然你这样说,那对参加这个活动一定有兴趣。”文灏从他手里接过卡片一看,原来是重庆大学的师生筹备了一台为国军募捐的文艺演出,卡片上写着……各位善长仁翁,届时务请移玉一观,则为敝校之幸,中华之幸! 

  文灏顿时兴奋不己,“我们也去!什么时候?”“上面不是写着吗,就是今天晚上。”文灏立即拉着云彤向外走,“那我们现在就下山!”“晚饭怎么办?”云彤有些不情愿,他上山来的一大目的就是吃陆老太太烧的菜呢。

  “我请你吃得重大大门对面永年春的川北凉粉和豆花饭!”可是文灏己经迫不及持了。

  结果李云彤在陆家板凳还没坐热,又只得驾车往山下赶。

  *  *  *  *

  此时的歌乐山水木明瑟,烟红露绿,不沾一丝烽烟痕迹,向阳的山披上,入目是大片大片绽放得灿烂如锦的野生红杜鹃。远远望去,仿佛一袭大红的轻纱,覆盖在绿草如茵的山头。

  老重庆的人,都称这鲜艳缤纷的花朵为“映山红”。

  大约是因为环境和心境的关系,文灏觉得今年的映山红开得分外凄美壮烈。

  重庆大学的所在地沙坪坝就在歌乐山山脚下,他们到达的时候,只见嘉陵江沿江一带正在大兴土木。因为沦陷地区的工厂纷纷迁至重庆,唯有尽快恢复生产,才能保证后方和前线大量物资的供应,所以处处都是一派纷乱忙碌的景象。

  这一片生机盎然,倒给乱世平添了一线希望。

  虽然世易时移永年春的川北凉粉却一如既往的细嫩绵实,滑爽利口,而河水豆花亦是麻辣鲜烫,饶有风味。凉粉一角五分一盘,豆花一角钱一碗,再配上一笼猪油鸡蛋熨斗糕,只需几个大铜元,就足够两个青壮年吃到打饱嗝。

  当伙计将蘸豆桦的调盒摆上桌,文灏看着那调盒里用菜油煎过,香喷喷,油亮亮的辣椒面时,又忍不住发出一声长叹。

  云彤看他一眼,笑道:“我知道你又想到什么了。不过孟子语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你要搞清楚,及人之老的前提是老吾老。先要把自己身边的事搁平,才能为天下人谋永福,是不是?”他的话实在很有道理,文灏犹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他立即举起筷子,“云彤,你比我聪明得多。”“旁观者清而已。”两人吃过晚饭,便走进了重庆大学的大礼堂。

  还没有到正式开演的时间,但是礼堂里早已涌入很多人,重大本校和西南大学、交通学院、美专、教院等高校的大学生站在走道上,将过道挤得水泄不通。不过像李云彤这样持有请柬的特殊分子,还是很轻易地坐到了前排的位置。

  文灏环顾四周,与座的都是些响当当的名人,既有政军界的,也有文教界的,当然,商界的也不会少。见大家都如此踊跃,他十分欣慰。

  “你带钱没有?”李云彤问他。

  文灏给他看一张支票,“这是我的所有节蓄。”云彤看了一下数目,忍不住吹起口哨,“你在军中连一块钱都没花过吗?”文灏笑道:“过奖,反正还比不上你们李家大手笔。听说七七以后,你们都已经捐了好几次飞机翅膀。”购买一架战斗机,大约需要十五万法币,李家每次都捐款五万,所以文灏戏称“一只翅膀”。

  没过多久,文艺演出正式开始了。

  五个斯斯文文的男学生首先上台,以胡琴和大鼓作伴奏,唱了一曲自谱的《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予恨,何时灭?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他们唱得虽不如专业齐整动听,却胜在雄浑豪壮,情真意切,一曲唱毕,赢得了满堂喝采。

  就在这几名同学退场,主持人出来报幕之际,一个男人坐到了文灏右边一直空着的座位上。

  文灏察觉身旁有动静,于是反射性地看过去,谁料登时目瞪口呆。

  又是那个姓宋的男人!

  他简直啼笑皆非。虽然古人老说人生何处不相逢,但也不应至于如此吧?

  这几乎已经不能用巧合来解释了。

  十几名女同学开始在台上表演歌舞,那是电影《铁蹄下的歌女》中的插曲。

  “我们到处卖唱,我们到处献舞,谁不知道国家将亡,为什么被人当作商女……谁甘心做人的奴隶,谁愿意让乡土沦丧……”这是一个很感人的节目,然而文灏已经无暇观赏了。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6/43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