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同人)八哥不是一只鸟 作者:vivianco(三)【完结】(7)

2019-06-23  作者|标签:vivianco


章佳氏把这儿子疼到骨子里,恨不得一天跑三趟来看儿子,院子外的甬道上石子都要被章佳氏的花盆底踩扁了。
没几天,皇太后就和颜悦色地劝说章佳氏:“小孩子家家的,病了是常事,蛰蛰蝎蝎的不像个样子!不好!”
章佳氏哪里敢辩驳?含笑应了,回去后一条帕子都拧成了细麻花,可是皇太后的劝解她能不听吗?对着月亮没口子地咒骂那献殷勤的小人。
三月份的时候,康熙吃到了美味的石花鱼和细面,听说山西受了灾,特意叮嘱皇太子记得派人去祭祀黄河。
就在康熙写第三封信给顾总管的时候,哈密额贝杜拉达尔汉白克带来了好消息吗,他的儿子郭帕白克率兵于巴尔思库尔地方、生擒了逆贼噶尔丹的儿子塞卜腾巴尔珠。
康熙正襟危坐在中军大帐里,等着一群如狼似虎的侍卫把那家伙押了上来,本来还预备了一篇文采华丽,措辞严格的上谕准备训斥的,可是此刻的塞卜腾巴尔珠身上一点气势都没有了,就连回答康熙的问话时都两股战栗不能应对。
一盆冷水浇到了康熙的心口,怏怏把话说完,也懒得去处罚他,直接拨了一队士兵把他遣送京城,命皇太子传谕诸王大臣、八旗官兵、民人等阅视以后就可以理藩院拘禁了。
皇太子在皇太后的宁寿宫吃到了康熙几千里路送回来的点心,想起皇阿玛信里说物虽微而心实远也,不许自己笑话的皇阿玛真的很好!可是为什么自己送过去的信匣子又开了封呢?

第119章 朝日灼烁发园华(上)

康熙三十六年闰三月十八日,皇帝给顾总管的第十封信到了皇宫谕顾太监:朕此一举,虽为残贼噶尔但,亦欲西边外。厄鲁特种类甚多,必收之后方为万年之计。出门时纵未明言,自离京后即使人各处宣布。
朕意先已前后归诚者,报过之外,今西海内外所居厄鲁特全部落归顺,已经起身往行在来了。
朕举手加额,喜之不尽。有德而感动天地默佑,一卒不发,收十万之众,实出望外。满营中闻者,无不相庆,以为无疆之喜。因此发报,所以写去,特谕。
读到信的皇太子和皇太后都很高兴,战事顺利意味着皇帝归京的日期近了,皇太子这一次的军粮调度有方,也迫不及待要在自己的皇阿玛面前表表功。
可是他们只看到了康熙粉饰太平的喜悦,西北的春风,素来是卷着黄沙的,定边的蒙古人和汉人之间也是隔着黄沙了,三不五时乏了水Cao的部落便来边远的村庄劫掠,可是不论是骑着干瘦马匹来行凶的,还是觉着锄头镰刀保卫家产的,都是一脸的菜色。
康熙的军队不过驻扎几日,可是这里人们的日子还要长长久久地过下去,皇帝自认为天下事都不过是帝心一念,此时不免生了些怜悯羞愧。于是就下了恩旨,准许蒙古人在定边、花马池、平罗城三处就近贸易,许汉人与蒙古人在边外一同耕种,各自约束,勿致争斗。
而到了宁夏,境况就更糟糕了,这几年西北战事不断,壮丁都被抽走了,再无人务农为业,荒了田地更生了事端。
原本康熙出来就是赌这口气,不然何至于亲自出征只为了一个穷途末路的贼子?甚至警告诸藩王,只要得了踪迹不上报的就是叛党。
一路行来,康熙心里早生悔意,为了自己的一点私心,劳民伤财,却又不肯露出来,康熙也知道,长此以往,宁夏必生祸乱。特地留了整整一旬,召集川陕总督以下大小文武官员,事无巨细地问政。
最后才发了谕文:巡行至此,见沿边地方土瘠民贫,但兵丁非常精锐。各地官员对兵丁应善于抚绥,他们应得的钱粮要如数发给。闻听近来营中虚报兵数,冒领钱粮,陕西尤其厉害。你们官员都有俸禄,衣食不缺,如果克扣虚冒,依律处罚。
皇帝下定了决心,要尽快结束战事,转回京城,春耕已然要开始了,而自己的帝国,也应该开始蒸蒸日上!
京城里的日子依旧是那样的悠游,太平盛世,正是初春时节,处处飞花惹絮,后宫诸人更是忙碌,一双双巧手结出红绿黄紫的绸滑缎枝,紫禁城的御花园里娇花对娇颜,爱煞人也!
太子妃是康熙挑了又挑的贤良人,这几日就守在宁寿宫,除了皇太后身边,是哪儿也不去!自从大阿哥去岁秋天有了嫡子后,皇太子暗地里险些没把自个的槽牙咬碎!嫡子,这是什么概念啊!当年自己要不是皇后所出的嫡子,这毓庆宫轮得到自己来住?
想来宠信李佳氏的皇太子也暗自失悔,石氏样样都好,从出身到教养,虽然模样不是顶好,可是也算得上是一个娇美的好女儿!只是李佳氏更甜美可人,说话做事少了几分恭敬,多了几分爱娇!
皇太子倒没有宠妾灭妻的想法,只是人心都是偏的,不免宿在李佳氏的房里日子多些罢了。况且石氏年纪还小,一时半刻没有身孕也无妨,皇太子自己庶子庶女都有,倒不是很忧心这个。
大阿哥一心要嫡子的时候,皇太子心里也不是很看好,那时大福晋一气生了四个格格,皇太子抱着自己的庶子那是要多得意有多得意!可是等大阿哥的嫡子得了皇阿玛的赐名后,皇太子不由得生了些紧张之意,大阿哥的儿子跟自己的儿子可是一个排行!论起庶嫡来,只怕只要自己还没登基,这怀中爱子倒比大哥家的要低一头!
那时便存了心思,特意让敬事房的内侍过来算了太子妃的小日子,有寻了燕喜嬷嬷给太子妃调养身子,好容易才有了身子,皇太子可高兴坏了,没事就去石氏那里坐坐,端着杯子望着老婆肚子,心里又是紧张又是期盼,浑象是第一次做阿玛那劲儿!
石氏也是世家出身,从来都是被教导着三从四德以夫为天的,哪里好意思受这个?三不知就躲到皇太后这里躲清静!十几岁的姑娘,哪里会不害怕自己夫君灼灼的目光?便是羞也羞得抬不起头来!
王府工程拨款被停止的时候,八阿哥只是哦了一声,微笑的脸上一点别样的神情都没有,让亲自来安抚弟弟的皇太子很是满意。许了弟弟,各地的库银一送来就把款子拨出来,定不会让弟弟吃亏。
八阿哥和煦地表示,这些都是小事,自然百姓为先,万不能为自己的私务误了大事,难为兄长挂心,倒是多余了些!
可是等到四阿哥的嫡子出生的时候,各地的库银依旧是遥遥无期,山西、福建去岁已经歉收,今年更是连种苗都没有办法预备。
两地的巡抚都上了条陈要求朝廷允许他们开公仓赈民,如果可能的话,再拨点库银去接济那些百姓就更好了!
皇太子的眉头几乎要拧成麻花,皇阿玛还在西北用兵,不断的写信回来,捷报频传的时候也让皇太子难受,因为这意味着他要继续保证西北的后勤供应!已经挪用了内务府的银子,还有什么可以动用的詹事府是太子身边最得力的人马,自然聚集了一大堆有志之士,青年才俊哪个不是摩拳擦掌时刻准备着大展手脚,了却君王眼前事,赢得一星半点名?
于是就有人拿了前朝的汉武帝来说事,当初汉武帝穷兵黩武,国库比如今咱们朝廷更空虚,汉武帝雄才大略,便下令铸造白金币,解决问题。"故白金三品,其一曰重八两,圜之,其文龙,名白撰,直三千;二曰重差小,方之,其文马,直五百;三曰复小,椭之,其文龟,直三百",并规定:"盗铸诸金钱,罪皆死"。
一时之间,汉武帝的难题就解决了,度过了危机,很快就迎来了另外一个盛世!
若是皇太子也这样依着葫芦画瓢,数月之内,各部各地的周转不成问题,且朝廷也可以充盈国库,多好?
皇太子不是不通经济的人,可是这法子着实省事,见效也快,无非是费点火耗了,到时候这种金币开始通行,立刻就能把民间积蓄的银两收归国有,且不伤百姓,再加上皇太子求好心切,当时被自己下属忽悠的j-i血就上头了!
当晚就汇集各部尚书、主事来议政,众人纷纷附和,激动地要求皇太子立刻实施,等众人散去后,皇太子又集合了詹事府的个人,一起来合议如何具体实施。
户部尚书马齐摸着脑袋出了紫禁城,立刻骑着马向着裕亲王府驰去。
:“当初武帝用白金币,不过是向藩国敛财,说白了,就是给j-i骨头开光了去哄那些藩王的银子。如今咱们大清朝不兴裂土封侯,天下权柄皆在于皇上一人,弄这白金币,岂不是自毁长城?”
马齐本来就身子重吗,说道激动处,不免满头大汗。
裕亲王多年掌管着内务,这些手腕自然是早有听闻,合上茶碗,裕亲王淡淡地说:“皇太子有什么坏心?不过是国库吃紧,要用银钱的地方太多,逼不得已的权宜之策,你也不用担心,皇上且要回京了,到时候再改弦更张也容易!”
马齐长于计算,口齿却不是很好:“王爷,您这样想可就想左了啊!我是怕有些人乘机敛财,国库本就空虚,到时候可禁不起这样的动荡啊!”
裕亲王眼皮掀起了看着马齐,半晌才说:“我大清朝江山永固,尚书无需担心!来人啊,上茶!”
马齐愤愤不平的从裕亲王府出来,喉咙里呼哧呼哧的,一阵痰气上涌,忙让亲随去茶肆买了碗热茶尽力灌下去才好些。
刚刚到家下马的马齐大人,缰绳递给大门的小事,便有人来禀告说是来了客人,管事把名帖递了过来,马齐一看,原来是明珠家的小儿子。
纳兰揆方带了了大阿哥的消息,说是大阿哥为马齐大人深感忧虑,皇太子的轻率举动定然后患无穷,大阿哥很愿意在明日与马齐大人同进退。
马齐虽然心急,可是一贯谨慎的他从来不是冲动的人,求之于裕亲王,尚可解释是为主分忧,谋之于大阿哥,只怕皇帝回来自己就跟当年的明珠一般下场!马齐虚与委蛇了一番,到底没吐口应了纳兰揆方,纳兰揆方也没有不虞之色,笑笑告辞了,只说明日大阿哥一定有些想法,还望马齐大人务必成全!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7/67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