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郡王见闻录+番外 作者:华飞白(二)【完结】(54)

2019-01-31  作者|标签:华飞白 宫廷侯爵


  李欣的神情亦是柔和许多:“当然记得。有一回乘船,叔父与侄儿在船舷边眺望,险些便被突如其来的风带进洛河之中——”那已经是二十余年前的事了,彼时李嵩尚是地位稳固的东宫太子,留在长安监国,而他们都随着太宗皇帝与文德皇后出行,在洛阳住了数个月方依依不舍地回返。
  圣人微微一笑:“去洛阳后,得空便将行宫稍作修缮。也不必修得富丽堂皇,能住得下人即可。待到梓童身体稍好些,我便带着她们母女三人去洛阳散散心。转眼悦娘便要出嫁了,也该让她四处走一走,开阔眼界。如今她成日里忙着处置宫务,照顾梓童与婉娘,小小年纪着实辛苦了。”
  “悦娘与婉娘若是知道叔父的打算,心里定然欢喜。”得知圣人的想法后,李欣心底也浮起了些许喜意。以长宁公主与永安公主对自家阿弟的感情,定然会央着圣人带上他同行。到时候他们一家也算是能在洛阳团聚一些时日了,他如何能不觉得欢喜?
  几日之后,阎氏与周氏终是匆匆将行李备齐了,又挑选了得用的仆婢与部曲,择吉日启程。在李徽的坚持下,李欣与阎氏只能同意将李泰属下的帐内府、亲事府典军护卫一个不落地都带上。至于李欣留在濮王府的那些侍卫部曲,因都已在长安经营多年,去洛阳之后用处也并不大,于是泰半都留了下来,唯李徽之命是听。
  到得离京的那一日,李泰等人先去宫中辞别了圣人与杜皇后,而后在李衡与李璟的相送下来到灞桥之外。越王妃王氏、临川公主与驸马、清河公主与驸马都亲自前来送别,早已在长亭外围起了华美的行障。
  阎氏与王氏、清河公主把臂喁喁低语,周氏则倚靠在临川公主怀中,她们之间的脉脉温情,令旁人见之无不动容。许多宗室以及高官世家也都派了人过来示好,虽说为了避免某些猜疑,来的都是些晚辈子孙内眷,但辈分低些态度便多了几分尊敬,谈笑间亦是和乐融融。
  见皇室众人依依惜别,这些内眷无不感慨万分,也有婉言相劝的,一时间处处仿佛都漫溢着别离之情。
  阎家亦派了人前来,乌泱泱一群人,竟是除了阎母高氏之外,其余女眷都来了。此外,还有阎氏嫁在京中的妹妹与外甥女等。她们眼见着阎氏与两位贵主以及王氏情谊深厚,也不好贸然相扰,只得在旁边或抹着泪或含笑c-h-a一两句话,假作亲密之态。然而,不少贵妇早已知晓濮王妃与娘家不睦,见状大都心底暗笑。
  自从濮王一脉长留京中之后,便是一直与他们疏远的阎父亦是颇为动摇。先前因李徽“不经意间”的几句话,他得了太宗皇帝召见,询问了数语后,不知怎地便渐渐失了宠信。原以为仕途已经到头了,如今新帝登基,态度却是不偏不倚,又让他生出了几分希望。不过,他到底有了些年纪,野心也并不多,能维持现状便已经满足了。唯一可虑的只有子孙后代,眼见着濮王一脉复兴在即,心中自是又酸又涩,如今能做的也只有继续尽力弥补裂痕了。
  阎家女眷又如何不知道其余人心中所想?又如何不知自家早已成了京中众高官世家的笑柄?但毕竟是血浓于水,阎家待阎氏凉薄,阎氏却不可能在大庭广众之下对她们态度太过冷漠。只需脸皮厚一些,熬得阎氏心软了,这门亲戚便迟早又会成为阎家的助力。为了自家儿女或者自个儿的前程,在阎氏面前放低些身段又何妨?
  “阿嫂……她们一向如此没有眼色?”清河公主蹙起眉,瞥了阎家女眷们一眼。
  阎氏只能苦笑:“并非没有眼色,不过是对我有所求,故而宁可厚着脸皮,希望迟早有一日能够得偿所愿罢了。”说罢,她轻轻一叹,“先前听说杜家女须得守孝,本想放弃这桩婚事,换个人选早日让三郎成婚。如今想来,幸而三郎尚未娶亲。不然若是让他们两个年轻人应付阎家这群亲眷,岂不是独木难支?磨得久了,恐怕不知不觉便会答应为他们筹谋。”
  “说得是。如今三郎独自留在长安,这群女眷反而不好上门。至于阎家男子,不是长辈便是读书郎,脸皮到底薄一些,也不敢胡乱求什么。”清河公主眸光一动,又望了望阎家众人,“以我看,阎家对三郎的婚事或者身边人尚未完全死心。还须得提醒三郎,小心提防才是。”舍掉一两个庶女,留住得力的亲戚,亦是极为划算的买卖。若有机会,阎家定然不会轻易放过。
  阎氏略作沉吟:“三郎尚未开窍,对这些事想必也不会太过经心,确实该格外暗示他小心些。”于是,她便唤了贴身侍婢过来吩咐了几句,将重任交给了李欣。毕竟她是母亲,说起这种事远不如兄长更自然些。
  此时,李徽牵着小侄女,正在灞桥边折柳。如今已是深秋,柳枝早已渐渐枯干,轻轻一折便断了,光秃秃的也不好看。小寿阳皱着眉头,撅嘴道:“叔父,送别的时候一定要送柳枝么?这柳枝真难看,儿一点也不想收。”
  “折柳相送取的是寓意,与好看或是难看无关。”李徽笑道,“谁让阿兄定了这种万物萧索的日子出发?不然若是再迟些,四处皑皑白雪,也能衬得柳枝好看些。”说话间,他已是折了几根,便是每人都送亦是足够了。
  突然,一阵轻微的喧嚣传来,周围人仿佛都受吸引一般不由自主地往旁边看。于是,他也回首望去,正好见长宁公主带着永安公主下了厌翟车。
  因着年纪相近,小寿阳与永安公主一向颇为要好,欢呼一声便提着裙角快步走了过去。永安公主从侍女手中接过一个栽着兰草的小玉盆,笑着塞给她:“寿娘,喏,送给你。这是阿娘挑的,兰花,很漂亮。”她年纪尚幼,说话时几个字几个字往外蹦,格外有趣。
  小寿阳瞧不上枯干的柳枝,对这盆兰花倒是极为喜爱,眼睛扑闪扑闪:“小姑姑真好!我会和阿娘一起,好好照顾它。”她其实并不能完全理解“姑母”这个称谓的涵义,唤永安公主的时候,便犹如在唤小名一般,透着十足的亲近之感。
  长宁公主走到李徽身侧,打量了他一番:“阿兄可还好?”
  “自然很好。”李徽微笑着道,“难不成我看起来很失落?”
  “正因着你瞧起来极为高兴,我才忍不住想问一问。”长宁公主回道,“阿兄便不会觉着舍不得么?毕竟,长安与洛阳相隔千里,至少须得四年甚至更久之后,大家方能再见。”
  “我可是郎君,不会如同你们小娘子那般多愁善感。”李徽勾起嘴角,“悦娘,悲欢离合是常事,生老病死我们都曾经目睹过,又何惧这样的离别?”他垂下眼——与前世的死别相比,如今的生离已然令人满足得很了。
  长宁公主怔了怔,眉间的轻愁尽数散开了。她缓步上前牵着永安公主与小寿阳,轻快地道:“走,咱们去给世母和阿嫂送别。”行了几步,她又似想到了什么,回首粲然一笑:“阿兄还是去与大堂兄和三世父说几句话罢,不然他们身边一直围着人,根本寻不着空隙找你。”
  李徽轻轻颔首,见她们走进了行障中,便去了长亭里。其实,该说的话他们早已经说尽了;不该说的话,也尽在不言之中。但有些话,是必须在众人的目光之中说的,传得越远越好。
  便是再依依不舍,别离的一刻终是来了。李徽扶着李泰上了车驾,又在阎氏的车前驻足了片刻。李欣御马来到他身边,与他低语了几句阎氏方才的吩咐,他轻叹着摇了摇首:“阿兄放心罢,我自有分寸。”
  李欣深深地望着他,有心想再提一提王子献之事,最终仍是沉默了。
  “此去一路顺遂。”
  “……嗯。”
  李欣先行,载着李泰等人的车驾在中央,蜿蜒数里的仪仗行李紧跟在后,部曲们围在四周。浩浩荡荡的队伍渐渐行远,李徽立在长亭内看了许久许久,直至什么也瞧不见,方回过首。
  长宁公主与永安公主一直静静地等着他,向着他笑了起来。而他也不自禁地回了一个笑容:挚友前几日也回商州去了,过两天便要光明正大地回长安。不过三两日罢了,前世那么久的孤独日子都熬过来了,如今也算不得什么。
  
  第113章 再回商州
  
  却说王子献匆匆回了一趟长安,终于稍解心中的相思之情后,方再度悄然回到商州。好不容易渐渐展露自己的情意,能变相与心上人相守,他心底自然百般不愿与李徽分离。只是,如今尚且不是时候,他不得不暂且告别。而且,他们往后的日子还长着呢,也大可不必如小儿女一般依依惜别。
  黄昏时分,他素衣轻骑,无声无息地进入了一座不起眼的小农庄。他对农庄内颇为熟悉,通过偏僻小道越过阡陌相交的田野,在犬吠j-i鸣声中牵马走进了角落里的两进稻草屋内,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这座农庄是他的母亲大杨氏仅剩的嫁妆之一,只有两个小山头与中间狭长的一段谷地,贫瘠得无法栽种甚么粮食,庄户们只能勉强种些菘菜、蔓菁囫囵度日,上交的收成几乎可忽略不计。正因如此,小杨氏根本看不上眼,故作大方地交给了大杨氏的r-u母经营,并以此为借口将曾经在大杨氏身边侍奉的老仆都陆续赶出了王家。
  若非庆叟曾经承过大杨氏的情,一直忠心耿耿地贴身保护他,另有大杨氏r-u母之夫成叟辛苦地替他拉拢训练部曲,他恐怕早便死在小杨氏安c-h-a的仆婢手中了。毕竟他当时不过是个婴孩,只要r-u母与婢女稍稍“疏忽”,他便极有可能“夭折”。而一个刚出生不久的婴儿夭折,再合情合理不过。若没有证据,谁也不可能无端端怀疑那位每天动辄垂泪思念亡姊的“好妹妹”。
  在幼时,小杨氏对他而言仿佛一头盘踞家中的猛虎,令人说不出的惧怕,却只能佯作镇定。然而,随着年纪渐长,他发现小杨氏其实也不过如此,手段固然y-in狠毒辣,归根究底却皆是内宅妇人常用的计谋,将计就计便能破去。如今回顾起来,她顶多不过是藏在草丛中的毒蛇而已,用笼子关住便再也不可能作恶咬人了。
  若不是王昌与小杨氏一体,又有父母的名分,不便擅动,他早便一箭将这条毒蛇- she -死了。当然,留着慢慢磨也有些好处,至少能多欣赏几回她的痛苦、惧怕甚至于绝望——就如同她对待当年的他一样。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54/59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