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风雨古人诗+番外 作者:杨柳垂堤(下)【完结】(63)

2019-06-16  作者|标签:杨柳垂堤 情有独钟 穿书 欢喜冤家

  言外之意,就是让金国先搞定内政,再来谈外交,谁是名正言顺的一国之君,谁是谋逆的乱臣贼子,不先说个清楚,宋国都不知道该跟哪个金国打交道。

  宋国国主以为善,同意了郑铣扬的提议。

  就这样,宋国开始拒绝给完颜洪煦的南京小朝廷支付岁币,并且派了舌灿如花的郑铣扬代表宋国前去南京,跟完颜洪煦交涉。

  面对完颜洪煦,郑铣扬还是一模一样的说辞,听了郑铣扬如此强词夺理的辩驳,直接把完颜洪煦给气了个一佛出窍,二佛升天,眼下,他的南京小朝廷已经快要穷疯了,兵疲将弱,财政也早就开始入不敷出了,眼巴巴地就等着宋国上贡的岁币来救急,结果宋国直接来了个翻脸不认人,完颜洪煦彻底傻眼了。

  凭良心说,每年30万两白银,怎么看可不是一笔小数目,更何况,还有30万匹布呢,这对偏安一隅,入不敷出,每天还要费大力气供养军队的完颜洪煦来说,宋国的岁币就能解他的燃眉之急,而宋国拒不支付,直接断了今年的岁币,可是明摆着从完颜洪煦身上挖r_ou_,你让完颜洪煦如何不心痛?

  这时候的完颜洪煦还没意识到,宋国敢这么明目张胆地跟他叫板,是因为背后有真正的高手在支招,帮忙出谋划策。

  宋国明着不说,暗地里,已经透过新科进士,也就是刚刚才走马上任的刑部尚书郑铣扬,偷偷联系上了远在中都的金国国主,两方顺利达成协议,订立了新的金宋两国和平盟约。

  这其中,金国的荣王世子完颜绰,其角色至关重要。

  不说别的,郑铣扬和完颜绪是旧相识,彼此之间私交不浅,根本就是一拍即合,很顺利地敲定了后续的安排和计划,准备一明一暗,互相协助,好好坑上完颜洪煦一笔。

  至于郑铣扬为什么会听从完颜绰的建议,还是之前短暂相逢时,完颜绰曾经说过的那句话:“亡国,亦或者亡天下,请君慎思之!”

  这话,现在听来,依然是振聋发聩。

  就在郑铣扬奉旨出使南京的同时,完颜绰也没闲着,从中作梗,推波助澜,甚至主动放出风声,给完颜洪煦制造了不小的麻烦。

  完颜洪煦手头拮据,压力越来越大,几次派遣使者到宋国催要岁币,这些金国使者还当自己是上国来使,到了宋国的地界后,一点都不知道收敛,处处都是拿捏着之前那副耀武扬威的做派,高高在上,甚至就在宋国的朝堂之上,以上国来使当下国之主那一套来责问宋国,也不自己照照镜子,看看现在的金国都成什么样子了,这些人又有什么资格去宋国吆五喝六?

  这些人,大限将至,犹不自知,实在是可悲,可叹。

  第141章 山河故人

  实际上, 如今宋国的朝堂上也不是铁板一块, 关于要不要接受窝阔台汗的提议,连手灭金,宋国的朝臣们明显分成了泾渭分明的两派, 其中, 以刑部尚书郑铣扬为首,坚决反对连蒙灭金,给出的意见也很中肯:“唇亡齿寒,户破堂危。蒙古大军乃虎狼之师, 四处征伐,所向披靡,能打得金国节节败退, 不得不迁都南京,以求自保,可见其战斗力强悍,自古国与国之间的交往, 必是连弱抗强, 岂有反其道而行,结盟强国灭亡弱国的道理?如果金国灭亡, 金国的土地就将被蒙古人所占领,那么,宋国也将被迫开始与大蒙古汗国这个凶悍的国家比邻而居,于宋国而言,无异于引狼入室, 恐怕会后患无穷。”

  至于是什么样的后患,不用郑铣扬明言,大家都能猜出一二。

  “金国跟宋国虽有旧怨,但是金国历经百余年的时间,完成了汉化,习孔孟之道,读四书五经,衣冠文物,彬彬不异于中华,宋国与之为邻,尚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若是换了新兴崛起的大蒙古汗国,茹毛饮血,不通文字,所到之处,j-i犬不留,城池夷为平地,所作所为,实在是野蛮至极,这样的恶邻,真能让宋国百姓安居乐业吗?况且,女真人享国百余年,这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金国还有荣王世子的十几万忠孝军将士,摩拳擦掌,准备跟蒙古大军决一死战,眼下局势尚且还不明朗,鹿死谁手,犹未可知,这时候想要联蒙灭金,实非明智之举。”

  最后,宋国皇帝接受了郑铣扬的意见,驱逐了大蒙古汗国的使者,但是接下来,另有麻烦接踵而至。

  完颜洪熙堂而皇之地派使者来催要岁币了。

  宋国皇帝找了郑铣扬来询问意见,郑铣扬的主张是坚决不给,给出的理由也很直截了当:“完颜洪煦自称为金国国主,可是天下人都知道,完颜洪熙的国主之位来路不正,迁都南京后,久久拿不出具体的施政措施,财政吃紧,入不敷出,明显已经到了分崩离析的边缘,随时都有可能自取灭亡,这岁币要是给了,那就是r_ou_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何苦做这赔本买卖。”

  言之有理。

  既然这岁币不能给,又不能一口回绝了完颜洪熙,那就只剩下最后一个办法,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

  拖。

  拖到完颜绰领兵南下,灭了完颜洪熙和术虎高琪这两个乱臣贼子,统一金国,然后再跟金国的国主完颜绪订立盟约。

  现如今,完颜洪煦的南京小朝廷主要盘踞在河南地区,荣王世子想要攻占,并不难,关键是怕蒙古大军怀恨在心,在背后捅刀子,所以最保险的战略就是,让荣王世子率领忠孝军在北境坐镇,这样才能震慑蒙古,让蒙古人投鼠忌器,如果这时候,荣王世子领兵南下,北方边境的防御必然会松懈下来,如此,岂不是白白送给了蒙古人一个大好的机会?

  完颜绪也是这般想法,怕完颜绪怀疑自己有二心,阳奉y-in违,还特意入宫面见了完颜绪,俩兄弟彻夜长谈了一番,定下了暂不南征的国策,由着完颜洪煦在南京偏安一隅,自己瞎折腾,但是对外,还是得大张旗鼓地放出消息来,对天下人说,荣王世子已经领了旨,不日后便会统帅忠孝军南下,平定叛乱,以此来震慑完颜洪煦的南京小朝廷。

  消息刚一放出去,又得知了完颜洪煦竟然作死地跑去招惹宋国,借口宋国不按时支付岁币,要想带着他那群残兵败将出兵攻打宋国,妄图覆灭宋国后再徐徐图之,重整河山,完颜绰都快给完颜洪熙突破了正常人类底线的智商跪了!怎么也不想想,宋国是好啃的骨头吗?想当初,章宗皇帝举全国之兵,都没能灭掉宋国,就凭术虎高琪手上的十几二十万残兵败将,这不明摆着去宋国找虐吗?自寻死路。

  完颜绰认真想了想,还是觉得亲自去宋国走一趟才更稳妥。

  把这消息说与完颜诺听,谁知道,完颜诺很不赞同,当即开口制止道:“元帅不可!”

  不仅完颜诺不同意,就连完颜承晖都很不赞成,他们一致觉得,完颜绰此举太过冒险,中都城刚刚才转危为安,世子爷在这里,能够稳定军心民心。

  说实话,完颜承晖这句下意识脱口而出的话让完颜绰瞬间惊出了一身冷汗,完颜绰再一次深刻地认识到,荣王世子功高盖主,风头太盛了。

  古圣贤有云,自是功高临尽处,祸来名灭不由人。

  完颜绰必须得为自己打算,都说君子防未然,不处嫌隙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就算是为了自己的后半辈子着想,完颜绰也得暂时离开中都,先避避风头再说。

  最后,完颜绰还是偷偷跑了。

  整个中都,除了一直寸步不离跟在荣王世子身边的姜邺,其他人甚至都不知道荣王世子是什么时候离开的,只知道这些天,荣王世子又开始闭门谢客人,等完颜绪意识到不对,派人去元帅府一看,发现已经是人去楼空。

  完颜绪无奈叹了口气,对满都时不时就不按常理出牌来上这么一回,深感头痛。

  其实,在完颜绰离开中都之前,还秘密送走了一个人,那就是不久前才刚刚走马上任的忠孝军提控完颜诺。

  至于荣王世子为什么要从中都特意支走完颜诺,说来也是一番良苦用心。

  完颜诺秉x_ing耿直,说话直来直往,在中都城树敌颇多,别的不说,光是完颜诺那张嘴,明着暗着不知道得罪了多少中都城的权贵。

  就拿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事件来说,朝中某权贵人物偷偷带着府上的亲兵劫掠了中都城附近的一个小村庄,打杀村中百姓数十人,因为当时正赶上中都城刚解放,朝局动荡,无暇他顾,民不举,官不究,此事不了了之,但是完颜诺得知后,满心不服气,非得要给无辜枉死的村民们讨个说法,带着忠孝军的将士们找上门去,把人从府中抓走,直接押入了大牢之中。

  其实,说白了,完颜诺并非没事找事,不过是按照金国的典章制度来办理,奈何朝堂之上,文武百官的关系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完颜诺此举,无疑是戳痛了某些权贵人物的痛脚,因此被联合排挤也是预料之中。

  朝中官员们私下里举行宴会,派人送来了请帖,邀请忠孝军的诸位将军一同赴宴,荣王世子完颜绰可以端着一副高高在上的架子,对这些酒席应酬不予理会,但是完颜诺不行,他现在刚刚受封为忠孝军提控,论品级,在中都城根本就排不上号,随随便便一个文官都能压他一头,因此,完颜诺不能不给诸位大人这个面子。

  谁知道,这根本就是场鸿门宴。

  酒席宴上,诸多官员联合起来挤兑完颜诺,y-in阳怪气,指桑骂槐地说了一通,完颜诺一个常年带兵打仗的武将,论口舌之勇,根本就不是这些文官们的对手,被一通抢白怼得面红耳赤,哑口无言,一时间,竟是气得连话都不知道该怎么说了。

  最后,实在听不下去的完颜诺重重把酒杯一放,冷笑一声,朗声说道:“诸位大人也不用再y-in阳怪气,指桑骂槐了,我完颜诺一介粗人,不通文墨,话说得太拐弯抹角,我也听不明白。”

  在场的诸位官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面面相觑。

  完颜诺慢悠悠地站起身,环视了一圈在场的众人,神情倨傲,面露不屑之色,沉声道:“我完颜诺虽是一介粗人,但也知道忠孝节义,更知道我大金国的将士守土卫国,庇佑一方百姓,怎么也不会干出劫掠百姓这等不仁不义的事情来!还有那位锒铛入狱的大人,世受皇恩,享高官厚禄,整天却正事儿不干,专干打家劫舍的龌龊事,士卒们跟着这等无耻的将领,有那么点本事儿的都跟着去劫掠百姓,惊扰乡民去了,能成什么大气?说实话,诸位大人为求自保,明哲保身,不抵抗已经兵临城下的蒙古大军,倒也是人之常情,情有可原,但是干出s_ao扰祸害百姓的事,我完颜诺就是看不过眼!一定会追查到底!决不轻饶!”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63/73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