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玄亮同人)白帝春深+番外 作者:艾草【完结】(47)

2019-06-13  作者|标签:艾草

群臣默然,皆暗暗赞同诸葛亮所言。只见马谡又道:“陛下本应听丞相与刘令君之言,收复荆南便收兵息战。而陛下必要灭吴,致使战事旷日持久,冬去夏来,Cao木生发,触火即燃,极易助涨火势。”

诸葛亮点头道:“诚然,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然火攻之计,亦非名将不能用。吾亦没有料到东吴继周公瑾之后,尚有如此后起之秀。他一开始连连战败,谁能料他竟有此谋?陛下之败,盖天不佑我大汉邪?”

马谡默然。丞相总是如此,替陛下说话,并掩盖陛下一切疏过。他记得诸葛亮曾对他说,幼常,叔孙通说的没错啊!人主没有过失。孝惠皇帝尚且没有过失,何况主公明如高帝。

马谡心想,他从来没有真正明白诸葛亮这话。

不过,古来贤相都是如此。贤相者,不是不会跟主上争辩,而是争过吵过,生完气回过头来又尽心尽力给陛下筹办粮Cao,说服文武百官,使上下齐心,共同对外一战。战时为陛下提心吊胆,战败后心甘情愿不辞劳苦收拾烂摊子…

丞相…您这么做,都没想过以后史家要如何评论您。指责您没有尽匡矫之力。

难怪,人都说,宰相肚里能撑船。而刘备的丞相,非诸葛亮不可。纵观大汉上下,除了诸葛亮,谁有这等才德器量?

事君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只听诸葛亮又道:“曹丕之言,不足为取。彼未曾率兵征战,焉有资格评论身经百战的陛下?况其不趁乱取吴,坐失良机,不谙伐谋伐交之道。倘其趁我举国东征之时,亦起兵攻吴,则吴必亡,我得其内,魏得其外。天下三分不复存,而北贼益强,我难以独力抗之,天下大势可知矣…这便是曹cao原意:先取吴,后攻我,而得天下。陛下每称cao为能。而曹丕即位,一改乃父之政,不可谓孝,亦甚为不智。”

群臣闻此,皆暗暗点头。只听诸葛亮又道:“陛下之过,亦不在于伐吴。若坐视荆州失去而不顾,则我国小力弱,日益疲敝,北伐难以全功。”

“夷陵之失,罪在冯习,张南二将骄兵轻敌。既不精研行阵,更疏于防守,遂陷全军于危险之境。”

马谡望向诸葛亮,心道丞相真会说话,一下子把罪责全推死人身上了。陛下派将任选无方,就一点没有过失?丞相啊,你想再如何替陛下掩盖过失?

然而诸葛亮接下来的话,令他更是吃惊--

“而选将任能之时,我等未曾详思人选,佐谏陛下,致使陛下行于险径…你我亦有过失,怎可不思尽力弥补,挽回大汉国力!”

诸葛亮字字铿锵有力,敲入厅中每一人心中。群臣虽然皆知刘备当时执意东行,派选将领之时,也独断专行。可群臣明知冯张二将并非统兵有方之良将,也未尽匡谏劝说之职,满以为陛下已经身经百战,又有尚书令刘巴在旁,就算不胜也可以不致大败…

但听诸葛亮说了下去:“此中过错最大者,莫过于亮。”他沉声道:“孝直殁后,吾不审此。又不虑子初抱病,强令其随军出征。吾更留镇成都,未肯随陛下出征。如此置陛下于险境,几至倾覆…亮之罪过大矣!”

群臣见此皆讶然,纷纷劝道:“丞相何出此言!南中未曾安定,北贼亦时时可能入寇,若无丞相镇国,如何能安?”

马谡见此,暗暗叹息。诸葛亮这是要将皇帝的过失全揽在自己身上。夷陵之败,首先错在战因。今汉吴两国皆弱,两弱相争,百损无利。本不应先置北方篡汉之贼,先与东吴开战。倘若陛下能先取雍凉,以充军实,增强国力,到时再去攻吴,岂不是更有把握?

再者,冯张二人之能如何,有识人之明的刘备必然清楚。何以还要用二人为上将?然这却也不能怪刘备。当时五虎上将关张黄忠皆亡,马超病重。赵云总督江州,魏延镇守汉中。哪里还有上将可用?于是致使平庸之才,督掌中军。这原来也并无太大问题,因为尚有运筹帷幄的刘巴在。

可怎料刘巴病情忽然恶化,竟在营中一病不起,昏迷数日。致使连营之阵出现防守漏洞,使得陆逊得以趁虚而入。

一切彷佛天命所定。

然后诸葛亮义无反顾想把一切罪责揽下。弄得群臣也皆感到内疚起来。

就在群臣默然看着引咎自责的丞相之时,却听见偏殿脚步声。

刘备由侍者搀扶,缓缓走来。群臣连忙起身恭迎。诸葛亮亦即起身,长跪于地:“…请陛下治臣之罪!”

刘备惨然笑望着他:“丞相,朕治国理民,全要靠你。你引咎谢罪,是要朕罢相,让朕再失去左膀右臂,股肱之臣?丞相,你要置大汉基业于何地?”

诸葛亮默然片刻,严声道:“陛下当对臣施以重刑。臣绝无怨言。”

“刑不上大夫。”

“请陛下罚臣之俸…”

刘备冷冷道:“正方,替朕搀起丞相。”

李严应声而起,上前去扶起诸葛亮。而刘备则在侍者搀扶下,来到议事厅正中,皇帝之位前,却不就坐。只命诸葛亮仍回左侧丞相之位安坐。

诸葛亮与群臣皆不敢坐,纷纷请刘备坐下。然而刘备却道:“朕如今向众卿,丞相以及大汉子民,皇天后土,引躬谢罪。这些话,朕必须站着说。请众卿安坐,听朕一言。”

群臣闻此皆是惶恐,默然不言。在刘备严声命令下,诸葛亮先回丞相之位坐下来,大家才都不安地坐下了。

但听刘备道:“向者丞相所言,取回荆州,方可北伐。并非绝对之论。诚如孝直与子龙所言,两弱相争,百损无利。不应置北贼,先与吴开战。朕不顾丞相与诸位爱卿劝阻,执意东征。更忘却孙子之言,以怒而兴师。故有此败。此朕罪一也。”

“陛下!”

刘备环顾群臣,继续说了下去:“冯张二将,固有过失。然而究其罪责,在于朕派将无方,未能选贤任能。置子龙于江州,放公衡于江北。子初抱病,朕却强要他随军出征。朕,枉称有知人之明,却犯此愚行。致使四万士卒,命丧他乡。父母妻子,悲痛哀嚎。更使国力大损,拯汉之业,至此弥艰。此朕罪二也。”

“…朕虽万死,难赎其过!愧对万民,愧对大汉诸位先帝,更愧对尔等!你们…随朕多年,或披甲负创,战场拼杀。或殚精竭虑,日夜忧劳。却因朕之过失,使你们迟迟未能与朕同升显贵,共享太平。”

刘备一字一句,清晰坚定,悔愧引咎之情,溢于言表。这是一向喜怒不形于色,威严肃穆的他不曾有过的。群臣一时怔然看着他。但见刘备推开侍者,而后摇摇晃晃地躬身长揖。

面对群臣,面对天地,抱病的皇帝,撑起全身力气,以最深的悔愧,引咎谢罪。

群臣大惊。李严与诸葛亮慌忙起身上前相扶。刘备坚定握着诸葛亮之手,轻声道:“丞相,你何用自责。”

诸葛亮坚定道:“臣有失察与不谏之责,请陛下责罚臣。”

刘备凝望着他,片刻微笑道:“丞相一向固执…好,既然你如此坚持,朕会罚你的。丞相,朕留下的这个烂摊子,全要你来收拾。今后,众卿吃饭,你不得吃。众卿睡觉,你不能眠。成都入夜万家灯火,必是丞相府最后熄灭。丞相夙夜忧国,寝不安席,食不甘味,唯思保汉安民,以靖天下。这个处罚,够不够重?”

诸葛亮内心百感交集,眼眶一红,道:“此臣份内之责,陛下因何言此?”

“丞相,你与朕同罪,可好?”刘备放轻语调,声音虽不大,殿内群臣却也听得一清二楚。

“……”马谡心下知道,刘备是故意要让众臣听见他说的话。而之前诸葛亮也是故意引咎自责,然后引得刘备出来,一同引咎,与群臣开诚布公,共同认错,昭告天下。群臣皆是聪慧之人,虽早知刘葛君臣故意为此,可见此景,仍不由心下触动感慨:如此君臣相敬,主明臣贤,纵有过错,又何难挽回呢?纵有蹉跌,又何愁不能复兴呢?

想到此,群臣不由心下振奋,彷佛于风雨飘摇之间,燃起了一盞希望之灯。而诸葛亮此时眼中更有如星火燎原,他慨然落泪,道:“陛下,臣敢不与陛下同担罪责,竭股肱之力,死而后已!”

刘备轻叹:“丞相方当壮盛,何以言死?你负担大汉基业,天下之重,任重而道远,岂可不善保身体,延年千秋。”

诸葛亮含泪点头。

于是,群臣只见丞相搀着病中的皇帝,而皇帝紧握着丞相之手:“众卿!朕罪滔天,自招天罚,行将就木。太子幼弱,大汉基业,必赖丞相撑持。丞相荷朕之托,担天下之重,望众卿全力以佐丞相,则朕九泉之下,方能心安。”

群臣皆起身答应,并劝刘备善保龙体,延寿万年。

于是刘备在侍者搀扶下,缓缓走回寝宫。诸葛亮,李严与群臣起身相送。

22. 有美人兮

当晚,诸葛亮处理完国事,回到刘备寝殿。只见皇帝已经半卧在榻上,笑着等他:“丞相,今日议事,好一通胡说!歪的也让你掰成正的!说得好像朕没有半点过失。丞相唇舌可敌千军,朕复有何忧!”

诸葛亮摇摇头:“陛下知人善任,有高帝之明。然这英雄气魄,重情然诺,更似项羽。集两位英雄最可贵的气概于一身。是以士民诚服,爱敬陛下,思效死力。焉能以区区一败,责怪陛下。”

“哟!这话你可不能在他们面前说。当着外人,你可从来只骂项羽。”刘备笑道:“丞相雅爱项王,又会击剑,可从来不肯舞剑给朕看…孔明,你把章武放哪了?”

“……”诸葛亮深知于这开玩笑上面他从来说不过自家陛下。最好的办法就是不理他。于是去取了笔砚镇纸,打算继续抄写要给刘禅的韩非子。

只是抄着抄着,思绪却不由自主神游物外。往日在新野时,他清晨早起,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观看刘备练剑。身姿雄健的中年将军手持双剑,将院内舞得一片落英缤纷。诸葛亮总是在旁观看,百看不厌。久而久之,刘备知道他是懂剑之人,便笑道:“先生原来会剑,孤可有幸一观?”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47/70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