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玄亮同人)白帝春深+番外 作者:艾草【完结】(21)

2019-06-13  作者|标签:艾草

“…臣有一个疑问。”

“嗯?”

“陛下为何喜欢与人同榻而眠?”

“啊…这是一个习惯。”刘备道:“朕少年时开始,即在军旅之中。随时担忧敌军前来夜袭,身边有兄弟睡着,总是比较安心…也可放心入睡。”

马良一听“兄弟”二字,想起了与刘备情同兄弟的关羽张飞,心下黯然。刘备虽不言说,可心下有多悲痛,自不言喻。马良也是有兄弟的人。从小相携相亲,一起长大。他自己也知道,如果自己三位兄长,抑或是马谡为人所害,还千里传首,他会有多悲痛愤恨。当下马良便笑着转移话题:“陛下,良与尊兄的年齿,怕做不得陛下的兄弟,而是做陛下的孩子更合适呢?”

“哈哈…孩子。”刘备轻笑:“朕的第一个孩子,若能活下来,也有孔明这么大。但是,你们啊…年齿虽然当得朕的孩子,可又如师如友,令朕时时得聆德音。朕怎能真把你们当孩子?你啊…就是那…”

听得刘备忽然停下来,马良笑问:“是什么?”

刘备借着月光,翻身笑看着马良:“朕的爱卿。”

帐外偶然传来羽林军巡夜的哨卫声。刘备睁眼望着窗外,但见天上星河灿烂,月华光满,遍洒大地。

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

马良尝想,刘备是烈日,而诸葛亮有如皓月。那就让自己做一颗陪伴着他们的星辰吧。即便燃烧殆尽,也无怨无悔。

“陛下也喜欢观星?”马良问。

“嗯。朕小时候就爱看星星。但朕观星,没有你们那么多门道。对于天象,朕完全不懂。朕只知道事在人为。老子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天地不情感用事,对万物一视同仁。不论盛世还是乱世,星月之光都艮古照耀大地。那么治世之事,只有靠人来努力了。”

马良微笑:“陛下这话在理。臣也不信天命。”

“哎,孔明与孝直也是。云长益德更加不信这些。我们哪,真是一群狂人,非要在这乱世群凶当道之际,讲仁义,扶汉室…也许在许多人看来可笑,但朕这辈子最开心的事情,就是有你们同我一起做尽狂事。”

“得遇陛下,得与陛下洒脱癫狂一世,良之幸也。”马良轻笑:“可圣人李耳又说了: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陛下怎么说?”

“啊…这个圣人,朕大概是做不到的。”刘备笑道。望着天际繁星,忽然唱起歌来:“孟冬寒气至, 北风何惨栗。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他唱着唱着,柔声道:“说起这圣人,朕觉得,朕的丞相,才是圣人。”

“哦?尊兄?”

“季常不觉得吗?你认识他比朕还要久,便没有这种想法?”

“…尊兄对良,一直疼爱有加。并非像圣人那样不偏不倚,没有私心。良觉得,尊兄亦常人也。”

刘备叹了口气:“孔明焉能无情。只是,朕明白,他虽重情重义,与朕一般无二,但他绝不会为情所误,情感用事。他多是克制隐忍,严以律己。在做圣人这一道上,他比朕还要清醒。知道真正之道义乃是大公,而大公则无亲疏之别,无物我之分,其于大不偏,于小不遗,广慈博大,至诚不移。”

“淮南子曰:权衡规矩,一定而不易,不为秦、楚变节,不为胡、越改容。一日法之,万世传之。”刘备道:“孔明极为重法。他告诉过朕,为惠者,尚布施也。无功而厚赏,无劳而高爵,则守职者懈于官,而游居者亟于进矣。这就是刘季玉当政时蜀中的弊端。所以,治世应以大德,不以小惠。”

“所以啊,朕见不着他的时候,就看看星星,聊解思念。这星月之光,无比明亮,大公无私,照耀大地…便似朕的孔明一样。”

“陛下,可是思念丞相。”马良笑道:“这才分别一个秋天…”

“哎呀,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他是朕的萧何。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那一个秋天,是几年啊?”刘备笑道。

马良笑道:“那臣去武陵的时候,陛下不要思念臣才好。”

“怎么能不想你…”刘备笑道:“朕想好了。你少说也要带一万人去武陵。免得朕在这里替你日夜悬心…”

马良微笑:“陛下,时辰已晚,快睡吧…否则,良可要起来为陛下奏一曲镇魂调了。”

“朕还是喜欢听你弹那曲凤求凰…不过,什么也比不上季常睡在朕身边来得安心。你别起来。朕睡就是。”

马良仰躺望着帐顶,嘴角弯了起来。耳听得身边刘备呼吸渐缓,沉沉睡去。他却是睁着眼睛睡不着。眼见帐外星汉灿烂,马良不禁回忆起了幼时在襄阳与诸葛亮同学之时。农忙时节,诸葛亮不能常来襄阳。马良就带着弟弟去找他。诸葛亮当时的琴艺已经出神入化,可感人心,可结物情。人们往往能从他的琴声中,听出旷然宁静之意境。马良内心感佩无比,便跑去隆中,缠着要学。

其实,马良出身世家,又怎会没有先生教他习琴。可他少年顽皮,不爱跟先生学,仍偷偷跑去找诸葛亮。母亲吩咐他照顾好弟弟,马谡也黏着他。马良不能扔下他不管,只好带着一起去。哪知道马谡小小年纪,也爱缠着诸葛亮问兵法。诸葛亮也是极喜爱他。

马谡人小腿短,走不快。两个孩子中午出发,直到天快黑了才走到隆中。正是夕阳晚照,山野蝉声不断。待得吃过饭,月上枝头,竹影摇曳,诸葛亮就带着马良在Cao庐前抚琴。连灯火都不用,只就着月光弹琴。弹的是一首《卿云歌》:

“卿云烂兮,糺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那个时候,中原战乱,也只有荆楚之地,能够闻到这样的礼乐之声吧。

“阿良,但凡抚琴,必然要心有所感,意有所指,以七情入弦,方成妙曲。否则终是手上白弹。”

马良问:“明明上天,烂然星陈。日月光华,弘于一人。这是歌颂舜帝的诗句。但是当今之时,天下大乱,没有舜帝,尊兄抚琴,怎么能够有宁静歌颂之情呢?怎么能奏出舜帝治世的雅调呢?”

“阿良怎知当今之世,没有舜帝?怎知乱世中,没有真正的明主?漫漫长夜,虽然黑暗,但也有星月之光。因为身处乱世,百姓们才更渴望明君的出现,就像久旱的土地渴望甘霖一样。这个时候,我们不奏这样的雅乐,又要弹什么呢?”

“昔年前汉衰微之时,光武皇帝起于平民之中。他的德行才华,都堪与舜帝相比。在这汉室衰微的时候,或许也会有一位光武皇帝出现于Cao莽之中。”

马良又不禁想起,在新野之时,刘备也曾吟唱过《帝载歌》:

“日月有常,星辰有行。四时顺经,万姓允诚。

於予论乐,配天之灵。迁于贤善,莫不咸听。”

“孔明是朕的知音,是圣人派来辅佐朕,陪伴朕的。一年四季遵守正道来对待百姓,百姓就会真心实意地拥戴归心。用美好的乐曲来教化人民,顺应着天意谱作德音。只要能启发人们的贤德与善x_ing,没有谁不愿意顺从和聆听。孔明说的每一句话,都是那样的与朕契合,因为他的愿望,也是朕的愿望。”

马良翻过身,借着月光,留恋地望着他的帝王。

“鼚乎鼓之,轩乎舞之,菁华已竭,褰裳去之。”

“我将自己最好的一切都付出了,现在便撩起衣裳毫不眷恋地离去远行。”其实只是去武陵而已,为什么会升起这样的不舍之情呢?是因为臣即将不告而别,恐陛下担忧。是因为臣远行荆南,不能再陪伴照料陛下,是以牵挂。

陛下啊…请恕良不告而别之罪吧。

马良低叹了一口气,翻过身侧卧而眠,任一滴泪水落在枕上。他其时并不知道,他这一走,就再也没能回来。也不知道,在七年后诸葛亮北伐之前,也以同样的心情,流泪写下了这样几个字:“ 今当远离,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 * *

诸葛瑾来到汉营时,已是午后。刘备正与诸将议事。只见一羽林郎前来禀报:

“陛下,东吴诸葛子瑜候于营外求见!”

“哦?”刘备笑道:“子瑜当真亲自来了。快请来让朕一见。”他说着,传令白毦军首领陈到:“要以重礼相待!让子瑜见我大汉军威,声势之壮!”

陈到笑而会意:“是!”

诸葛瑾步入辕门时,只闻擂鼓震天,玄甲耀日,铁戈银光,刀戟如林。汉军威整肃穆,皆着深红戎衣,玄色铁甲。虎狼之师,数有上千,皆列于两旁,迎接来使。好一番上国气派。若非自己也久经战阵,怕谁都要被这威势吓得腿软。至此他已然明白刘备不可能答应息战,然而他既然来了,便当不辱使命。

走至尽头,便见到了传闻中刘备的羽林军--白眊军。皆为精锐兵中最为勇猛的甲士组成。汉军红衣玄甲,而白眊兵则白裳、白髦、素甲、素羽之矰,望之若荼。所持刀戟更是精钢锻造,锋锐无双。诸葛瑾走过长长战戟林立的道路,见征西将军陈到一身戎装,于帐前拱手相迎,伴他入内。

入得帅帐。但见帐中诸将齐聚,刘备端坐帅案,见他来到,情不自禁站了起来,走下帅台相迎。诸将皆是好奇丞相兄长,细细看他。但见诸葛瑾长得跟诸葛亮倒有五分相似,也生得颇为俊雅。唯一美中不足,便是诸葛亮是瓜子脸,而这诸葛子瑜脸型有些过长,难怪会有人拿马脸来比喻…却也是太夸张刻薄了。

“丞相兄长竟然亲自来此。”刘备笑道:“朕当好好款待。”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21/70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