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生华实(灵异)下+番外——沐沫声【完结】(45)

2019-06-13  作者|标签:沐沫声

总之呢,这四个人的死,对于汴京的百姓而言,无关痛痒,因而在曾应四人从五台山回来时,也没有人提起过这些事情,要是曾应和苏清月那时留在汴京的话,那四个人之死,他们一定能查出端倪来!或许,他们也就能阻止了那一场大战,唤醒那个朋友。

……

安静的清和园里,有一处小树林,树林里头有一道孤寂的黑影,他伫立在昏暗的夜色下,修长的手臂,不断地上下翻动,口中念念有词,接着,突然喊了一声:“引!”然后,诡异的一幕出现了,从四个不同的方向,飞来了四团发亮的东西,每一团里头,还有十个发光的颗粒,这应该是人的魂魄,十个,三魂七魄。发亮的四团东西,在一声“进!”下,全钻进了那个男子手中的物件里头,那是一个会发红光的椭圆形物件,上头的红光显露出的是奇奇怪怪的花纹,像是某种上古的符印,神秘而让人害怕。

当东边出现了一抹光亮,外头的公鸡鸣叫时,树林处的那个黑影便慌张了起来,面有惧色,快速地逃离了树林,接着清和园中的某处屋子,有撞击窗户的声音,很是清晰,但是,晨起的仆人,是不会听得到的,这样的窗户开启声,又有何人会注意呢?

蒋梅儿也起来了,昨夜的她喝了一杯参茶后,便什么都不记得了,她睡得很好,因而她这一天都是精神抖擞的,像往常一般,她端了一小盆温水,推开慕华的门,她的公子早就起来了,进了屋,她先给昨夜的炉子加炭,让屋子的温度更高一些,不能让他着了凉。慕华目不能视,腿脚也不便,因而他的日常起居都是蒋梅儿在照料。蒋梅儿将湿巾递给了慕华,慕华接了过来,边擦脸边问道:“庆丰他们该回来了吧?”

“应该快了,他们说会在华严寺待一天,照这日程算,下午就能回到汴京了,”

“哦,下午便可以回来了,”

慕华将擦好脸的毛巾,递了过去,他的五官长得极好,厚唇、白净的脸,一双丹凤眼本来是能摄人魂魄的,但是却因失明而增添了一股淡然,虽然日日都能见到慕华,但是蒋梅儿仍为每日清晨的他着迷,她在心里头想着:还好公子看不见。她可以光明正大地偷看他。“公子要出去吗?”

“要出去,今日出太阳了,用完早饭,你便推我去园子里头晒晒日光,”

听到“出太阳”时,蒋梅儿有些吃惊,他的公子看不见的,怎么会知道外头出了太阳呢?“公子是怎么知道,外头出太阳了?”慕华不以为意地一笑,摇摇头不语,“梅儿真的很好奇,您就解惑吧,”

“是花香,窗户外头那两盆木槿花,开了,前几日你就提起过,木槿花的花苞始终不见打开,其实它们是在等待日光,日光一出,花便开了,知花香而知有无日光,”

“原来如此,”蒋梅儿恍然大悟,平日里头不起眼的小花苞,在公子的眼中,竟然能成为判断有无日光的依据,他的公子真的是太厉害了,蒋梅儿的眼神里头,又多了一份敬佩。搀扶慕华上轮椅时,蒋梅儿注意到了他腰间的埙,觉得有些奇怪,她昨日收拾屋子时,那埙明明是放在柜子里的,怎么这一会儿却在公子的腰间,难道是自己记错了吗?这是她第一次怀疑自己的记忆,她向来都将事情记得很清楚的。

……

蒋梅儿猜得没有错,曾应一行人确实能在下午时回到汴京,这不,他们的马正在往前飞奔,这是回汴京的路,两匹马,四个人,两男两女,按道理来说是两个男子驾马,后头坐着两个姑娘,但是呢?有些奇怪,现在是本末倒置了,两个姑娘家带着两个高大的男子,这种搭配让旁人频频侧目,太怪异了!其实呢,这怪异是有原因的,庆丰不会骑马,而曾应呢,可能是他骑驴骑多了,身上的驴味重,而被骏马嫌弃了,他刚想爬上马背时,就被嫌恶地甩了下来。若说是被一匹马甩,那可以说是马匹的问题,但是那会儿曾应也被第二匹马嫌弃了,那就不是马的原因了,而是曾应的命数了。因而呢,苏清月和花生,就得骑着马,载着后头两个高大的男子了。

一路上,花生好动,她的马匹时常随她,跑来跑去,四处撒欢,颠簸的马背让花生哈哈大笑起来,但是身后的庆丰也是发白的脸色,冷汗直出,他被吓得时常大喊大叫地:“花生!花生!慢一点,慢一点!”

而另一匹呢,身后之人总是嫌来嫌去的,苏清月慢了,曾应的嘴皮子就动了,“快一点,”,苏清月挥动马鞭,骏马步伐快了,曾应的嘴皮子又动了起来,“就不能慢一点吗?,要死人了!”如此重重,曾应时常受到苏清月的怒目而视,可是他依旧乐此不疲,毫不在意她那可以杀人的眼色。

这一片大地上,几个年轻的男女,自由而畅快地奔跑着,嬉笑打闹声传往了经过的每一片土地,欢声、笑语,友情或者爱情,即使流露在脸上的,也是藏在心底的,总之,如此的美好。年轻的他们,多希望能一直停留在那时的记忆。

089.肃杀之秋(四)

瞒着众人的君主赵炅在真容寺养伤,箭伤完全痊愈后,想到自己离朝多时,因而便回了汴京,虽说之前一直留在真容寺,但是朝中之事他仍在关注,赵炅觉得自己再不回去的话,他的那位弟弟,可能就要弄出点什么东西来了。

……

赵炅回了汴京后,从五台山的真容寺里,带回来了一个人,那便是法天,说起这法天啊,在僧人中的名声威望可是极高的,法天本是天竺人,他本是受师命前来汴京讲佛理的,机缘巧合之下与赵炅相识。法天回到天竺后,身为一国之君的赵炅,亲自递交国书,请了法天在内的几个天竺僧人,来到汴京,并在东京设立了译经院,让这些通汉字的天竺僧人,将天竺的佛经翻译成汉字的佛经,故而那些珍贵的佛经,得以为信佛之人诵读。可以说,法天在僧人之中,是声望极高的,后来法天便在真容寺中居住,不料,这一回,大宋的这位君主将他带到了汴京,还带到了皇宫之中……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45/78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