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变地主【完结】(4)

2019-06-09  作者|标签:


而卫乐原来买的两间小屋,就在新家的旁边,当时建院子的时候连着一起包围了进来,让他改成了牛棚、猪圈和鸡棚等。这样离住的地方有一段距离,不怕有异味。为此,还在这边开了个侧门,平时牛车等就从侧门进出。
当然现在牛棚和猪圈还什么都没有,而他这两天还是住在里面。等牛猪鸡买回来后,他也搬进新家了。
做为一个被农药化肥还有催长剂摧残的新一代小年青,卫乐表示来的古代他要吃安全放心食品,而最安全的当然是自家养的种的了。
卫乐先去跟村子里一户专门抱小鸡的人家预订了小鸡,然后再把自己需要买的东西例出来,打算明天一大早就去镇上。他现在基本上什么都需要购买,但明天请客他最需要买的还是肉菜。
至于其它的东西,可以等以后慢慢买,事情一件件来,才不会乱。
跟村子里的李老头约了牛车,第二天一大早就背着一个背篓,坐在牛车上,朝着镇上而去。
买了好几十斤肉,一整个村子的人都要来,买少了不够吃。还有骨头用来熬汤,现在天气渐凉,晚上坐在外面吃饭,很容易生病啊!这个时候喝上一碗热汤,人也会暖暖的。
其它的菜到是买的少一些,主要是肉。平常人家一桌有一两道肉菜都已经是很不错的了,而卫乐刚来村子,自然要和村民们打好关系,所以他准备了五道肉菜,再加几个用荤油炒的菜,满满一桌比村民们过年时的年夜饭还要好。

第2章(抓虫)

大叔,这板油怎么卖?
卫乐看着卖肉大叔肉台子上的板油,毕竟做席需要的油很多,家里已经没多少油了。其实比起猪油,他习惯吃植物油。
十五文一斤。
板油因为出油多,所以比肥肉的价格要高出两文钱。
那给我五斤。
猪油炼好了可以存放好久,再加上天气渐冷,保存时间就更久了。
不过要是有机会,他会种点花生榨油,猪油香是香,但容易闷(不是错字)人。
好嘞!大叔麻溜的称了五斤,再用绳子捆好递给他。
卫乐从背篓里拿出一个篮子,里面放着一层油纸,这是他专门用来装肉的篮子。
再割五十斤肉,十斤大骨十斤排骨。
大骨和排骨很少人要,一般只有吃不起肉的人家才会要点骨头回去煲烫。看着连一丝肉都没有的骨头,怪不得这么便宜。但是对卫乐来说煲烫正好,不喜欢汤里有肉,煲出来的肉不好吃。
行。
卖肉的大叔高兴坏了,今天遇到个大客户啊!不仅把肉和骨头称足了,还送了卫乐一副洗干净的大肠。
哟,这可是好东西啊,卫乐开心的接了过去,付了钱离开。板油五斤七十五个铜板,猪肉五十斤,每斤十三文一共六百五十文。十斤大骨和十斤排骨,每斤两文,加起来一共四十文。
这个他不知道的朝代,一两银子可以换一千文。这样他在肉摊这里就花去了七百六十五文钱,差不多快一两了。村子里的人家,一两银子可以用上大半年,这还是家境好点的村民。更穷的,一年都用不到一两银子。
买好肉,卫乐又去买菜,都是村子里比较少种的蔬菜,至于村民们有种的他已经跟几户人家预定了,等他回去就会有人送到新家。
买好菜,他又去杂货店买调料。但是古代的调料还相对比较少,只有几样常见的。齐乐皱了下眉,直接奔向药铺,别的不说这卤料是一定要凑齐的。他很喜欢吃卤味,再配上一点小酒,那就更美妙啦~~~
等出了镇子,在牛车上一算,哇塞,他今天就花了一千三百文,其中肉和调料最贵。
啧啧啧,这钱啊还真是不经花。好在今天东西买得多,好长一段时间都不用再买了。不过再一想,新家里什么都缺,花的银子只会更多,齐乐一瞬间胃疼。银子啊银子,为什么你永远都是花的比挣得多?
齐乐一回来,里正大婶就带着好几个婶子过来帮忙,还有几个大小伙子帮着摆桌椅。
把几十斤肉拿出来,里正大婶她们笑开了花。哎哟,今天他们可是有口福了。
家里碗不够,都是跟村子里的人借的,每家的碗上都打上了记号,卫乐还用笔在纸上记了下来,生怕弄错了,回头几家吵架。
卫乐自己是不会写毛笔记,但架不住原主会啊!再加上他这几个月天天练习,笔迹和原主已有八成相似,相信再练几个月,应该就和原主差不多了。虽然原主是个只会读死书的人,但人家这一手毛笔字啊,哪怕是卫乐这个不懂行的人都能看得出来,很是不错。
既然有这样的基础,他当然不能放弃了。每天都会抽空练几张大字。新家的书房就是这样来的,里面布置的比起卧室也是丝毫不差,还弄了一个炕,冬天冷的时候也可以坐在炕上练字。
来吃席的人家除了少数极品外,基本上都会带点东西。比如几把菜,一块布,几个鸡蛋或是几文钱,只要是他们的心意,卫乐都不嫌弃。
但是那几家极品嘛~~哪怕你做个样子,随便拿把菜也行啊,反正菜在乡下也不值钱,可对方就这样空着手来了,还拖家带口的。
而村子里的一般都是当家人来,哪里像他们这样,一大家子全来,没看到里正和几位族老的脸都黑了吗?
卫乐见状,挑了挑眉。这几家人要记住了,以后还是少来往或者说有多远绕多远。
吃剩下的菜,卫乐都让村民们分分带回去,他有点小洁癖,不太喜欢吃人家吃剩下的。而村民们则没有这个顾及,一个个分了起来,你一碗我一碗的带走。有了这么多菜,家里的老人孩子可以吃上几天了。
虽然肉什么的已经没剩多少,可好歹也有个油味啊!不像他们家,炒菜那油也就沾了沾锅,根本没什么油味,老人孩子都馋了。要在再加点菜在里面重新炒炒,还可以多吃两天呢!
来帮忙的婶子们把一切都整理好后,又带人把各家的碗筷和桌椅还回去,这才高兴的端着卫乐分给她们的菜走人,这些菜可都是没有上过桌的,每人都有分到半碗肉,家里的老人孩子也都能尝上几块了。
关上大门,卫乐看着瞬间冷清下来的家,叹了口气往二进院子走去。
正房里有个炉子,这是卫乐平时烧水用的。不管是喝的开水,还是洗脸水,直接就在这屋子里解决了,特别方便。
毕竟古代没有天然气,没办法随时有热水,只能用这样的方法来解决热水的问题。
洗脸漱口后,卫乐除去身上的外衣,就着热水擦了个身。要说最不习惯的是什么,那就是洗澡了。就连厕所他都改建了,上完用水一冲也就干净了,不像洗澡只能蹲在一个大浴桶中,洗好了还要用干净水再冲一遍,这才算干净。
但环境就是这样,即便是卫乐想改,他也没那份才能啊!再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他这样已经很好了。说实话,哪怕是皇帝住的地方还不一定有自己家舒服呢!
因天还不算太冷,炕除了刚建好的时候烧了两天烘干,现在还没轮到去炕上睡觉的时候。所以卫乐直接是睡在架子床上的。
吹熄油灯,卫乐摸索着上、床,躺在床上,拉过薄被把自己盖得严严实实。转季了,可不能生病。
第二天一大早,卫乐先绕着院子跑圈,运动半个时辰,换了身衣服,这才走进厨房准备早餐。只有他一个人,就摊了几张鸡蛋饼,就着昨晚熬的大骨汤解决了早餐。
接着继续背上背篓,找上李老头,往县城去了。牛在古代是重要的劳动工具,甚至不能私下买卖。所以他要买牛,还得往县城去买,镇上是没有的。毕竟买好牛,还要在县衙登记,到时顺路就一起办了。
因为要买牛,找个懂行的人去方便一些。
来到县城的牛马市,李老头先去寻摸,而卫乐则去看看牛车的价格。他到是懂得驾车,从京城来这小县城的路上,他跟那位马车师傅学的。
看在银子的份上,那师傅教的很认真,卫乐的技术还挺不错的。结果正好遇到一个人要卖骡子,卫乐看了看,这骡子挺值钱的,虽然比驴子要贵上一些,但骡子的劲大,跑的也挺快。要不是对方缺钱,也不会把正当壮年的骡牵来卖。
想了想,卫乐拿出二十两银子把骡子买了下来。这骡子虽好,却比牛要便宜一些。所以二十两银子就拿下了,还送半卖半送了一驾骡车,有车厢的那种。
正好李老头没寻到好牛,今天就不买牛了。李老头说了,要是卫乐需要,他就去周围的村子找找,他记得有好几户养牛的人家。
行,到时就麻烦李叔了。家里有田地,有头牛始终方便一些。
耕地还是牛比较方便,再说他也不缺这点银子。本来他还打算在买羊的,只是最近有点忙,等过了年再说吧!
羊奶是个好东西,对身体好啊!在现代他根本不敢喝牛奶、羊奶,谁知道里面添了什么东西?
虽然腥了点,但里面加点茶叶或是杏仁什么的据说可以除腥。这两个只要经常上网看小说的人都知道,而卫乐正好是网络小说爱好者之一。
他每个月打零工赚的那点钱,除了租金日常开销外,基本上都贡献给网吧和小说网站了。
卫乐与李老头道别后驾着骡车往别的地方去,今天他来县城,除了买牛之外,还有其了东西要买呢!
所以他在衣服铺子订了好些衣服,除了外衣还有棉衣、棉被、皮祅等,甚至还订了两件兔毛斗篷,带着帽子的那种。
冬天要到了,他得准备好过冬的物品。
除了衣服外,他订的最多的还是被子等一系列用品,除了他住的房间准备了好几床外,还有几个客房也都有准备。不然客人来了有地方却没被子,那才叫尴尬呢!
约好了十天后来拿,卫乐才带着自己买的两身秋衣和两双鞋子付了定金走人。
骡车比牛车快,虽然卫乐比李老头后离开县城,却比他先回到村子里。先把骡子赶到牛棚安顿好,喂了点草。幸好他当时建的时候就比一般的牛棚要大,再多两头骡子也不拥挤。实在地方不够,可以先把猪圈拿来用,反正要养猪也是要等过完年后,现在养太迟了,到过年时都长不了多少。

第3章(抓虫)

喂好骡子这才把东西搬到院子里,该安置在什么地方就安置在什么地方,不过今天他买的大多数是厨房用品,比如锅碗什么的。
除了普通农家用的陶碗,他还买了一整套好一些的瓷碗。做为一名秀才,他家中估计会来一些有点身份的人做客,总不能拿陶碗给人家用吧!到时搞不好对方还以为自己存心羞辱他们呢。
这就是身份所累,他有个秀才的身份,再加上家业也不算差,自然要求也就比旁人高多了。不过卫乐不会嫌弃这秀才身份的,古代要是没个身份,日子可难过了。
别看他只买了二十亩上等田,可这二十亩他都不用交税啊!光是地里产的,每年都足够他吃用了,还能存下一笔。再加上又不用他服徭役,这又省了一大笔钱,想想要是没这个秀才的身份,他日子可不会这么舒心。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4/8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