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于飞——水三芊【完结】(45)

2019-06-08  作者|标签:水三芊

蔡邕在日出之时离开了余姚,与他同行的还有那把琴。蔡邕看那琴背上一对凤凰栩栩如生,凤凰的尾羽又被大火灼的焦黑,便给那琴重新取了个名字,唤作焦尾。正应了竹佳临终前的最后一句话,这世上再无和鸣。只有焦尾。而此琴亦因其美音流传于市,那所谓的将离的咒语似也在大火中焚烧殆尽,此琴便如凤凰涅盘,浴火重生。之后每有人问起此琴来历,蔡邕只是笑而不语。

渐渐,有关蔡邕救琴的传言流传开来。

一说,蔡邕隐居吴地,抚琴以叹其壮志难酬,前途渺茫。一日女房东在灶间烧菜,将木柴塞进灶膛,火星乱蹦,木柴被烧得劈啪作响。蔡邕闻声识此良木,将其救下,后制成琴,便是这绝世的好琴焦尾。

另一说,蔡邕被驱逐朝廷后不久又遭逮捕,仓促离京。逃亡途中遇到一林姓老者,二人相聊甚欢,于是老者便邀其家中做客。做饭的时候蔡邕便走出柴扉观赏此地美景。突然,他听到灶膛内木头爆破声很特别,心中一动,忙奔去将木头救了下来。请求老者将木头赐给他,后便用此木制成焦尾。

还有一说,蔡邕路经吴县,见一挑夫在江边架木烧水。火燃后便挑水去了。在其燃烧木柴中有一桐木散着异香,蔡邕上前一看,正是一块绝好的木材,方将其救下。后蔡邕将其制成七弦琴,因琴尾恰在烧焦的地方,故起名焦尾。

传言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蔡邕听后一笑置之。只是对那把琴越加珍重,对记忆中那两个影子除了惋惜,更是敬重。

后史书有载: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

正文完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45/45   首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