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卜师 莫哲篇 第五~七卷+番外合集 作者:分野【完结】(19)

2019-01-25  作者|标签:分野


莫哲一边说,一边看着刘彻,刘彻听到这里,脸上已经变了颜色,不过强忍下来,莫哲观察一会,才接着道:勾践听后,挽留再三,但范蠡去意已决,遂挂职经商去了,不久散了家财周济亲朋,被称作陶朱公。
刘彻的脸已经黑了,只差没去拔放置在一边的长剑莫哲说这个故事,根本就是拿他自己比范蠡,拿而今大汉天子比昔日越王勾践,直说他现在虽然倚重,将来不一定能共安乐。  这是逆鳞,尤其在刘彻已经亲自写了免罪的赦令后,仍旧说这种话出来,根本就是讥讽。
要是别人哪怕是董仲舒,刘彻已经压不住火气了,可偏偏是莫哲,以他对莫哲的了解,要么骗,要么直说,却绝对不会讥讽挖苦。
刘彻坐了好一会,撇开自己面前的酒杯不拿,拿了莫哲还没动过的茶杯,一口气把茶水灌了下去,才道:不用激朕,朕想,你是不是要用这个故事来试探,看朕的德行。  莫哲摇头,皇上想错了,莫哲想知道皇上为什么没有发火?
从面上看,你在讽刺朕,挑衅朕,可是朕知道,你不是那种人。应该说,莫哲根本不懂什么讽刺挖苦,复杂的人心,从来都不在他身上。
莫哲笑起来:那么这第一个故事,皇上可以忘记了。
为什么?
莫哲今天说的话,一句比一句让人听不明白,屋里刘彻纳闷,屋顶上毕宿改卧为趴,眼睛定定看着下面,也是纳闷不已。
莫哲可不知道他在房顶上,娓娓而谈:
我给皇上讲这个故事,要说的不过是一叶知秋而已。
范蠡的隐退和一叶知秋有何关系,刘彻刚刚能够隐忍,此时却觉得无法忍耐了,快说!
一叶知秋,意谓从一片树叶的凋落便知道秋天的到来,树叶何其小,却能从树叶的改变上看出整个季节的变化,我要告诉皇上的是以细微而观宏宇,于微尘中见大千,以便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从而立于不败之地。莫哲俯身对刘彻一拜,皇上对莫哲观察入微,才会知道这个故事不是表面上的意思,这也是一叶知秋,皇上已经不用学了,所以说可以忘记这个故事了。
原来不是用先人喻今人,刘彻手心里出汗,自己要真是一个冲动,可就误解了莫哲的本意,莫哲夸他,他却感到浑身冷汗涔涔,因为只有他自己知道,并不是他明白了故事中以小见大的道理,而是偶然。
莫哲讲的这第一个故事,不仅不能忘记,还要牢牢记住,在一叶知秋上面,还要加上冷静二字。
刘彻匆匆回宫,坐在坦然的莫哲面前,他汗流浃背,他需要时间好好记下这个故事。
屋顶上的毕宿早已去找小小的霍去病了,
隔天晚上,刘彻又来了,免去了莫哲叩拜之礼,两人依旧隔桌坐着。
看刘彻一改前一天的样子,态度恭敬,莫哲便开始说第二个故事:
晋国派简吴率军讨伐鲜虞,兵临鼓城,便以重兵将城围住,鼓城危在旦夕,人心惶惶。此时,城内有人愿作内应,叛城降晋,简吴却一口加以拒绝,左右部将困惑不解,问道免去将士攻城之苦,何乐而不为?简吴道我曾听叔向说,位居高位的人爱憎分明,慎言慎行,少犯错误,人民才能有所敬慕何依归,国家也将无事不成,无往而不胜。
刘彻听得感叹,插言道:他说得不错!
莫哲笑笑,接着道:简吴说,假若有人叛卖了我们的城池,我们一定憎恨他,如今有人要叛卖他们自己的城池给我们,我们反而表示欢迎,这实际上是奖赏我们所憎恨的行为,所以是有力则进,无力则退,不能为了得到城池就舍大义于不顾而采用奸邪的办法,否则失去的将会比得到的更多。
话虽如此刘彻犹豫道:可是义理与实际,恐怕是难以统一的,有时候不得不舍弃一些,简吴的举动不免迂腐,这个故事朕懂了。
莫哲却笑道:我还没讲完。
刘彻顿时闹了个大红脸,悻悻地垂着头。
简吴把叛逆者送交鼓城正法,围城三个月后,城内又有人请投降,简吴接见了城内的部分百姓,然后反而劝解他们说:城内还有粮食,还是继续守下去。
刘彻知道底下还有文章,仔细听着。
简吴此举更加激怒了左右将士,他们纷纷质问简吴,能马上得到的城池你不要,屯兵城下,旷日持久,劳民伤财,如何向国君交待?简吴回答:这很好交待,得到一个地方而鼓励当地百姓的怠惰之情,那还要这样的地方来干什么用?还不如让他们仍旧保有城池,轻松得到的城池是难以长久拥有它的,不作殊死奋战就把城池交给对手也是很不吉祥的,鼓城人竭力守城对得起他们的国君,我未获胜而先得民心也对得起我们的国君,我们坚守信义,得城之后人民便知道信义所在,就会尽忠听命,不怀二心,这样做难道不对?后来鼓城粮尽力竭,简吴才占领了鼓城,进城后秋毫无犯,只把其国君带回了晋国。
看刘彻一脸思索,莫哲道:兵者,诡道也。这是孙子所言,兵无常行,以诡诈为道,皇上虽无兵,但诡诈之行,何止用于兵,莫哲今日说的故事,是儒家的仁义,正是孟子所谓仁者无敌。
刘彻再没有说话,连莫哲何时退出去都不知道。
简吴之举,难以理解,可是其中却样样据理。
两军交战,各为其主,以鼓城之战而言,鼓人守城,义当与城共存亡,不战而降,有辱君命,义之所弃;晋人攻城,上受君命,力战不怯,亦是义之所在,但在晋军实力占绝对优势,胜券在握的情况下,简吴毅然送还敌之降卒,长鼓人守城之志,昭信义之本,十分耐人寻味,试想,城下之日,鼓城百姓当作如何的感想。
想得入迷,刘彻久坐不觉,直到东方天白,才回了宫。
想了一夜,他已知道莫哲用意,从冷静到仁义,都是自己缺乏的,莫哲究竟要做什么事情,如此苦心孤诣地讲故事来劝导,究竟是他有心离开,还是要做的事情十分危险?
白天的时候,刘彻召毕宿进宫,把猜测向毕宿说了,毕宿听了也没什么主意。
他们连莫哲要做什么都不知道,如何知道该怎么下手?
刘彻还在苦恼,毕宿却像丝毫不在意似的,从宫里出来就大摇大摆去建章营找卫青。
他从来不会勉强莫哲,莫哲既然已经能把要来长安侍奉小皇帝的决定坦然相告,他相信莫哲不会再隐瞒自己什么事情。
反正瞎猜无用,不如相信他,安心等待。
无事做,既然莫哲在教刘彻帝王之道,那么他就去教卫青好了,要不然将来卫青成不了大将军,莫哲失望可不是他所愿。
再加上,卫青如果变得很厉害,霍去病的表情可是分外让人期待啊!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19/59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