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行有常+番外 作者:长恨歌行(上)【完结】(46)

2019-05-15  作者|标签:长恨歌行 重生 宫廷侯爵 传奇

  这个时代,因为各国马车、道路宽度不同,以及关卡数目繁多这样的原因,交通状况是极差的。

  交通不便,就代表着信息传播的困难。

  战国四公子都属于有着富庶封邑的有钱人,有家底,养得起门客,门客多了,就能为他们张目,传扬名声。

  战国四公子难道就没做不好的事吗?

  肯定是有的,但是没人宣传,知道的人不多,那就能算作没有。

  看看赵国国内,平阳君赵豹,一个兢兢业业深受赵王信任的君侯,工作能力先不说,敬业态度就超过平原君赵胜不少,然而在其余国家内默默无闻,偶尔有人提起来,还要加个赵王丹之叔、平原君之兄这样的名头,真的是特别尴尬。

  除非异人做出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否则的话,想通过自然传播壮大他的名声,那他真的可以洗洗睡了。

  史书上记载,秦始皇他爹在有了吕不韦帮助以后,短短的一段时间内,就名扬赵国,虽然他借以扬名的到底是什么事儿根本就没有记载——因为这些事估计都不能算成是什么丰功伟绩——但是这么一个明晃晃的证据,足以说明财帛的重要x_ing了。

  吕不韦亲自上门来,合作之意昭然若揭,但是异人却没有答应,这是因为他不想被吕不韦掌控。

  最次,他和吕不韦也应当是合作关系,不能是他受控于人的情况。

  说来可笑,吕不韦要掌控异人,必得让异人有欠于他,说得俗气点,就是他愿意用尽家财资助异人,不求回报。

  对于异人这样接近于一穷二白的公孙来说,这本来是一本万利的好买卖,是天大的好事,但是畏吕不韦如蛇蝎的异人反而不愿意有这样的好处。

  欠人容易,想要还,那就难了。

  吕不韦能把家业扩大到现在的程度,自然不是蠢货,他也知晓异人心中的想法。

  要是在异人被秦国重视起来之前,他还能试着掌控这个王孙,但是异人还算是个有本事的人,能和平原君相交,在惠文后面前也不怯场,这种人不好掌控,勉强成事对双方都不好。

  吕不韦那边下定了主意,之后又来拜访了异人几次,期间变化异人自然能感受到,因此二人关系更是日渐亲密起来。

  从一开始就确定二人的关系是合作者,接近君臣,总比恩主和受惠者这样的关系来得要保险。

  等到混熟了以后,吕不韦要扶持异人,自然要表现出他的能量来,但是最近异人没有出什么风头,暂时还显不出吕不韦的金钱攻势有多厉害。

  新年来临,吕不韦派家仆给异人送了礼物,算是庆祝。

  他并非赵国人,只是来邯郸做生意,异人更是秦国质子,赵国的新年氛围,他们实在没感受到多少,不过赵国发生的事儿,倒是能作为他们的谈资。

  虽然长安君入齐为质,但是齐赵的关系还算不错,于是齐王就遣使访赵了,不是什么大事,只是礼节x_ing的访问。

  赵太后在齐国使者面前发表了一番“岁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的讲话,儒家的人纷纷盛赞老太太仁德——当然,持这种观点的主要是孟子那一派的徒子徒孙,荀子那边的人不作置喙,最迂腐守礼的儒门弟子表示“庶民安得与王同论”,不符礼制——齐国使者虽然面上称是,但是心底指不定怎么怒得慌呢。

  想想也是,一次礼节x_ing的访问老太太也能搞出这一番事来,真的是很木奉木奉哦。

  来自后世的异人:老太太说得还是挺有道理的啊!不过干嘛非得选这么个时候?踩着齐国的脸面说这段话,莫不是故意的吧?

  吕不韦:公孙你既然说了这番话……我们来搞事情吧!

  作者有话要说:  赵威后说的那段话记载于战国策,老太太说话还是有道理的,但是齐国礼貌x_ing地访问,她这样说,感觉很打脸啊!后面还说某某很贤德,还活着吗,某某很坏,齐王有没有不再重用而是弄死他了呢?现在看看有点在怼齐王的感觉Orz

  对了,一直到第三卷 才想到要说哈哈哈。每一卷的主角都不是一个人,这是分别属于九个不同的人的故事,就是篇幅短了点,形式类似于快穿。

第44章 来人

  战国时代, 各国之间关系复杂,或许几年前还是死敌, 如今却能亲如兄弟。

  齐赵两国如今的关系还不错,要不然,齐王也不会专门派人访赵,专门探问赵王和惠文后。

  所以惠文后闹出了这样一件事后,齐使颇为恼怒,也不知他回齐国禀报的时候是否会添油加醋。

  这件事在赵国成了热点,一时之间,似乎所有人都在谈论这些事, 有赞叹的, 也有不屑的。

  吕不韦和异人觉得这个事件或许能成为异人再一次扬名的契机,于是开始默默策划。

  很快,在吕不韦的财力攻势下, 不同人物对惠文后此事的评价就被传扬了出去, 异人也名列其中。

  总的来说,时人主要分为两派。

  一派表示太后治国有方, 关心民间疾苦,大力支持不解释;另一边表示庶民不能与士同,更何况与君王相提并论,太后脑子莫不是病过头了吧?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人都是公卿大臣, 能被听到自己的意见的基本上就没有普通人。

  理当最支持惠文后的普通黎庶就算发表了意见也没什么用,议事是只属于贵族公卿的权力。

  作为一个秦国人,对于这件赵齐两国的事, 异人发表的意见是虽然秦国和赵国相互之间的关系不好,但是不得不说惠文后的说法真的是好有道理哦!

  当然,那只是简化版的说法,因为异人把惠文后的每一句话都分析了一遍,所以最后传出去的具体的说法,是异人把后世归纳的什么民本、西汉初期的黄老执政的无为思想以及法家的依法办事思想都杂糅过的,经过吕不韦请人润色,最终成就了一篇文章。

  文章的文体是散文,正是这个时期的流行,基本上是一个论点就加一个或真实或虚构的故事作为论据。

  战国时代百家争鸣,但是有几家特别显眼,异人用的就是这几家显学的理论,偏偏还能把它们能联系在一起,真的是刷足了存在感。

  于是异人出名以后,第一个来见他的,不是封君公卿这种政界大人物,而是文坛大拿——荀况。

  荀况,就是荀子,时人尊称为荀卿,儒家代表人物,但是教出来的著名弟子都是法家的代表人物。

  虽然这个时候,李斯和韩非都还没成名,但是荀子因为对儒家之外的学说——其实说的就是法家——有所倾向,在内部颇为受人诟病。

  之前荀子入秦,对秦政、秦法大加赞赏,换而言之,就是觉得关东六国有所不足。

  然而关东六国的人再怎么气恼,也不能改变一个事实——荀子说的不仅有道理,而且有证据支持。

  而来自后世的异人,所宣扬的儒家思想颇有点儒皮法骨的味道,和现今的荀子推崇的一些观念颇为吻合。

  荀况之前在齐国主持稷下学宫,三任祭酒,职务相当于后世的校长,之后因为种种原因离开了齐国。

  在离开齐国之后,他入过秦,对秦政大加赞扬,可是美中不足的是秦国推崇的是法家,和荀子坚持的儒家不是一路人,因此他最后还是离开了秦国。

  秦国之外,便是赵国。

  赵国是荀况的家乡,他的祖先是晋国公卿,当年他的家族也是与三家——即瓜分了晋国的韩赵魏三家——并称的大贵族之一,只可惜在斗争中落败,因为家族的领地与当年的赵氏相冲突,因此到荀况这一辈,他已经是赵国人了。

  当年的孔子周游列国,最后还是回到了家乡鲁国,因此荀子返赵,也有这么个意思在。

  异人和吕不韦无师自通了后世的炒作方法,通过几位众所周知的大人物的论战,在一直保持事件的热度的同时,还把它炒得更加热门。

  异人作为吕不韦的支持对象,被他暗桀桀地放到了论战人物之中,因为观点新奇新颖,也确实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

  但是无论是异人还是吕不韦都没想到会被荀况——这位被各国公卿都尊称为荀卿的人——给找上门来啊!

  这就好比打游戏,连新手村都还没出,就要直面最后的关底大boss之一了,这种感觉相当酸爽。

  异人还没办法,人家来又不谈政事,只是谈谈学问,他能怎么办?他也很无奈啊!

  和荀况的谈话出乎意料,双方似乎都很满意。

  过了几日,平原君赵胜请异人入府参加宴会,他才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

  荀子是稷下学宫的祭酒,门下自然人才无数。

  稷下学宫是齐王重立的不假,但是吸纳的并不仅仅是齐国的人才,还包括了各国的公卿、富豪子弟。

  这个时代的书籍不是普通人能读的,能读书识字的人,要么出身不错,要么就是家中有余财。

  举个例子,李斯同学,后来的秦相,最初只是一个楚国小吏,和他后来的成就相比,可以说是相当不起眼了,有人或许会以为李斯一定是家徒四壁的那种穷苦屌丝,但是实际上他还勉强能算个有钱人。

  没钱能和韩非这种韩国公子一同在荀子门下求学?没钱能当上楚国小吏?

  虽然是“小吏”,但那也是脱离了普通劳苦大众的,和穷人压根就搭不上边!

  平原君赵胜就有子嗣在齐国求学,拜于荀子门下,再加上之前异人也算在赵太后面前给赵胜解了围,他便趁机邀请异人去大家参加宴会。

  荀子到底还是赵国人,若是赵王肯用他,他应当会定居于赵国,到时候,天下人才,自然是汇集于赵国。

  他的思想和现今的儒家思想有所不同,但是归根究底,依然是为了儒家的发展壮大。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46/67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