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行有常+番外 作者:长恨歌行(中)【完结】(26)

2019-05-15  作者|标签:长恨歌行 重生 宫廷侯爵 传奇

  所以司马师“发明”的还是清汤锅,熬煮用的也是牛骨——猪r_ou_x_ing寒,中国古代的贵族一般不好吃猪r_ou_,像是宋朝苏东坡这样还用猪r_ou_发明了一道菜的官员属于凤毛麟角——顶多在里头加了少量的花椒和其他香料调整了一下味道。

  作为一个穿越者,最先改善的居然是吃食,司马师对自己也算是服气了。

  建安十八年的冬天,曹丕带着儿子和夫人一起跑到司马家府上来蹭饭。

  这个时代的食材做法都是每个家族的秘方,就是火锅这样简单的料理,在经过司马师的改进,接近后世的味道之后,也已经成了司马家独有的秘方,轻易不会外传。

  曹丕也做不出把人家的秘方抢来自己做的事情,就只能惨兮兮地来蹭饭。

  结果,他来了以后不久,曹丞相就“微服私访”到了司马家。

  大老板来了,难道能不给人吃饭吗?

  牛r_ou_不是轻易能买来食用的r_ou_类,就连吃火锅最好用的涮羊r_ou_在这个时代也不是那么容易得来的,司马师表示曹丞相你为何想不开来我家抢饭吃啊QAQ!

  要知道,曹cao提倡节俭,他们家吃这一顿也不容易好么!真当现在是魏晋风流的时代,世家大族想风花雪月就风花雪月吗?!

  曹老板估计是来突袭儿子,但是最后遭殃的却是司马家……的饭。

  司马师:冷漠·jpg

  作者有话要说:  猪r_ou_x_ing寒,真的不能多吃啊Orz

  这个理论居然是从古代文学老师那里听来的,宝宝也是很服气了。

  据说养猪的场地必须要有三个部分,石槽+睡觉的地方,供猪奔跑、活动的空地,最后一个就是水槽。猪是一定要泡水的。就算没有水槽,猪也会刨开土层,撒泡尿进去,然后泡在里面。

  因为猪除了跑、吃以外就是在水里泡着,所以猪r_ou_x_ing寒,中国古代的贵族一般都不吃猪r_ou_,除了这个r_ou_有莫名的气味以外——古代没有发明骟猪法的时候——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吃多了容易生病。

  贵族们认为和他们常吃的禽r_ou_、牛r_ou_比起来,猪r_ou_“不洁”。

  后来,“猪r_ou_不洁”这种原本是中国古人的认知的说法就……咳,这个我就不说了,大家自由心证吧。

第88章 蔡琰

  曹丞相估计是觉得司马家的饭挺不错的, 后来又一次跑到曹丕府上的时候,还特意询问了司马师一番。

  司马师:想让我家把秘方进献给你吗丞相?火锅的锅底你还是自己熬吧,秘方什么的, 不存在的, 呵呵。

  曹丞相想要知道火锅的做法还真不是为了他一个人的口腹之欲,而是因为他已经准备点兵南下征孙权了。

  曹老板果然是一个cao劳的人。

  大军出征在外,很大的一项支出就是兵马的粮食问题。

  粮Cao是给马吃的, 但是人呢?人该吃什么?

  士兵们要打仗, 卖的是力气,不仅要吃饱,还要吃好,他们得有r_ou_吃才能更有力气。

  曹军出征估计得在冬天出发了, 越往南方走,那s-hi气一重,反而比北方更y-in冷一些。

  司马师还是司马子元的时候, 他是南方人, 总感觉南方的冬天要比北方难熬一点。

  但是后世是因为北方有暖气, 要不然,冬季北方的温度可比南方要低多了。

  而且现在这个时期还处于小冰河纪,作为王朝杀手的小冰河纪会使气候愈发严寒, 即使司马师这辈子是富贵人家, 炭火充足,依然颇感寒冷,行军途中那些军士的感受更是不必言说。

  不管怎么说, 冬日行军,保暖是一个大问题,火锅比之寻常的饭食,一是吃起来方便——虽然现在的火锅和后世的有所不同,但是先秦之时就隐隐有流传了,行军途中也用不着什么r_ou_汤,但用白水煮沸了涮锅,总也能饱腹——二是吃起来确实暖和。

  其实普通的士兵也用不上那么好的待遇,估计曹丞相是为军中大将计,要不然,火锅在这个时代,还是属于富贵人家的吃食——真当那么多r_ou_是好弄的?——曹丞相没必要来询问他。

  只有军中大将,本身就有大量的配额和赏赐,喝酒暖身容易误事,换成火锅,又暖了身子,又可以少喝酒——就像一部电影里的台词说的,酒越喝越暖,水却是越喝越寒——如此看来,曹丞相连这细枝末节也考虑到了,且当是上次在司马家吃了一顿才有此想法的,可称是极细致了。

  建安十八年的年末,魏公领大军征孙权,次子曹丕、四子曹植均留守邺城。

  次年正月,大军行至濡须口,孙权率七万大军御之,双方相持月余,曹cao无功而返。

  回军之后不久,曹丞相便携着妻子儿女往家乡祭祖去了。

  时间已到了建安十九年的时节,曹植宠爱愈隆,已改封了临淄侯。

  大汉高等爵位之中,侯爵又有区分,是为县侯、乡侯与亭侯。

  临淄乃古齐之都,临淄侯所统辖之地广大,几近一郡国大小,是为侯爵之中的高等爵。

  反观二公子曹丕,至今仍未受封,只是身上领了五官中郎将和副丞相的职务,可是官职与爵位又有不同。

  丞相曹cao已是魏公,按理来说,曹丕也当有爵,但是偏偏没有,说他要被立为世子吧所以故意不加封其余的爵位,四公子曹植的临淄侯难道是摆着给人看的吗?

  司马师也不细想这些事,曹丕有他父亲等人的帮助,行事又不行差踏错,顺着路子走下去,总能比过曹植的。

  他已经正式开蒙读书,这个时代没有科举,只有世家大族才有书籍,私学不是没有,但很多先生原本也是世家大族里出来的,若是名声不大的话,司马师倒只用在自家学习就够了,也不用出门拜师。

  如今太学虽在,但乱世兵戈之下,已然衰颓,况且小儿发蒙,还用不着去太学,那样太大材小用了。

  司马家藏书不少,司马懿本人就是饱读之辈,况且他现在还只是丞相属官,说穿了,包括杨修等人在内的一干丞相属官,都是曹cao的私人手下,和朝廷乃是两个体制,若不然,曹cao岂会如同天子一般随意征召人才并赐予官职?不过是因为这些官职与朝廷无关,称不上损害天子颜面罢了。

  小儿发蒙,所选用的书籍大多大同小异,但是若是孩童聪慧的话,也可多看些其他的书。

  这年头还实行的是举孝廉的制度,所举的孝廉,世家大族其一,寒门地主其二,剩下的极少数才是普通人出身。寒门虽有个“寒”字,但总起码也是地主阶级,家中小有资产。

  所以举孝廉的制度发展到如今,又与世袭制没什么两样了,这也是为什么东汉以来,世家门阀逐渐抬头的原因。

  没有后世科举的烦恼,官职也近乎世袭,教导的书籍内容反而更加丰富,世家公子还得每人学上几门技艺,以示不同凡俗。

  前些日子,祭祖回来,曹丕言说自己那边新得了几本书,让司马师将消息转托给司马懿,谁成想,司马师竟然将看过的那几页背下来了,顿时大感惊奇。

  司马师前世倒没有过目不忘这个技能,大概是灵泉水的又一功用。

  司马师回来将那几页背给司马懿听,次日司马懿就带他往曹丕府上去了。

  自从他正式启蒙之后,去曹府的频率就不似幼时那么高了,终于和同时代的其他孩子有了一点共同点,但是小孩儿进学总不能整日拘着学习,所以一日之内,总有许多的时间玩闹。

  这个时代的常见玩具——并非益智类的——有两种,一种是鸠车,另一种是竹马。

  竹马很好解释,所谓的“郎骑竹马来”里的那个就是了,做工精细的甚至会真的加上马头以及其他部位,做得粗糙一点就是单纯的竹竿,只不过小孩以骑马的姿势进行活动,甚至互相碰撞、竞争。

  虽然看起来单调,但是对于孩童的肢体协调、小脑发育有很大的帮助。

  鸠车则是一种帮助孩童学步的工具,鸠车的形状像鸟形,是一种两轮有长柄的玩具,小孩儿可以奔跑着推行,在此过程中锻炼走步能力。

  而且鸠车是模仿鸠鸟飞翔和行走时的不同形态制作的,如果强力牵曳,则尾部翘起,若放缓慢行,则尾端摩地,很有些趣味,算是孩子们极喜欢的一种玩具。

  不要小看这些玩具,古人要是宠溺起孩子来,七八岁的孩子指不定就和一两岁的婴儿没什么太大的差别,孩子整日被抱着走路——尤其是富贵人家的子孙——对他们的生长发育以及身体健康状况都没有太大的好处,这些玩具可以有效地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

  司马师是个有成年人的记忆的小孩儿,早早就开始自己走路,也稳当得很,但是饶是如此,他还是没能逃过这些玩具的魔爪。

  他的弟弟阿昭是个原装货,而且在司马师的教导下非常兄控。

  在司马昭小朋友的幼年期,兄控的表现就是非常黏着司马师这个哥哥,就算是玩玩具也要拉着哥哥一起玩。

  再加上因为司马师灵泉水的供应,建安十九年,司马昭三岁的时候,张春华又怀上了。

  张春华与司马懿总共育有三子一女,除了司马师与司马昭两兄弟之外,三子司马干应当在二十年后才出生,剩下的一个就是在史书上没有记载明确的生卒年的大晋南阳公主。

  如今司马懿和张春华夫妻俩的感情还如胶似漆,照顾弟弟的重任就落到了司马师的身上。

  大概因为有长子珠玉在前,再加上司马昭小朋友也有灵泉之助,看起来也是个聪明伶俐的,所以他的教育经过调整,初步与司马师有一定程度上的重合。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26/66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